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这处佛教重要文物,养在乡间人未识——龟山书院

龟山书院

我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先要尽力寻访古迹。我一直认为,文化得以流传和发扬,古迹是最好的载体。由此,名山、古庙、古道、古物甚至古墓都在我寻访之列。我总是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寻求文化之根,总是希望通过原汁原味的古意去求索其中潜藏和彰显的文化渊源。探古寻古,就是与古人对话。

初到集凤,自然也不例外。天气一直太过炎热,不宜下村。打听后终于得知,此处古迹甚少,只有两处庙宇:一处是天台山,另一处是长高山。当我怀着万分敬仰和期望分别步行到这两处庙宇后,看着钢筋混凝土杂糅这小青瓦的建筑,不觉失望非常:两处庙宇均为近年所建,历史绝对不会超过5年,风景也只是一般,丝毫看不出过人之处。倒是他们所处的位置让我再一次对宗教的力量倍感惊叹,位于山巅的庙宇,均是乡民一分一毫自愿集资、一砖一瓦运送搭建,设施配套的现代“古”建筑群,展现着信众乡民们淳朴的心愿和孜孜的虔诚。

直到这天一位记者兄弟前来访古,我才意识到我忽略了此处最大的古迹——龟山书院。

我非常诧异,为什么此处的同事对我从未提及这处显盛的古迹。

出得街尾,沿水泥路面进发,大约几分钟行程。道旁林密草深,鸟群鸣声上下,幽遂迂回间豁然开朗,一块大约千亩宽阔而长的田坝摆在面前。那里村庄疏落,翠竹绕宅。抱村有小溪,绿波荡漾,带笑缓流,近水源处,有小桥横跨。广阔的田坝中央,有小山椭圆而凸起,其形状如水龟,龟山因此得名。山上密林之间,几列建筑与农家住宅截然不同,这便是龟山书院了。

这座两层的土木结构建筑,之前是本村的小学,现在已被闲置。房屋开间广阔,木楼板隔开上下两层,墙壁柱子保存基本完好。房屋的檐下堆满了干柴,屋里杂七杂八放置了农具。屋子侧边有一处木质楼梯,上面安置有青瓦飞檐,扶梯而上就是二楼,上面的房间被分割了数十个小间,里面杂乱无章的堆放了许多垃圾。屋顶瓦片已些许掉落,日光直接从罅隙投射下来,房间里一阵霉味,让人不由得想起古墓荒斋。屋脊大梁上有依稀字迹,无灯光不能辨识,只见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卍”字,前面几个字形似一句偈语,可见他的前身应该不只是学校,而至少是一座佛堂。

其实,八十多年前,他本来是一座佛堂兼做学校。

我看见唐仲容居士在他的《探禅记》中如此描述当初的龟山书院:闻有读书声隐隐从那里传出,便大胆朝小山走去。上山后见前列一教室,坐满了青少年,正和老师讨论课题。更前行见一列楼房,每间屋坐着一、二文雅的成年人伏案朗读,中有宽大的佛堂,正壁挂了几尊庄严的佛菩萨大像;佛堂左隅,坐着一个俭朴、庄雅的青年正在握笔抄写什么;右隅有年近四十、庄严肃穆,巍然不动的长者,正在宽平的木凳上结跏趺坐。我见了这些景象知是龟山无疑,结跏趺者定是我所久仰的王师。

此处提及的“王师”,便是大名鼎鼎的佛学大师——王恩洋。

王恩洋,字化中。近代著名佛学家、唯识学家。民国八年在北大哲学系旁听,得梁漱溟赏识,介绍入哲学系管理印度哲学图书室,在梁的指导下,大量阅读了法相唯识的典籍。1923年,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南京设立支那内学院,王恩洋南下依竟无研究佛学,深入经藏,尤于唯识学用功特勤。1925年内学院成立法相大学特科,恩洋任主任兼教授。1927年内学院以战事停课,王恩洋返四川,于南充设龟山书房,授徒自给,聚众讲学,佛学与儒学并重,并反覆圈读《瑜伽师地论》。1930年后,应请在成都佛学社讲唯识。此后讲学与著述并重,十余年间,写出了大量的佛学著作。1949年后,他被聘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及文史馆员。1957年受聘为北京中国佛学院教授,1964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留著非常丰富,主要者为《摄大乘论疏》、《唯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唯识通论》、《八识规矩颂释》及《佛学通论》等200余篇(部)。

王恩洋生平学兼内外,佛学则专精法相唯识。王恩洋治学,与欧阳大师有所不同。欧阳大师治学,凡有三变,他首治唯识,于所依经论在扼其大意,贯通其一经一论之思想,故以后由唯识而般若,而涅盘;亦即由一切皆妄,而至一切皆空,乃至即妄即真。王恩洋治学,则一生忠于唯识,始终未超越唯识范围,故其唯识学之造诣,于欧阳大师之下为第一人。

我对宗教素来就有浓厚兴趣,这其间佛教自然首当其冲。但是我对佛教典籍却知之甚少,曾经读过与王恩洋同时的另一位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但觉心智神清,如遇点化。我看过佛教经典,梵文读本俨然天书,但是在聆听佛教唱经做法事时,却深受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严格说来,佛学应该不是宗教,佛才是宗教。他之所以可以流传几千年而不衰,甚至可以深入老人妇孺的精神深处,其影响力是相当令人震撼的。

镇上的老人提及龟山书院,提及王恩洋先生,无不景仰备至。王先生的三个子女均曾在佛学院供职,为佛学的传扬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接到了电话,对方是王恩洋先生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组织,意图恢复龟山书院。一代大师的影响,看来还将延续。

2011年6月20日

(0)

相关推荐

  • 谈古论今话广东2021-2 “岭南百景”叱石寺

    元旦登叱石寺祈福!祝愿所有亲人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顺利!幸福! ? 叱石寺位于广东江门新会叱石山上 叱石山是圭峰山绿护屏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势雄伟,古松参天,奇石磷陶,更有泉水凉凉清如白练.早 ...

