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吃饭的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属于补益类,也就是补药方。仲景先师对补药的概念与一般医生大为不同,只有人体不足,引起疾病,而该药正好是身体此时所需,那才是补药,而一般医生认为只有高丽人参、鹿茸犀角、冬虫夏草类才是补药,这些药补益效果确实强,但若证候不对,或配伍不合理,也许会是砒霜,我的理解仲景先师的补药概念是雪中送炭,补充身体器官的刚好需要。
小建中汤原方: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用: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芍药18g 生姜3大片 胶饴30g。胶饴就是麦芽糖,是粮食发酵制成,甜味不大,有软硬两种,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即胶饴。前五味药煮两遍混合后,入胶饴微火烊开即成,分3次饭前吃。
小建中汤用于不喜吃饭、伤食的小孩效果最好。厌食小孩常喜冷饮,脾阳多虚,通过补益脾阳,促进胃肠功能,促进食欲,效果很好。尤其用了麦芽糖,小孩喜欢吃,并不认为是吃药。
小建中汤用途极广,按《伤寒杂病论》原文有: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阳脉涩'是气血不足, '阴脉弦'是有少阳气郁,容易木郁乘土,使'腹中急痛',小建中汤多见效,“差”在《伤寒杂病论》是治愈的意思,“不差”就是没效果,这时要再改小柴胡汤,说明邪气更深,已进入少阳经的半表半里)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原有虚劳病又出现少腹里急,心跳,流鼻血。腹中痛是体内有寒,梦失精也属虚劳,咽干口燥,是肺部津液虚,手足烦热是胃津液缺少而产生虚热,用小建中汤主要是为了补津液,觉不能用白虎汤来去热,否则胃液更失)
“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妇人是指有瘀血,引起腹中病痛者,女性多见)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病人平时气血两虚,外感后里气更加虚衰,心脏失的养症状突出,出现了'心中悸而烦'。用小建中汤温中(脾胃)补虚、补益气血,来养心神、养心脏。)
小建中汤虽然适应性广,但仲景先师提醒:“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呕家即平常易呕吐者。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