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疼痛的火针治疗思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生殖健康科-住院医师 李荣俊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长期血运不通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其病理特点是股骨头前上部承重面血管梗阻,股骨头的自身修复又被软骨下骨折、塌陷、受压和碎裂等阻挠,随后发生恶化和进行性骨关节改变。随着激素的滥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重要的功能和治疗的复杂性而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大难题之一。对其发病机理、临床防治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尽管近年来西医学有关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已进入细胞和分子研究水平,临床上也对股骨头坏死 进行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的治疗措施,但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致残率仍未见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仍未得到改善。而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65岁以上的重度股骨头坏死患者,且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术后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所以,特别是针对目前本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除或减轻病人疼痛以及髋关节功能障碍,治愈疾病或延缓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发现火针对股骨头坏死具有比较好的疗效,特别是针对那些疼痛明显而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活动的患者,火针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据笔者的临床研究,用火针治疗股骨头坏死时应该掌握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 火针针刺的部位要少而精。火针本身属于一种有创性治疗方式,针刺时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痛感,如果处理不好,不但损伤正常组织,而且病人的依从性差而影响继续治疗,因此针刺选穴时要少而精。用一手拇指或食指在股骨大转子周围按压,按之前可以先询问一下病人疼痛的大体部位,力度以病人的耐受力而定,每次选取2-3个压痛比较明显的点或有结节的地方作下标记。
2. 下针时要准而快。用中粗火针在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或白炽,快速刺入标记点并快速出针,进针深度依病人体型和具体部位而定。一般采取相对较深的进针,但一定要熟悉股骨头周围的解剖结构,神经干走行部位要格外谨慎小心。每个压痛点刺2-3次。
典型病例
孙某,男,46岁,因长期酗酒以及不合理的作息习惯,4年前自觉双髋部疼痛,以右侧为甚,未引起注意,随之疼痛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深,渐至腰臀部疼痛难忍,夜间疼痛尤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后在某西医院检查,骨盆平片示:双侧股骨头骨密度增高,散见多个囊泡状低密度影,骨小梁中断紊乱。诊断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西医保守治疗,病情未见改善,且症状不断加重,后被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年纪尚轻,且经济能力有限,遂坚持中医保守治疗。2012年8月10日前来就诊,病人一手拄拐,由人搀扶着步入诊室,体检:髋挤压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股骨大转子,股骨间沟、臀大肌压痛阳性,且压痛点比较多,双侧髋关节屈伸受限,股骨大转子周围皮肤颜色略紫黯,温度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病人已不能独立行走,严重影响生存质量。随后在门诊进行针灸治疗,毫针局部深刺激,远取胆经、膀胱经穴为主,经半个月治疗,疼痛有所改善,但不明显。遂使用火针针刺:用拇指在股骨大转子周围寻按,同时观察病人表情,若寻按时现痛苦表情则在寻按点标记,之后用中粗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快刺快出。此病人局部按压时发现多个压痛点,每次选取2-3个针刺,隔天一次。第一次治疗后,病人感觉疼痛明显减轻,遂坚持治疗十余次,每次治疗后病情都比上次有所改善。治疗不到一个月,病人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好转,已能摆脱拐杖独立行走,局部压痛点也只剩下一两个,且压痛程度已明显减轻,股骨大转子周围皮肤温度恢复如常。又毫针间断配合火针治疗一个多月,病人疼痛未发,行走与常人相差无几。摄片显示股骨头骨小梁比治疗前排列较为整齐,骨密度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嘱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继续观察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