  •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上)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 高生元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sh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廉顽立懦证菩提/王国庆

    辛丑四月,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在厦门市弘一法师研究会原会长陈飞鹏先生的引领下,摄制组一行分别从福州.厦门前往南安石井:采访我国当代曾与弘一法师当面交流.唯一健在的前辈大德,今年102岁的陈珍 ...

  • 星云大师在焦山的岁月

    几年前镇江举办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灯会,两岸共庆.去台湾布置分会场的同事去了一趟佛光山,给我带了一本星云大师口述的<贫僧有话要说>. 这本书放在身边,我时常翻阅,感悟良多. 星云大师年青时,曾 ...

  • 这张老报纸,记载了星云大师在镇江举办的“焦山古物展览会”

    最近翻阅了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6月的几张<苏报>,其中有几条新闻发现是和星云大师当年在镇江焦山佛学院进修时有关,和大家分享: 这一则新闻标题是:焦山游览轮逐日增加对开 国营招商局镇江 ...

  • 鸠摩罗什寺

    进了酒店安顿,稍事休息,吃了晚餐,天色渐暗,但大家仍然意气风发,同行的人提意傍晚去参观鸠摩罗什寺,因为去的晚其实已经过了闭园时间,但门却开着,还没人管,我们也就沿着大门进去参观独家VIP夜场了.来河西 ...

  • (启书原创)这处自然景色,藏于深山而人迹罕至,但其惊世之美无与伦比——穿岩曦月

    穿岩曦月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临近的小县城居然有这样一处天然的巨型石桥,藏于深山,而人迹罕至,于是决定择机前往. 这一日午后,一觉醒来,突然觉得是时候去走走了.于是驾车出发,经南北向国道行驶五十公里, ...

  • (启书原创)这种美味的野果,能让许多人潸然泪下

    地果当熟 为了完成编修家谱那百年来整个家族的梦想,我扛着照相机,居然走遍了二十多年来从未走遍的角落. 每一个村落,均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陌生.农村的凋敝,不由得又一次引发我由衷的感伤.尤其是那些居然在窗台 ...

  • (启书原创)你一定不知道,它居然有处建制和故宫相同——嘉陵双桂田坝会馆

    田坝会馆 被誉为"西河八景"之一的双桂会馆,距南充市区约10公里,位于嘉陵.顺庆与西充三县区接壤处.一个山间小镇,小街邻河而筑,房屋倚山而建.在古代,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的繁 ...

  • (启书原创)南充避暑何必远行,这处景观养在山中人未识

    九孔弯月 广阔的湖面,宁静的河湾,激越的飞瀑,悠闲的白鹭,斑驳的石潭,废弃的水磨坊,以及围绕着水草的网箱,总是牵着我梦萦西阳湖的理由. 鲜为人知的西阳湖,藏在深山人未识.流经西充县的两条河流在嘉陵区金 ...

  • (启书原创)大成都的这处时代印记主题公园,你可知悉——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 午间间隙,我独自一人,沿着建设路,趋向"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是一处场所的名字,却有着如此富有诗意的名片.数天求学以来,教授多次提及这个处所,工业 ...

  •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时蔬——吃嫩包谷

    吃嫩包谷 好不容易等到包谷焉须,夏天就这样悄悄地到来. 于是,就悄悄地拨开玉米外面绿色的外壳,非常小心地,就只是剥开一条缝隙.一层一层的,终于见到了里面的包谷粒,用指甲一钉,破壳后,就会流出浆水.如果 ...

  •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西充——化凤金晖

    化凤金晖 穿过喧嚣城市中心,却有一山高峙,一百八十三级石阶顶端,便是安汉楼.这座仿古门楼前额,赫然镌刻着中国书协沈鹏主席题写的"化凤山森林公园"五个镏金大字. 上次到此,已经是多年 ...

  •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手艺——稻草蒲鞋

    即将消失的民间技艺 稻草蒲鞋 这一双蒲草鞋终于摆在了面前,我仔细端详,这简直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啊!细细密密的蒲草鞋底经纬纵横,鞋底里还可以感觉到有铁丝骨架,周遭是用竹丝做的鞋帮,钉上几条牛皮带子 ...

  •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感动——人之将老

    记录那些曾经的感动 人之将老 人之将老 因为一些老家朋友的琐事,得以抽时间回到老家乡镇.却得知一个不好的消息,我一位老师的父亲出车祸了! 由于平时与老师疏于联络,我知道这个消息足足晚了一个月.怀着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