【三江文学】诗人刘佩学:信号灯 ; 妈,咱慢点走

【三江文学】

2017《迎春.家.希望》征文

选登第一百二十二期

【原创作品】总第一百五十二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q.com

信号灯

房子装修接近完工,妻子忽然提起要在阳台装灯,还特意说要安一盏红色的灯。我不太喜欢红颜色的灯,妻子喜欢啊,妻子说红灯看得清楚,还喜庆,我只好安排装修人员安装。

我的工作是倒班调度,驻扎在离城市近200里远的钻井前线,每隔三五天才能回来一趟,赶上钻机搬迁频繁,半个月左右回家一次,也是家常便饭,还没有啥可遵循的规律。妻子是物业公司污水泵站的管护工,噢,最近刚提拔为班长,倒班时间少了许多,责任却大了不少,三更半夜电话打进家里来,那是常事儿。对于我们来说,家就成了真正的港湾。更多的时候,我与妻子在轮流值守,碰在一起的日子少之又少。开始,妻子一天总是在唠叨,嚷着让我调个地方,我习惯了调度这份自由度很大的工作。每次妻子问起,我就编造理由对付她。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不再唠叨我的工作,有时还说我的工作真不错。似乎我查觉出什么啦,想想自己,算了,也没追究妻子什么。

倒班在家,总是会赶上妻子值几个夜班。多年生活,我摸索出妻子一个习惯,那就是晚上8点钟要是不回来,晚上肯定就不会回来了。其实,我也是这样,晚上8点钟,前线发回后线的最后一班通勤车就是在8点到达。妻子不在家,我也就不安分起来,8点半,阳台的红点打开,对楼的“妹妹”看到“信号灯”亮了,就会来家里,一夜的快活自不必说。早上起来,送走“妹妹”,我就在想,妻子这是怎么啦?知道我在家,不回来不说,甚至连个电话都不打,想想自己,唉,还有啥理由责怪她呢。

又一次倒班回来,恰巧妻子也没有班。晚上8点半,闲着没事儿,走进阳台,看见阳台的红灯开着,瞬间,心脏一阵狂跳,我马上就把那盏红灯关掉了。

刚坐在电视机前,就听见了“砰砰砰”急促的敲门声。妻子先我一步开门去了,我也站在方厅看看这么晚了,到底是谁呢?房门打开,对楼的“妹妹”竟像回自己家一样闯了起来。“啊,嫂子你在家呀?我没事儿……”“妹妹”转身“噔噔噔”地跑下了楼。妻子脸色一下子就变成了猪肝色,却没有说什么。就在我们回到客厅刚坐在沙发上时,“砰砰砰”又传来了敲门声,这回我先妻子一步打开了房门。“哎呀,兄弟你在家呀?我没事儿……”称我兄弟的男人,我面熟,他就住在对楼。

“啥时候,你把阳台的灯关了?”妻子朝我嚷着,顺手就把灯打开了。“我还想问你呢,开灯干什么?”我又把灯关上了。唉,怨谁呢?哎,都怨这该死的信号灯!

妈,咱慢点走

母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手术的孙子媳妇。我买了房子,母亲还没有来过。临回乡下前两天,我把母亲从侄子家接过来,让她在我家住几天。母亲进屋以后,就有些不安生,觉得坐在哪儿都不自在,有时,竟坐在餐桌旁。我拉回母亲坐在沙发上,母亲说,屋子拾掇太干净啦,害怕弄脏啊。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那年她带我进城去姑姑家的事儿。我和母亲从家里走到县城姑姑家,走到半路,下起了雨。来到姑姑家,布鞋沾满了泥土,我和母亲站在门口,有些不知所措。姑姑出来,马上把我们拉进了屋子里,还找出了拖鞋让我们换上。谁知,厉害的小表姐,不知是我和母亲来了,看见有人踩脏了地板革的地面,就大吵大嚷,谁这么不讲规矩,进屋也不换鞋啊,又不是乡巴佬!我和母亲听得清清楚楚,母亲的脸“刷”一下就红到了耳根子,我也张罗回家。姑姑把小表姐骂了一顿,小表姐委屈地过来给我和母亲道了歉。姑父回来看小表姐哭了,问清楚怎么回事,为这个事儿,差点没有和姑姑吵起来。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去姑姑家,连我们也很少去。母亲常对我们说,“啥事儿啊,少给别人添麻烦!”

