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四味药,阴阳双补,逆转肾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男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男科的常见病,即早.泄。

关于这个病,我手头有不少案例和验方,可以和大家分享。

其中,有这么一则,我最为中意。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27岁,姓杨,1985年6月26日初诊,是一个工人。

这个人啊,年少之时无知,误犯自渎,结果在婚后就出现了问题:痿.弱.早.泄,婚后三年不育。与此同时,整个人的状态,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乏力、浑身爱冒汗、尿频、头晕、记忆力也不好,形体看上去十分消瘦,小小年纪竟然手抖。

别看一派虚乏之象,但这个患者却整日心烦,晚上失眠多梦,自己说心里头有火,睡不着觉。

看到女婿这个模样,丈母娘家不乐意了,说有病就赶紧治,可不能让新媳妇守活寡。没孩子,百分之百是男方的事儿。

结果,到医院检查,不育的问题,责任确实在这个小伙子身上。

咋办?治吧!几经辗转,最后决定,尝试中医汤药。

找的谁呢?是当时河北邯郸的一位杏林前辈,姓姬。

刻诊,见脉象沉细无力,舌淡苔白。

经过权衡,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枸杞5克、侼灵参3克、覆盆子3克、桑葚子,代茶饮或煎服均可。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20剂以后,症状大大缓解。继续服用15剂,患者自觉诸证悉平,白天精神倍增,体力好,睡眠也不错,大欲时兴。这时候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正常了。后来随访一年,得知患者妻子怀孕。

这则医案和验方,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刊载于《江西中医药》上。在当时来讲,是比较受人重视的。

我为什么要把它拿出来和你分享呢?

第一,这里面的用药,相对平稳周正,不见大辛大热、峻烈强攻之品。

第二,这里头体现出非常典型的中医思维。

我来给你讲讲吧。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命门火,就是肾阳。肾阳不足和命门火衰,是一个意思。

怎么知道的呢?此人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这是典型的虚证表现。肾主生殖。肾阳不足,生化生殖之精的能力就弱,而且固摄失常,所以患者就容易发病。尿频,尿色清长,这是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直接下注膀胱的表现。阳气者,精则养神。记忆力衰退,这是肾阳不足,髓海失充、元神失养的表现。身体清瘦、手抖乏力,这是阳气不足,筋骨肌肉失养的表现。肾阳不足,身体缺少卫外之能,肌表卫气不充,于是汗孔开阖失常,患者就特别容易出汗。

到这里,您可能会问了——既然患者都虚弱成这个样子了,他哪里来的火呢?心烦、失眠、多梦,这现象哪来的?患者为啥觉得心中烦热?

这个,其实也简单。患者肾阳不足,下焦阴寒之气就特别厉害。在这个状态下,仅存的一点阳热之气待不下去了,会化作虚热,上浮到心中,形成了心头的虚火。患者心烦、失眠、多梦,就是由此造成的。

其实,从整体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出在阴阳失衡上。在下头,肾阴肾阳失衡,阳虚阴盛,导致生殖之精不得化生、肾关开阖失常。在上头,体现为心中虚火扰神,这也是阴阳失衡。而且,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它的阴阳失衡,也直接导致下焦肾的功能失常。这就是所谓“心肾不交”的一种体现。

那这个时候,该怎么温肾阳,清虚火呢?如何才能让患者全身的阴阳之气,重新归于平衡呢?

这里头,首先有温补下焦阳气的,侼灵参就是妥妥的温阳之品。

要想补肾阳,必须补肾阴。阴中求阳,这是中医的法则。添了灯油,你才能点着灯火啊!所以,用枸杞子、桑葚子补肾阴肾精。

患者有早.泄,那自然要收敛固涩。这是治标之举。覆盆子有固摄温补之能。

你看,经过这么一番调和,该补的补,患者的心肾阴阳,得到了平衡,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我把这个过程,如此详细地写出来,就是想让您知道,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说实在的,上面医案和验方的用药,并无稀奇之处,都是常用药,常规配伍,常见治法。只不过,比较周正,全面,平稳。它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不过,通过阅读,您如果能从阴阳平衡、整体协调的角度,科学认识此类常见的男科疾病,那就是对您很大的提升了。说起来,中医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您用心体悟、学习、感受一阵子,自然就明白了。窗户纸儿,一捅也就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