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勃(历代本草汇言)

马勃

马勃(马灰菇、马牛屎菇)

马勃为灰包科真菌大颓马勃、紫色秃马勃、及脱皮马勃的干燥子实体。主产于内蒙古、甘肃、吉林、辽宁等地。喜生于夏季开阔的草原上。味辛,性平。归肺经。功效清肺利咽、解毒、止血。临床用名马勃。

73 马勃:轻虚如狗肺,弹之灰飞扬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辛,平,无毒。主恶疮马疥。

《本草衍义》:此唐韩退之所谓牛溲马勃俱收并蓄者也。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本草乘雅半偈》:(别录下品)

如泡亦如幻,如影亦如电。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喉痹重舌,失声久嗽,头面卒肿,崩淋吐衄,除侵淫马疥,疗痈疽。久败疮疡。

【核】曰∶生湿地,及腐木上。五六月卒然而发,紫褐虚浮,宛如丸鞠,大者如斗,重不过钱许,弹之即有尘出。

【 】曰∶马勃之生也奇甚,宛若野马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如暗乱晦蒙之眚,孛孛有。

《本草易读》:俗名灰包,生湿地中。辛,平,无毒。散血热而清肺,止喉痹而解毒。敷诸疮甚良,止吐衄亦效。生湿地久腐处或腐木上。紫色,虚软如狗肺,弹之粉出。有大如小斗者。

《本草备要》:   轻,解热,外用敷疮。辛,平,轻虚。清肺解热(东垣普济消毒饮中用之),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吹喉中良,或加白矾,或硝,扫喉,取吐痰愈),鼻衄失音,外用敷诸疮良。生湿地朽木上。状如肺肝,紫色虚软,弹之粉出,取粉用。

《本经逢原》:马勃轻虚上浮,力能散肺中邪热,故治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东垣治大头瘟咽喉不利,普济消毒饮用之。然须生蜜拌妥,入水调散不浮,方可煎服。

《本草从新》:轻、解热、外用敷疮。辛平。轻虚。清肺解热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吹喉中、良、或加白矾或硝、扫喉取吐痰、愈。)鼻衄失音。外用敷诸疮、良。(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此药辛平而散、甚为稳妥。)生湿地朽木上。状如肺肝。紫色虚软。弹之粉出。取粉。(久嗽不止、马勃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即止、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以上苔类。

《得配本草》: 辛,平。入手太阴经。清肺金,散血热,解头毒,治咽喉。佐鼠粘、元参,治温毒发颐。拌沙糖、井水,治积热吐血。生朽木上,状如肺肝,色紫,弹之粉出。

《本草便读》:辛平利肺部之邪。治咽痛喉疮。功能散血。轻淡解上焦之热。除口疳面肿。力可疗瘟。(马勃此亦菌类。由地上湿热之气。熏蒸蕴结而成。虽有轻清解散上焦邪热之功。然湿热熏蒸之毒。虫虺之气亦所难免耳。)

《本草撮要》:味辛平轻虚。入手太阴经。功专清肺解热。散血止嗽。得马牙硝等分为末。砂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治失音。但用马勃吹喉。治喉痹喉肿。以蛇退一条烧灰。同马勃绵裹一钱含咽。治咽痛喉肿。立时即瘥。

《玉楸药解》: 马勃治咽喉痹痛,久嗽失声,骨鲠吐衄。马勃亦名牛屎菰。

《本草分经》:辛平而散。清肺解热,治喉痹咽痛。外用敷疮最为稳妥。

《饮片新参》:

形色:色紫黄,轻虚如棉,弹之粉出。

性味:辛平。

功能:清宣肺热,治咽喉肿痛,热咳失音。

分量:六分至一钱。

用法:生用。

禁忌: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园中久腐处。世人呼为马屁勃,紫色虚软,状如狗肺,弹之粉出,敷诸疮用之,甚良也。

《中药大辞典》

为马勃科植物脱皮马勃、大颓马勃、紫颓马勃的干燥子实体。7~9月,当子实体刚成热时采收,拔起后,去净泥沙,晒干。本品在霉雨季节生长很快,4~5日即成熟,应注意适时收采,过早过迟均影响质量。

脱皮马勃:生于草地上。分布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

大颓马勃:生于旷野草地上。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青海、江苏等地。

紫颓马勃:生旷野草地上。分布河北、新疆、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广西、福建、海南等地。

【炮制】

《中药大辞典》

除去硬皮,切成方块。

【现代药理研究】

1.马勃有机械性止血作用,对口腔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疗效不亚于淀粉海绵或明胶海绵,其缺点是不被组织吸收,故不宜作组织内留存止血或死腔填塞用。对鼻出血亦有止血作用。

2.马勃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脱皮马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及某些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整理/颜昕宇)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0)

相关推荐

  • 中药古今研究:马兜铃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治痰嗽喘促,血痔 疮,大肠经热." 2.<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 ...

  • 芒硝(历代本草汇言)

    芒硝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芒硝多生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将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牡丹.鹿韭.鼠姑)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 ...

  • 生地黄(历代本草汇言)

    生地 生地黄(生地.地髓.芑.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原植物 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 ...

  • 白鲜皮(历代本草汇言)

    白鲜皮(白藓皮.白藓.白羊鲜,白膻.地羊鲜.金雀儿椒)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及灌丛中.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名 ...

  • 芦根 (历代本草汇言)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 津 ...

  • 山慈菇(历代本草汇言)

    山慈菇(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山慈菰)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前者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地区.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

  • 熊胆(历代本草汇言)

    熊胆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和黑熊的干燥胆汁.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后者主产于华北及东北地区.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临床用名熊胆. ...

  • 漏芦(历代本草汇言)

    漏芦 漏芦(野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漏芦:烂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