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是一个如何领先的游戏,不必完美,只需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

01
那个求职路上乘风破浪的姐姐
刚毕业那年,部门里来了一位30+的姐姐,她自我介绍说,刚从一个三线城市某高校辞职,当了几年心理学老师,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就想着来到一线城市,找个企业里的工作体验一下。
爱折腾的姐姐,我喜欢,顺理成章地也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事实上,我们做同事的时间并不长,没不久,她又跳槽了。
这些年,她保持着平均2年跳槽一次的频率,坚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我内心一直有个疑问,没好意思问出口:
一位30+的女性,在人才市场上,劣势能够列一堆,优势却没几个。
即使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了,但人家还担心你生二胎啊!
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么洒脱、还每次都顺利找到满意工作的?
直到有一次,我想跳槽,她让我发简历给她,她可以到自己圈子里帮我推荐。
我就把精心准备的简历发给了她,没想到,看完我简历后,她很直接地说了一句:
你这简历太单薄了吧?工作这么多年,都没有相关作品么?
一下子把我给问懵了:什么作品?我一做HR的能有什么作品啊!只听说过设计师、编辑一类的岗位需要提供作品的。
后来这位姐姐才提点说:任何岗位都有自己的作品,只看你有没有认真对待找工作这件事。
她自己的简历,一定会附上作品的电子链接,去面试时也会带上电脑,随时进行演示。
我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来自电视剧《二十不惑》
02
任何岗位,都可以有自己的面试作品
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其实都可以抽象为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这个“输出”,既是我们交付给公司的劳动成果,也是我们的个人作品。
作为交付给公司的劳动成果,公司据此付给我们相应报酬,作为个人作品,它是我们工作能力的一种证明。
具体来说,可以作为我们个人作品的有:
1、第三方的采访、报道、奖励等
如果我们在公司里推进了有影响力的项目、或者做出了突出贡献,通常来说,公司宣传部门、企业文化部门都会对此有官方报道,甚至专访。
有时候还会有公司层面的奖励,如果能被公司以外的渠道和媒体报道、奖励,那当然就更有价值。
事情的背景、成绩、对公司的积极影响、你和你的团队在过程中的行动等等,都会在这些报道和奖励里,被描述得清晰而正面。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个人作品”,但我们这里要的,只是能够证明我们成就和能力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因此,下次记得,关于自己的官方报道、采访和奖励一定要保存下来。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2、个人的工作成果
如果工作中推动了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优化前后的流程各是什么样的,优化前存在的问题,优化后如何进行了改善?这是工作成果;
工作中负责的重点项目,最终沉淀了哪些文档?哪些不涉及公司商业秘密是可以展示的?不能展示的部分可不可以简化、或者替换成模拟数据?这是可以展示的工作成果;
那些夭折了的计划,虽然最终没有产生商业上的成果,也曾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可行性分析、计划书、规划思路等等,个人规划能力、战略思维、全局观都能在这些作品中一览无余,这也是工作成果。

来自“昆曲王子”张军某段采访
3、工作之外的活动、总结等
工作之余,是否是公司内训师的一员、把自己的经验开发成培训课程分享给其他人?
是否在专业社区和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思考、总结和经验?
是否创建过自己的兴趣社群、俱乐部?
如果这些跟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相关,或者能体现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也同样可以将相关产出当做自己的个人作品。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03
个人作品筛选原则
明白了人人都有个人作品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以上3个方向找出很多个人作品来。
但我们最终呈现的,只能是其中最有分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体如何选择呢?
1、与所应聘岗位密切相关的作品
所有公司,都是结果至上主义者,我们面试时提供的作品,要么能让面试官觉得:
你入职后,公司就可以立即拿来就用;
要么让面试官觉得:
入职后,你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做出公司需要的东西。
假如我去应聘一个HR相关岗位,主要职责之一是搭建领导力培养体系,那我带上一份自主开发的《扶上马,送一程——新晋主管6个月学习计划》,面试官很容易就会联想到:
如果把我招聘进来,这一套东西公司立即可以搬过来用,那我被录用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高了。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2、资料相对齐全的作品
除了特别擅长整理资料的人之外,回头来看,那些资料相对齐全的工作和项目,至少能证明两点:
第一,你参与得足够深入,或者你原本就是主要负责人,否则不会有这么齐全的材料在你这儿留下来;
第二,对这个项目你有一定的兴趣,否则也不会有意识地保留这么多材料。
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之一。
足够多的了解,也有助于面试时更好的临场发挥;
另一方面,材料不齐的工作和项目,如果要进行展示,还需要进行较多的补充和加工,会大大增加面试准备的负担。

来自电视剧《意大利制造》
3、能体现自己擅长领域和优势的作品
职场讲究协作,那些最终成功了的作品,可能经由了领导的关键指点、同事的集思广益,很难说到底是哪个环节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因此,在挑选作品时,我们应该尽量挑那些最能体现自己核心能力及擅长领域的作品。
就像恋爱时,我们希望对方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一样,面试时,最好的结果,是公司发现了我们的独特专长和优势,恰好是公司需要的。
人岗匹配,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更是我们自身。
这也是为什么说,面试最好的策略,是充分展现我们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优势,然后匹配到最适合的公司和岗位,从而实现企业和我们自身的双赢。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找个工作需要这么麻烦,写简历、准备面试不够,还要准备作品?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以前的大老板分享成功秘诀时说过:追求完美,永远没有止境,但领先别人,你只需要比他多做一点就可以。
当你领先大多数人时,你就已经胜利了,不需要做到完美。
做HR这么多年,遇到的候选人中,就算是设计类、编辑类的岗位,如果不主动要求,很多候选人也不会主动提供个人作品。
因此,如果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敢说,至少在这个维度上超越了95%以上的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