晚饭后,我带母亲出来溜达,顺便她也抽几枝旱烟。母亲烟瘾大,抽了近一辈子的烟,也不想戒掉。她看我家刚装修的房子,知道我的爱人对烟味敏感,就没有在屋子里抽烟。母亲走路,小腿抬得低,脚底板拖拉地,每走一步,就“塔拉”一下。我真想让母亲抬高一下小腿,怕她生气,说我嫌她老了。

母亲走路“塔拉”,一下子想起我小时候走路“塔拉”的事儿。七八岁左右,我走路不稳当不说,还“塔拉”脚,父亲说过多次,我也没有改掉。一次,父亲看我走路还“塔拉”脚,二话没说,上来就踹了我一脚,我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就为这事儿,母亲和父亲就吵了起来,母亲带我回姥姥家住了半个月左右,不知来了多少说和人讲情,母亲带着我才跟父亲回家。从那以后,我见到父亲就不敢走路,只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母亲带着我走路,放松了心情,我走路又“塔拉”几下,母亲就停下脚步,轻声对我说:“儿,咱慢点走。”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就下定了决心,改掉了走路“塔拉”的毛病。

想到这儿,我快走几步,赶上了母亲。搀扶她,“妈,咱慢点走”。母亲听我的话,放慢了脚步,也就没有了“塔拉”声。母亲老了,我要好好对待她,孝顺不说,还应该让她有尊严地幸福地活着。

作者简历

刘佩学,男,1967年9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300余万字各类文学作品发表,小说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北方作家》、《岁月》、《小小说选刊》、《地火》、《小说月刊》、《当代小说》、《天池小小说》、《检察日报》、《幽默与笑话》、《讽刺与幽默》、《文学故事报》等报刊杂志。

Hello,伙伴们
(0)

相关推荐

  • 唐志平:妻子的母亲节(外一首)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妻子的母亲节 (外一首) 唐志平 一大早  儿子起床 径直走进厨房  大声喊道: "妈妈,祝您 ...

  • ​尘世修行 | 作者:赵玉玲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邂逅】有一种爱叫别离

    编者按 人生难免经历别离,但是别离往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别离,往事依旧,任凭斗转星移,情亦悠悠.别离,在人生的种种滋味里,应该永远是与悲秋和苦涩连在一起的.可是,如果在别离之后,却能够得到一种相聚时无 ...

  • 刘佩学:窗外(外一首)

    [总第065802期] 窗 外 作者:刘佩学 蓝天白云游弋 风儿轻轻吹 阳光照进了林梢 大叶杨灿烂辉煌间杂 几许擦肩 玉米收割了 一下子开阔视野 炼塔油罐不再遮掩 火炬为所欲为 见风使舵 芦苇枯黄干涸 ...

  • 郑喜燕 | 传奇

     作者简介 郑喜艳,女,河南叶县人,基层公务员,喜欢读书旅游,希望书籍和行走能滋养一颗丰富的灵魂,偶尔写点小文,记录生活的点滴.年轻的日子没来得及珍惜,只能认真地老去. 传  奇 再次见到老太太,已过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114号作品】陈正国||发小“胖三儿”(散文)

    发小"胖三儿" 作者:陈正国     编排:非   鱼 真是应了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老话了. 白天回了一趟老家,见到很多乡亲,想起诸多往事.晚上就梦到了 ...

  • 刘佩学:平生记(五十六)

    [总第115403期] 平生记(五十六) 作者:刘佩学   风在雨前边儿,一点不假,一场大风过后,下起了大雨,然后中雨.小雨.阵雨--连续三五天.去植物园,走近沙果园,发现跌落了许多青沙果,想必那场大 ...

  • 文学原创•《回家》(小小说)康桥著

    回家(小小说) 康桥著 他上小学时父亲就病故了,那时家里非常贫困,母亲省吃俭用将他们哥仨抚养长大.待他跟大弟弟分别结婚以后,都从家里搬出去了,只有他小弟跟母亲在一起生活. 没过几年小弟弟也结婚了,也许 ...

  • 【推荐诗人】刘佩学|母亲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外一首)

    诗人简介 刘佩学,男,1967年9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300余万字各类文学作品发表,小说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北方作家>.<岁月&g ...

  • 往期回顾/张敏作品《妈妈,我想你》/轩诚清读

    轩诚说:母亲是很多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人,抒写思念母亲的文字也非常多.今天读给大家是一篇质朴感人的作品,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普通打工者.她从事着社会最底层的各种工作,从小目睹了父母为家人艰辛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