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一则:刻意的精致,没有真实的生活

最近给母亲刚刚换了新的手机,是她喜欢的样式,华为品牌,之前的旧手机用了几年了,内存不够,运行速度慢,但她坚持用着,说自己年纪大的,不必用最新款式的,但如果要买,总要买好又称心的,老年人的思维模式里,性价比最高才是上乘之选。
在这个街头随处可见,就连外卖小哥都配有iPhone的时代,手机毕竟还不算是日常消耗物品,虽然,许许多多的人仍会攒钱买一款新的手机,但在其生活态度上并没有什么其他改变。
远方亲戚,是一个没有能力买,却依然要消费超过她们负担几倍东西的家庭,当然,是他们养活了各色支付平台,网络借款,从新款提包、外卖、旅行,首饰品等等,虽然我承认他们挑选物品的眼光越来越有品质感,设计感,但动辄千元,万元的信用卡至今还没有偿还,如今,生活在美而精致的家里,在不同的卡中倒着借款,每到月末小心翼翼的过活。
相反,更加的挑剔,热衷比较,无力感,被生活的压迫感更重,以至于除了买了更好的东西,但对生命的享受感失去了。
一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强调仪式感,恐怕陷入了平凡生活里最大的误区,所谓的仪式是什么,是时刻保持着精致的生活吗?
INS上有一个网红,是一个精致女孩,每天都会上传生活照,和朋友聚餐享用美食,或是晒出在家享受独处时光,看上去有一种岁月静好,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然而,当媒体人采访到她真实的一面,原来,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凌乱的房间只收拾出一角,并没有朋友做客,就点两人份的食物,摆好餐盘,美美的拍上几张照片上传,只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赞赏,然后在屏幕后,不顾形象的大快朵颐。

似乎生活里,都要急着避开,避开真实的生活部分,吃喝拉撒睡,喜怒哀乐,逃避杂乱,厌倦平凡,殊不知车水马龙里,歌舞升平里,高楼万丈里,细窄胡同里都是它的影子。
嫌弃,或者认定不够好,是拥有的越来越多了,选择的越来越多了,忘记了最初,即使不拥有那么多,也可以快乐。
也许,我们没有那么精致,但我们可以干净整洁,也很舒服,也很用心。虽然,我们做不到放下物欲,但在面对需要的时候,我们有能力选择,合适的东西,如果真的想要,或等努力让自己获得,或推迟满足感,等到你配的上它,在不焦虑,不慌张的时刻买下它,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不辜负。
Koi-i-Nor是波斯语中的“光之山”。它是世界上被誉为无价的钻石,当然还有其他千万级别的奢侈品,全球顶级的劳斯莱斯银魅,售价15亿元,作为平凡人更是难以企及的,而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你暂时买不起,未来更买不起,甚至一生都买不起的东西,这满足不了的大概就叫做欲望吧。而欲望与需要相比,一个是无止境的,一个是可以有满足感的。
我们应该买好品质的东西,也应该选择为好品质买单,但买高品质的东西,是为什么?
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身份,而是认同它带给我们的舒适感,喜悦感,认定它所传达的,是最优质、最极致的追求,是经得起时间验证、打磨的,不肯妥协的生命态度。同时,它带来的精致,是附属的,没有刻意追逐的。
我们需要不断庆贺眼前的美好,方得以无畏前行。爱和美,是我们能对庸常生活所做的最大的改变和不妥协。但这样的美,绝不是只展露在外为了获得什么,改变什么,而是从来不为获得,而坚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