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苦练,看拍拍贷如何抢跑“技术”红利?

11月10日,拍拍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IPO,总市值已达40亿美元

从2007创业至今坚守“线上小额信贷信息中介平台”定位,打造核心投标系统,到2014年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精心打磨具有2000多个数据维度的核心风控系统“魔镜”,再到如今筹备输出“魔镜”技术,历经十年苦练,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拍拍贷”)开始收获普惠金融科技的红利。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拍拍贷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015亿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10.486亿元,净利润率达到41%(除去资金存管账户中的质保金占比),盈利能力出现爆发式增长;11月10日,拍拍贷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总市值已达40亿美元。

坚守普惠金融技术定位

拍拍贷最初的创业设想,来自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银行家尤努斯创立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的故事。技术男出身的拍拍贷CTO顾少峰,当时就思考在国内通过互联网推行这种小额借贷模式,并拉来大学上铺兄弟(拍拍贷CEO)张俊、高中同学(拍拍贷联合创始人)胡宏辉,于2007年正式创业。

传统银行认为,小额贷款需求者的贷款数额小,耗费的贷款成本与未来预期收益不成比例,只会导致亏损,因此长期只关注那些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客户。拍拍贷从格莱珉银行的故事中看到,小贷客户的不良贷款利率远低于传统商业银行的1.6%,这意味着小贷客户的违约风险更低;而且互联网技术的无边界优势能够发挥成本优势,不需要大量开设线下门店,更适合小贷金融业务。

在短暂尝试线下业务之后,拍拍贷最终坚持只做线上小额贷款。目前拍拍贷平台的投资额度低至50元起,借款额度1000起,平均借款额度2000~3000元,远远低于大部分P2P公司。

不同于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量铺设线下渠道以快速抢占市场,拍拍贷一直坚持定位于“线上信息中介撮合平台”,不承诺刚兑,只提供投资人和借款人分别发布的投资和借款信息,双方自主选择交易。

为投资/借贷双方建立的一套独具特色的投标系统是拍拍贷平台的核心。这套投标系统可以对借款人打分,将贷款资产分为AA、A-F的7个级别(AA为信用最高级别);之后,根据自动投标策略,该笔贷款被拆分为一个个标的,每一份标的面值设计为50~500元(50元起投~500元上限),期限为1-3个月,1-6个月、1-12个月不等;所有标的以50~500元的最小单位出售给投资者,每月系统会自动派发所有标的收益给对应的投资者。

图  每一份“标的”面值设计为50~500元(50元起投~500元上限)

这种把分散投资做到极致的做法,可以有效降低坏账率。举例来说,如果一共投资十万元,一个标的一万元,有一个标的没有还款,就把坏账率拉高到10%;如果一个标的100元,一共100个标的,有一个坏账,坏账率为1%。

这种极度小额、分散投资的做法如果没有技术支撑,根本无法实现。根据招股书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6月30日为止,2017年上半年,拍拍贷平台借款人数为486万,平台发放贷款总额为39.9亿美元;平台投资者总数为20.2万,平台投资余额共206亿元;由个人资金撮合的交易额是200亿元。

要把如此庞大的投资/借贷需求对接起来,必须依赖机器智能技术来实现。为了有效地让投资人和借款人进行匹配,拍拍贷平台设计了自动投标系统,可供投资人一键“盲投”。

正是凭借这套独具特色的投标系统,拍拍贷可以通过收取服务费模式盈利,而非简单地依靠利息差来盈利,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借贷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

技术红利

历经十年发展,由这套庞大投标系统支撑的标准P2P贷款产品,已经占据拍拍贷业务总量的比重约为81%,除此之外是现金贷和线下消费分期贷款产品,根据招股书披露的2017年撮合交易额数据,现金贷占比约12%。

拍拍贷平台上,投资者的收益,等于借款人愿意付出的总成本(18-20%)—平台收费4%—坏账率(1.5%-2%)=12%-14.5%。通过线上平台的技术优势,拍拍贷的成本可以降低到2%以下,而且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而大多数P2P平台的利润公式是:利润=收入(18%~20%)-资金成本(10%~12%)-运营成本(8%~10%),因此需要通过强调定价能力、多收费以及资金池的方式,来获取利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趋严,在这种方式下,一旦平台收费能力从35%逐步下降到20%左右,就没有利润空间,这种商业模式也无法持续。

风险控制是金融业务的核心,也是风险定价、降低坏账率、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信贷审核则是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关卡。拍拍贷超过70%的用户没有信用卡,属于被传统银行拒之门外的那部分群体;这类贷款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分布在全国97%的县市,他们通常没有传统征信记录,但有消费需求,容易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

为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识别这类用户的征信情况,降低风险,2014年拍拍贷着手建立自己的客户征信体系,即自主开发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为一体的“魔镜”系统,它融合了反欺诈系统、信用评级系统模型和基于信用评级的风险定价模型等内容。2015年3月,“魔镜“系统正式启用。

“魔镜“的数据源采集自多个维度的数据,包括社交数据、电商数据、互联网行为数据、公检法数据等,也会购买第三方数据机构的数据,还积累了大量用户的还贷数据。

借助“魔镜“系统,拍拍贷可以快速完成信贷审核,平均不到 2 秒即有一笔借款在平台上发生。目前,拍拍贷APP自动化审核比例已达90%,取消了人工审核岗位,重复借款实现了100%机器智能审核。2017 年上半年,拍拍贷促成超1100万笔借款,背后的审核人员数量仅不到 100 人。

拍拍贷CEO张俊

“机器自动化运作,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而很多后期进入的公司获客成本很高。”张俊表示。

在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大爆发中,拍拍贷的线上信息中介平台模式曾一度受到冲击。但随着2016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频出,大量小贷平台因为“保本保息承诺”不符和监管政策而退出,或因为简单复制线下信贷运营模式,用传统审贷方式弥补小贷用户征信数据不足的问题,最终导致平台运营成本高涨而承受不住,进而退出市场。

拍拍贷因独特的信息中介平台模式而获得政策支持,而且在2016年消费金融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凭借长期塑造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迎来爆发式增长,在2016年扭亏为盈,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快速增至10.486亿元。截至2017年11月2日,拍拍贷的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6000万人,撮合了超过3000万笔交易,平台累计成交总额超过800亿元。

张俊表示,未来拍拍贷会继续关注智慧金融方向,围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将大数据分析和以AI为核心的技术,应用于信贷审核、风险控制、精准营销和智能客服等各个方面。未来的大数据征信甚至可能为每个人设定个性化利率,更精确地定价风险,进一步降低坏账率,提高盈利能力。

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