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最著名的一首元夕词,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处凝滞
古往今来,元宵佳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尤其是到了夜里,会非常热闹。所以,古人描写元宵佳节的诗词作品也非常多,我想,最著名的一首,或许便是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了,词中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无数人称赞。再比如,欧阳修的那首《生查子·元夕》,其中更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句。
当然,除了辛弃疾、欧阳修之外,其他的词人,也有许多关于元夕的佳作,比如下面这首蒋捷的《女冠子·元夕》,但是要明白的是,蒋捷那时的心情毕竟不同,因为是写于宋亡之后,所以词中寄寓的,更多的是自己对于故国的缅怀之情,这一点背景,在读这首词时应当清楚。
女冠子·元夕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小注:(1)灺[xiè],残烛,灯烛熄灭;(2)钿车[diàn],用珠宝装饰的车子;(3)银粉砑[yà]:碾压上银粉的纸。
上片起笔写道:“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开篇便陷入了对于过去元宵节的回忆中,把元宵节的美好景象渲染了出来,可见这个回忆是十分美好的:兰蕙飘香,市集上楼馆林立,就像画中的景象一样,一派繁荣。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温暖、酒旗飘飘、笙箫声动,一片热闹非凡。据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宫中会立起五丈多高的琉璃灯,而地方上也有用五色制成的琉璃灯,可见当时花灯的壮观美丽,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然而今夕不同往日,“而今”二字,便拉回到了现在,现在又是元夕,但是却“灯漫挂”,人们草草挂了几盏灯,算是应景,这明显与昔日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尘明月,取自唐朝诗人苏味道的诗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写今时与往日的心情对比,这又和上面几句中的景象对比不同,因为心情的低落,正是因为亡国的缘故,今天的兴味索然、心灰意冷,是外在事物难以排解的。
下片开头“江城人悄初更打”,点名词人的所在地,同时也写出了现在灯市的萧条和冷落,时间不仅很短,而且人们也提不起兴致。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写自己内心的凄苦和难受,指出谁还能向老天借来以前的繁华呢?现在剩给作者的,只有“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所以词人只好除掉烛台上的灰烬,怀着低落的心情入睡了,而在梦中,却总是出现繁华的车马、佩戴香帕的美人。可见作者对于故去时光的怀念。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作者的无可奈何,只能用文字来表达,所以作者采用最精致的纸张(铺了银粉的纸),书写着大宋朝曾经的繁华,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思国之情。
而就在这时,突然听到隔壁的女郎,居然唱起了宋朝时的元夕词,于是心之所动,不禁会心一笑,感到一丝欣慰之情,但是这也不过仅仅是一时的欣慰而已,毕竟作者骨子里,是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词风格自然流畅,在今昔对比之中,在梦境与幻想中,暗含了自己对于故国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