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佛印,宋朝的两个顶级脱口秀大师苏...

苏东坡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朋友,这个人就是苏东坡的好友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和佛印那可是众所周知的好友。
其实佛印原本并不打算出家为僧,也算是苏东坡把他给坑了一下,不得不出家。
佛印出身富裕之家,长相帅气,颇具才华,生性豪爽,喜欢交友,特别是对佛学的造诣很深。
有一年,皇帝忽然对佛学感兴趣,下令接见一些对佛学有研究的人谈谈佛学,苏东坡就把佛印推荐上去了。
佛印在皇帝驾前力陈对佛教的虔诚信仰。皇帝一看,此人颀长英俊,面容不俗,说他若肯出家为僧,那就太完美了,允诺他只要出家,就赐他一个度牒。
度牒,也叫祠部牒,是由唐代开始的颁发给合法出家人的证明书,以此为僧尼身份证明,可免除徭役,以及便于管理。
 皇上赐度牒,那可是奉旨出家啊,来头大了。
佛印当时有点蒙,他实在是不想出家啊。可是进退两难,只好答应了。
佛印出家后,法名了元,圆寂之后,宋神宗钦仰其风骨,赠其佛号“佛印禅师”,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并不这样称呼他,这只是后世人对他的习惯性称呼。
 佛印出家就在杭州的金山寺。他出家的日子过得潇洒自在,过着典型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好日子。
特别是后来他在黄州时,常在一队仆从侍奉之下,乘骡出游,哪有出家人的清苦,与出家人的生活那是天壤之别。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
 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佛印机智富有才华,他和苏东坡有有很多的禅机对话,哲理味道浓郁。 
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噢,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佛印回答:“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吗?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多是双关语,读来让人捧腹。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
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一个高僧,一个大才子,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喝酒、聊天,也是一段佳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