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用量【转载】

 经方的用量(2019-10-15 22:43:52)

转载▼

标签:  分类: 医药秘方

经方的用量-

中医学专科教材认为一两等于30g,一钱等于3g;但是经方的用量基本都是以斤两为单位,这样换算过来的话量实在是太大,对其安全性甚是担忧;可方剂学在其用量后面换算成克的话却不是按照一两等于30g,一钱等于3g的标准来的,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据柯雪帆教授先生考证:《伤寒论》一两等于15.625g,就是这样换算的话经方的用量折合成现代的用量还是太大,其间的困惑诚如姜佐景所谓:“历来学者考证达数十家,比例各异,莫知适从。且古今煎法服法悬殊。古者若桂枝汤但取初煎之汁,分之为三,曰一服,二服,三服。今则取初煎为一服,次煎为二服,是其间不无径庭。”[1]而观众教授处方,动则10g,也不可取,因为很多处方里面药与药之间是有比例的,比例不同功效就不同,如《张仲景50味药证》中提到:“麻黄配石膏能调节发汗的强弱。越婢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为6:8,石膏用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大青龙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为6:4,麻黄用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2]所以这个经方的用量换算问题困惑了我好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途径来解决。

直到毕业后看到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才恍然大悟,曹颖甫先生用经方之用量,大抵为原方之什一,例如:桂枝、芍药原作三两者,他常用三钱是也。而近世章太炎以汉五株钱考证,每两约当今三钱,则原方三两,一剂当得九钱,再以分温三服折之,每服亦仅得三钱耳。由是观之,原方三两,今用三钱,于古法正无不合也。[3]也就是说经方的用量,古之一两为今之9g,古之一钱为今之3g,这样换算既考虑到了服用方法的变更,且其换算后的用量不会太大,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保障,观黄煌先生的《中医十大类方》及《张仲景50味药证》这两本书的经方用量基本都是这样换算过来的。当然中医之用量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例如:桂枝、芍药原作三两者,曹颖甫先生常用三钱是也。而姜佐景一般是视证之较轻者,病之可疑者,更减半用之,例如桂、芍各用钱半是也。以此为准,利多弊少。

另附录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以资参考(见民间中医版《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附录)[4] :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 药末约2 克

=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石”:读shí,后来读dàn

“龠”:读yuè(月)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虫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栀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实1 枚 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 约40 克

厚朴1 尺 约30 克

竹叶一握 约12 克

(0)

相关推荐

  • 麻桂各半汤

    目录 "麻桂各半汤"在<会约>卷四 "麻桂各半汤"在<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会约>卷四:麻桂各半汤 [处方]麻黄7-8分,桂 ...

  • 经方的用量----黎小裕【转载】

    经方的用量----黎小裕(2019-10-15 22:43:52) 转载▼标签: 健康历史收藏分类: 医药秘方经方的用量----黎小裕中医学专科教材认为一两等于30g,一钱等于3g:但是经方的用量基本 ...

  • [转] 三七粉针对22种疾病的搭配用量 转载自医者 父母心(拒聊)

    三七粉针对22种疾病的搭配用量三七粉针对22种疾病的搭配用量,18到80岁都适用!收藏~三七粉是中药的一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三七粉的治疗功效非常强,那么如何吃法才是正确的,才能发挥的功效呢? 三 ...

  • 常见经方中成药(转载至小道经方当归医生)

    为了确保较为准确的用药,记录下来当归医生讲过的常见的经方中成药,也是家里常备的一些药. 经方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 葛根汤颗粒 麻杏止咳糖浆 小柴胡颗粒 先说一下各种中成药自己的作用~ 小青龙颗粒 这个 ...

  • 经方大枣用量小议

    经方大枣用量小议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东汉时期的计量单位与现在不同,当时的一两等于现代的15克,而现代通常按一两等于3克使用经方.那么,经方的大枣十二枚等于现代的 ...

  • 经方减肥(转载)

    转自: 经方初中生 一中医群网友,因其家人的疾病找我看治疗效果都很好,那么她就很信任我.然后和我提出一个要求,说想减肥.这个问题之前呢对于我来讲是个难题,很多同事问我会不会中医减肥啊?我就拍拍自己的肚 ...

  • 经方药物用量之我见

    转自: liufeng20 导读:学习经方,应当尊重经方本意,经方药物用量亦如此.经方的计量单位.煎煮服药方法.临床变通方法都需要认真探究. <圣济总录>言"凡服药多少,要与病患 ...

  • 大肠息肉经方验方(转载)

    转自: 豫西南客... 验方 1.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 ...

  • 急性脑梗塞   经方救急(转载)

    转自:经方培训-原方原量的博客 患者:孙某 性别:男 年龄:61岁 初诊日期:2015年4月26日 自诉:25日突发语言不利,左半身无力,闭目眩晕,伴项强痛,小便滴沥,夜眠打鼾.查:舌略黯,苔厚腻,舌 ...

  • 再说经方剂量(转载)

    转自:泥巴匠的博客 今读黄师<伤寒悬解>,在桂枝汤方下有"铢两升斗考"一章: <汉书·律历志>: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