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张之争”,一山岂能容二虎

关键词:吕颐浩罢相、淮西兵变

前因

吕颐浩罢相:1133年,南宋宰相吕颐浩因为主张北伐中原,招致宋高宗反感,被罢免宰相职务;另一位宰相朱胜非因为年老也离开中枢;高宗任命张浚和赵鼎为宰相。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 )

后果

淮西兵变:1137年,宰相张浚解除将领刘光世的兵权,引起刘家军兵变。刘光世部将郦琼率刘光世旧部四万及官吏家眷百姓近二十万,大肆掠夺后,渡过淮河投靠伪齐刘豫。

▲刘光世(1089年—1142年)

始末

一、赵鼎、张浚上位

1135年,宋高宗任命赵鼎为左相,后又任命张浚为右相。赵鼎、张浚二人在朝中明争暗斗,党同伐异,最后高宗罢免了赵鼎的宰相职务。

赵张之争以张浚的胜利而告终,这为张浚替高宗削减武将兵权,恢复宋朝以文制武的祖制奠定了基础。

赵鼎和张浚原本是私交很好的朋友。张浚在川陕主持战事出了一些差错,被宰相朱胜非攻击,后被宋高宗罢官。还是赵鼎念及旧日情谊,在高宗面前大力推荐,张浚才被重新起用。

▲宋高宗画像

二、赵张之争

张浚后来进入中枢,和赵鼎共同为相。两人为了争权,就不再顾及之前的情谊了。双方的冲突愈演愈烈。

首先是宋高宗在宫中为养子赵瑗设立书院,让他读书接受教育。当时朝野上下都认为赵瑗很可能成为储君。赵鼎推荐自己的姻亲范冲和儒学名将朱震陪赵瑗读书,这样一来,赵鼎就和未来的储君搭上了线。

张浚当时在外作战,他对赵鼎一人提出陪读名单十分不满。他未能得到机会,对储君施加影响。但当时张浚和赵鼎是有分工的,赵鼎负责内政,张鼎在外负责军事。这是宋高宗的安排,他也无法改变。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

不过张浚凭借军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宋高宗让张浚到潭州平定杨么起义。杨么起义当时已经持续了四年多,张浚刚开始没什么信心。但他放手让部将岳飞去处理。

岳飞采用剿抚并用的方式,平定了起义。此后洞庭湖地区再无此类事情发生,为南宋对金和伪齐作战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张浚立下了一个大功。但他有时会对朝廷夸大军功,赵鼎每次都不配合上报,把张浚夸大的部分忽略掉。因此张浚对他更加不满。

▲张浚画像

三、赵鼎被罢免

后来伪齐南下侵宋。在如何应对敌军的问题上,张浚和赵鼎发生了正面冲突。

赵鼎比较怕事,他轻信了将领刘光世和张俊的情报,认为伪齐后面有金军助阵,主张淮河沿线的守军应该退到长江附近。他还力劝高宗去临安避难

张浚得知金军并没有协助伪齐,他指挥部将杨沂中的藕塘之战中击败了伪齐军。再加上岳家军的驰援,伪齐军被迫北撤。此次作战中,赵鼎不免让南宋君臣失望,而张浚又立了一个大功。

▲赵鼎(1085年-1147年)

张浚和赵鼎的冲突很快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藕塘之战过后,张浚认为可以收复中原,建议高宗早点回建康,但遭到赵鼎反对。当时一些将领在外领兵,不听朝廷号令,刘光世就是其中之一。张浚想要罢免刘光世的兵权,赵鼎认为会引起人心不安,不同意张浚的提议。

张浚为了挤走赵鼎,指示同党弹劾他。赵鼎知道张浚容不下他,于是就向高宗请求主动辞去相位,以表明不能和张浚合作的态度。

对待赵鼎的一些主张,高宗还是赞同的,例如迁都临安。高宗和赵鼎一样,对金人比较害怕,不愿冒着风险去收复中原。所以高宗一开始并没有答应赵鼎的辞职请求。

▲赵鼎墓

不过高宗还是更为看重张浚。因为张浚是文官出身,他又有丰富的军事经验,高宗想要从武将手中收回兵权、恢复宋朝以文制武的祖制,张浚是他得力的帮手。

至于北伐收复中原,只要高宗不松口,张浚也没办法。张浚并不像后来的岳飞等人态度强硬,而且他也赞同派使者前往金朝议和。考虑到这些因素,高宗选择站在了张浚这一边,罢去了赵鼎的宰相职务。

