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刊备选)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10)|云风景(广东)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6395期





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10)
文/云风景(广东)
南怀瑾谈到——学问修养是自然的一种流露。
我曾经问过一位老师:五到七岁的孩子有“学问”吗?
他回答说:有!
有指的是什么?我再问。
他继续回答:
五到七岁的孩子,是人生最活跃的阶段之一,他(她)们这时候的生命力是最强、最旺盛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教育的大好时候,属于大好的时机!错过这个关键的时候和时机,孩子或许要经历将来人生的许多磨难……因此,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大人们来说,是最能起到促发作用的,也就是说,他们(她们)能够促发大人们对人性、人情的教育思考,这本身就是将来的一个专门的学问,专门的学科。
《象辞》的解释是:需的上卦为坎,表示云;下卦为乾,表示天。云浮聚于天上,待时降雨是需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可以宴饮安乐,待时而动。
这白话文说得很清楚,但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可以做个引用性的解释:
孩子从小能够知礼守仪,学习就会有进步,就能够尊敬师长。能够不断地刻苦求学,获得最基础方面的知识。等学校公布学生学习成绩的时候,它就如同久旱甘霖,家长们都开心了!这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终于受惠良好教育的结果了。所以,他们会开心地畅饮;畅饮并非是喝什么大酒,糊涂麻木地饮酒,而是和孩子们共同品尝收获那“琼浆玉露”,这比酒更加来得兴奋,比一切更加来得开心自然!
这就是一个长期教育孩子的过程了。在这里,我暂时先不展开去说。
我再用“辞气”来解读分析先生的易经写意山水画:
所谓画有灵魂。
灵魂在哪里呢?在先生的行笔过程意识当中。这里面,它有着深厚的积淀文化功底,有着哲学思辨的存在思考方式。
作为一个画家,如果只知道追求古人的画面构造、皴法、皴擦变化等等,那只是画匠人的普通行为,寻常的行为,并没有真正的知见,也非真艺术思想的构成形式。要知道,艺术是广义性的,是深层次的;但它又是高度的精神集中,这里面包含了画家的艰难、艰巨、艰苦和艰辛的探索,还有那穷极物理的思考和思想。而且,书要读得多,读得要精要,要读得科学、全面。有了学问做基础,做底子,写意山水画面,才能画出真正写意的精神,画出那超越飞升的意境来。
因此,先生从不逼迫我去学习传统写意山水画的,而是教我要用心、要专心于读书。注意读懂古人和今人优秀文化内涵的东西,消化禁锢、落后的思想,学会思辨、思考的能力。这就是画的辞气感,是艺术真灵魂的所在性。
我每读先生的易经写意山水画,每次都有大的发现,大的收获,每次都是那么的不一样。
说到这里,我稍微作一个思路上的清晰与集中:
我写易经山水画的六十四卦,都是围绕引导孩子怎么熟悉、如何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而传统山水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明辨。家长要明辨,教画的老师要明辨;然后,学画的孩子们白才能够有明辨的思考能力,变化出画画的水平能力。明辨是国画艺术的专门学问,也是唯物艺术哲学的“否定之否定”。把坏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不良的东西,蛊惑人产生负面情绪的“外衣”东西统统都剔除掉!那么,好的东西才能够展现出来,展示出来,才能精神健康地表达出来。孩子们是我们国家希望的明天,是国力强大的源根本,也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对学子们的嘱托与寄望,是呕心沥血的感化形式。这样一来,我们对孩子们的艺术教育,其前景就有希望了。
(未完待续)
辛丑年夏月(公历2021年7月15日)上午写于南粤藏拙居。
版权和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刊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除。



特约作者简介

【友情提醒】

【温馨提示(投稿指南)】

《文学时代微刊》编辑部
主编:郑清风
执行编辑:早春丽日
编辑:花想容兮 尚斌 鲁捷 师法自然
公众平台微信号:wxsdwk

【往期回顾】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