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次的“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之后,黛玉像换了一个人

《红楼梦》读到第三十二回,我们说两条:一、无处不在的细节刻画出立体的宝钗;二、黛玉的心理安稳与宝黛爱情状态的转折点。

先说第一条——

关于宝钗的四个细节:

1、宝钗将湘云送给自己的戒指,送给了袭人;2、湘云对宝钗的赞许,宝钗对于湘云困境的同情与理解;3、袭人怡红院的女红,宝钗愿意做;4、金钗投井之后,主动上前劝解王夫人的,是宝钗。

1、宝钗将湘云送给自己的戒指,送给了袭人。从上一回我们已经得知,湘云送给荣府所有的姐妹们(包含林、薛)每人一个绛纹戒指之后,这次来荣府,又带了四个,分别准备送给重要的丫鬟:袭人、鸳鸯、金钏儿(可叹戒指没到人已逝)、平儿。

(宝钗)

这四人位置都十分紧要,地位相对等于副小姐,以湘云的身份,特地亲自带了戒指来分派是合理的,原因已经通过湘云与黛玉的一番交谈,交待清楚了。

有意思的是,袭人已经提前得到了一个戒指,是宝钗将湘云送给自己的戒指给了她。说宝钗没有经营之心,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因为依照地位,宝钗很可以将戒指转赠给鸳鸯、金钏儿、平儿中的任何一位,偏偏宝钗选择了送给袭人,只有一个原因,袭人是宝玉身边的关键人物。

(袭人、鸳鸯、平儿)

这实际上是宝钗的优点,因为她擅长经营人际关系,在这一点上,黛玉要差得远。但这是性格原因,并不是说黛玉不如宝钗。

黛玉一片真心待人,依她的个性,她如果要送人东西,是笃定不会拿别人的赠物再转赠他人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黛玉对于湘云送来的东西(或者说她对任何人送来的东西)格外珍视,所以,她不愿赠人。从这一点上来说,湘云错怪黛玉了。黛玉的缺点在于不懂得经营人情世故,只知道一片真心待人。当然,黛玉这种性格,必然引起湘云以及众丫鬟(包括袭人)的不满。

2、湘云对宝钗的赞许,宝钗对于湘云困境的同情与理解。湘云在宝玉、袭人面前大赞宝钗,同时毫不避嫌地贬低黛玉。这说明湘云和宝钗曾有很托底的交心过程,因此,她赞许宝钗。这一点,在后面的情节里可以看到,宝钗对于湘云的具体生活状态非常清楚。

(湘云)

后面的情节里,宝钗也跟袭人讲湘云在自己家里如何如何艰难,如何“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里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的状态,都可以说明,湘云曾经详详细细地将自己的状况同宝钗讲过,宝钗是湘云的知心姐姐。

3、袭人怡红院的女红,宝钗愿意做。这一回还有一个细节,当袭人为了怡红院女红做不完而烦恼时,宝钗主动揽活,愿意替袭人做。这看似是姐妹间的助人为乐,其实这一点也不简单,要知道,她明知道这是宝玉要用的“活计”,未出阁的女子,替别的男子做私人生活用品,说她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说不通。

(宝钗要替袭人做女红)

4、金钏儿投井之后,主动前去劝解王夫人的,是宝钗。当宝钗得知金钏儿死掉的时候,她是“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对,宝钗是第一时间赶过去的。

当然,宝钗也的确会劝人,她给王夫人找到了心安的理由:

(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

“……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性的理!总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

这话很对路。至少,这是让王夫人心安的安慰,虽然她并不知道金钏之死的真正原因。

在这一回,宝钗这个人物终于丰满和立体起来了。

第二条,宝黛爱情进入稳定期,黛玉像是换了一个人

湘云劝宝玉——

“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宝玉怒了,他最不愿听这样的话,于是,他直接赶湘云走

“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去,我这里仔细脏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湘云当然不爽,于是拿黛玉说事儿,说如果是黛玉受了这样的话一定会“不知又闹得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宝玉直接为黛玉辩护:

(宝玉与湘云)

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这话让随后赶来的黛玉听了之后,不由得“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注意,这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是黛玉的一番心理斗争: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可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我们可以把”宝玉挨打“当成转折事件,因为这是紧接着就会发生的事,或者,我们也可以干脆把黛玉这次心理斗争当成标志事件:

经过这次心理斗争之后的黛玉,完全安定了下来,她再也不去试探,再也不去”斟情“,不再去求证,他对宝玉放心了。

(黛玉)

自此之后,黛玉不闹了,甚至不哭了(就算哭也多不是因为宝玉,又或者是因为眼泪哭完了)。总之,这是宝黛爱情的转折点,从互相试探的不稳定期到了相互笃定的稳定期,从此以后,黛玉甚至小性子也改了,随后我们可以仔细看以后的情节,黛玉在宝玉挨打之后,像是换了一个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