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与胡辣汤的一段缘分,顺便分享个比较靠谱的配方

昨天的文章,我说了一位亲戚用胡辣汤料创新豆腐脑的事例,并且由于这个小小的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在河南某些地方,就有豆腐脑和胡辣汤组合的吃法,叫两掺,一位朋友在评论中也提到,但在我们这里,胡辣汤比较少见,这个混搭的方法就成了一种特色,而且效果不凡,这种思路,我们在做美食时完全可以借鉴。

而我在知道这个内幕之前,品尝他家豆腐脑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在得知调料是河南寄过来的胡辣汤料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只因我在10年前,因为一次郑州之行,还和胡辣汤有过一段小小的缘份。

当时我是做服装生意期间,去拜访一位客户,大概是上午十点半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他家门店斜对面,有一家门市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那个热闹程度,让我误认为是出了什么事情,因为我们的国人毕竟有看热闹的优良传统嘛,对于人员密集的地方总有些好奇,后来经客户解释才知道那是一间胡辣汤的老店,每天的生意都是这种状态。

天呀!那个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生意还是这个样子,这家老店的味道得多好?从那个时候,胡辣汤这种原本对我来说还陌生的小吃,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郑州的几天,我就每天带着好奇心,自己打听着,去品尝那些当地有些名气的胡辣汤,总的感觉是家家有自己的口味特点,店店有自己的独门诀窍,那是我对胡辣汤留下的初次印象。

可虽然相隔不远,在我们家乡,胡辣汤就比较少见,所以接触的机会也不多,但我总是忘不了郑州时留在心里的那个印象,通过各种渠道,对这种民间小吃还是有了一些了解。

我们刚刚说过胡辣汤和豆腐脑的混搭,实际上胡辣汤的产生,据说也是来自于混搭的结果,是酸辣汤和肉粥的组合,再加上一些有保健功能的中药材演变而来的。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咱也没必要考证,咱只知道现在胡辣汤已是深深扎根于民间,尤其是在发源地河南,流派众多,各有各的独门绝技,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地方的品牌,百家争鸣,各据一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昨天我的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评论里说到,是周口逍遥镇的和漯河北舞渡的。

而这种实实在在的大众小吃,在当今的时代,也借鉴了很多当代商业模式,屡屡上演着“小吃做大事”的经营神话。

很多朋友最近提出来,让我能分享一个胡辣汤的配方,实话实说,对这方面我底气是不足的,因为我自己并没有亲手制作过,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没有实质性的把握,最多只能把手头的配方给朋友们去做参考而已,具体效果如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整。

今天先客观分享一个我看着还不错的配方,给大家参考,至于说我们还可以在其中玩儿出什么新思想,等有时间咱们一起做实验,再另行探讨吧。

配料配方:

1、专用鲜汤的吊制:

将鸡架4个、羊棒骨 4 根、牛棒骨 2 根,棒骨打成两段,所有材料用清水加少许小苏打浸泡两小时以上,中途换水。

入冷水锅,放入食材,加鲫鱼1条(3-4两,去内脏不去麟,纱布带装好)中小火慢加温,随着血液析出撇净浮沫,加入葱段姜片适量,打孔核桃2-3个,烧开小火熬制 4 小时,过滤杂质后,留鲜清汤备用。

2、糊辣汤料配比(批量):

花椒70克

小茴香60克

八角40克 斤、

黑胡椒35克

三奈25克

干姜25克

白胡椒20克

桂皮20克

草果15克

玉果15克

良姜15克

白扣15克

荜拨15克

砂仁15克

丁香3克

温水洗净,炒干出香磨成粉。

3、面筋水调制:

将面粉拌成稠糊状,以筷子能搅动为宜,隔20分钟顺一个方向搅 3 分钟,搅 3 次后面团比较有劲后,放入 2 千克水的盆中,用手轻轻地攥挤面团, 直至成面筋,后放在碗中加水静置,洗过面筋的水就是面筋水。

这里要注意:洗面筋的面和得要软、要有劲,这样才能把面筋洗好。

4、制作方法:

(1)酱牛肉切粒;水泡粉条切段;熟面筋切成条状(还可以根据喜爱准备其它配菜,例如黄花菜,木耳等);

(2)锅上火,加清汤150克烧开,将酱牛肉、水 泡粉条、熟面筋、水煮花生米放入锅中

烧开,再加入盐、味精、胡椒粉、糊辣汤料、鸡精2克调味,匀入面筋水烧开,出锅时撒香葱花等即可。

注意:勾芡时要边勾边用手勺搅动汤锅,使其面芡勾得均匀。

调味关键:

胡辣汤料是重点,一定要选用上等香辛料,胡椒是胡辣汤里的关键,一定要用口味上乘的。

再次说明,这个我没有做过,实际效果不敢保证,只是我手头几个配方,我看着比较靠谱的,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真要研究这个专题,今后咱们可以具体做实验再探讨。

自然门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价值,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