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剧变“铜牌”?

喜剧竞演节目《金牌喜剧班》收官了。最后一期节目就像我预想的那样,在网上和公众中并没有引发太多反响,就像它开播以来一直没有引发太多反响一样。
整季节目12期,不管是作品还是学员,都没有形成什么爆款。如果说有影响,还就是陈佩斯的各种不留情面的点评,被网友制作成了视频特辑,有人由此评论说这才是喜剧大师。
然而如果说一个节目取得成功,那应该是由节目打造出的演员获得关注,或者是其中的作品大受欢迎,但整季看下来并不是这样。郭德纲几乎是这些年来的综艺收视保障,但这一次也不算十分奏效。
那么,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金牌喜剧班》,怎么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欢迎呢?
我相信在最早的时候,很多观众对于《金牌喜剧班》还是充满期待的,最主要就是因为久违的陈佩斯。
陈佩斯当年是春晚的小品王,后来因节目版权问题与央视对簿公堂,其后几乎20年不往来,直到这一次作为首席金牌导师加盟《金牌喜剧班》。
要说陈佩斯的表现,确实是节目中的一大亮点。相对来说,郭德纲和英达参与综艺节目居多,现场点评常使用技巧,一般情况都不太批评学员,多少还是留一些情面。而到了陈佩斯这里,他表扬对方的时候很少,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点出作品文本和表演的不足,给出修改的方向,干脆利落,以理服人,不仅让现场观众折服,也让普通观众大加赞赏。
然而问题确实就出现在了节目和表演上,最主要还是节目问题。
从2015年的《欢乐喜剧人》第一季开始,喜剧竞演类节目开创了几年的好日子,但靠近这两三年又进入低谷期,好作品青黄不接,喜剧演员也被挖掘透支,过去的一些助演逐渐成为主演,而他们各方面还不是那么成熟。
不过不管怎么说,地方台对节目内容的限制还是相对宽容,而到了央视舞台上,哪怕是一个喜剧节目,从作品立意到包袱选择,还是要照顾国家大台的形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编剧的发挥,还有演员的表演。
于是,一些被称为喜头悲尾的喜剧作品又开始在节目中亮相。这种两张皮的强硬煽情往往不奏效,因为不管是导师还是观众都已经保持警惕。从整季节目看下来,也就李海银、高海宝那个小品《忘不了》,还算是让观众笑得出来,也哭得出来,剩下的这样的优秀作品并不算多。
包括最后这一期亮相的毕业大戏,高海宝、李海银也是表现最为出色的两位,而整个大戏也首尾相接,线索贯穿,算是近年一部彰显水平的喜剧新作。
另外《金牌喜剧班》之所以不那么受关注,与节目宣传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在节目开播前,陈佩斯亮相的消息传遍网络,但到节目真正开播却悄无声息,这样一台大型新节目,自始至终居然连一个官方微博都没有建立,观众想表达看法都找不到地方,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节目是不太称得上什么“金牌”喜剧班的,可能也就是个银牌甚至铜牌。
从最后一期节目来看,主持人和郭德纲都透露将来还会推出第二季。如果第二季节目还是这样的作品和表演水平,亮点不足够多,宣传仍然不到位的话,恐怕第二季遭遇的尴尬还会更多。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