结论

赵张之争既是高宗刻意制衡朝局的一种手段,也是对金战和两派势力在朝中的反映。赵鼎罢相后,高宗依仗张浚,开始削减武将兵权,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收归朝廷。

参考文献丨《宋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高宗一》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江行杂录》

文丨耀青史

图丨网络

(0)

相关推荐

  • 劳月夜聊177期:读书笔记之南宋风云

    夏坚勇的这部<绍兴十二年>终于看完了.除了已经写的两篇笔记以外,再聊点感受. 前面我说过,因为我生在杭州长在杭州,对杭州的历史有着天生的偏好.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其实名不副实.把杭州 ...

  • 宋高宗赵构的宰相多达15人,最短的只在位70多天,为何?

    看南宋初的这段历史,你会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宰相换得特别勤,一会儿是这个宰相,一会儿是那个宰相,一个宰相可以来来去去当几回,这种乱象到底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来看看宋高宗赵构朝的宰相列表: 1.  ...

  • 岳飞朱仙镇撤兵之前,曾有机会恢复中原,误事的不是秦桧而是贤相

    人们谈起宋史,讲到抗金英雄岳飞在朱仙镇撤兵功败垂成的那一段,总不免扼腕嗟叹,有恨米高宗的,有骂秦桧的,也有怨岳飞一片愚忠的.其实,宋高宗力求偏安,秦桧卖国求荣,这是本性使然:岳飞在朱仙镇屯兵时,诸将已 ...

  • 一山可容“二虎”,“暑”字为何有两个主笔?

    一山可容“二虎”,“暑”字为何有两个主笔?

  • 穿山七十二虎

    穿山七十二虎 昔人用七十二龙穿山,六十龙透地.穿山者,穿定来龙属何甲子,名曰"地纪",专论来龙.于峡中定盘针,无峡在入首主星后.来龙起伏束咽处.分水脊上定针盘,看何龙用纳音,以断生 ...

  • 赵志君:山 魂——诗剧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身为护林员的他去巡山,与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展开了殊死搏斗,惨遭毒手.) (一切敢于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分子应引以为戒.) 序曲: 风也萧萧, 雪也飘飘. 不见星斗, 难见山 ...

  • 做人如山,容万物;做人似水,知进退

    人生的高度, 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 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心灵的宽度, 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 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 做人如山, 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 能进退,而知进退. 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 ...

  • 富春三小 四(6)班赵筱涵 || 鹳山

    鹳山 富春三小 四(6)班 赵筱涵 星星满天的晚上,欣喜地来到鹳山,看着那只绿鹳就知道它里面一定藏着许多故事. 我们先来到了鹳山最外面的牌坊."鹳山"两个大字赫然在目,十分显眼.在 ...

  • 【远方】河南《父亲》作者· 赵雅静 主播·山丫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      者 主   播 父    亲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有一种分离,叫做天人永隔:有一种痛,叫做无言! 人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 ...

  • 赵孝争死

    赵孝争死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孝的人,字常平.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 这一天,空中乌云密布,天色显得十分昏 ...

  • 做人如山, 容万物; 做人似水,知进退。

    做人如山, 容万物: 做人似水,知进退.图文:网络 编辑:蕙质兰心 人生的高度, 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 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心灵的宽度, 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 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 做人如山, 望万 ...

  • 【我的乡情85】赵戡:那山那水那人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那山那水那人 赵  戡 金银曹山 小时候 清早出门,看见的那座山 好深好深 傍晚回来,看见的那座山 墨黑墨黑 大人们说,山里有老虫 瞪着灯笼大的眼睛 张开血盆大口 时刻准备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