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樊胜美”事件,惹怒13亿网友:生前被父母吸血,死后还要给弟弟买房......

本期主播丨朗溪

原以为樊胜美是影视剧塑造的人物,看惯了生活的悲剧之后才发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可能高于艺术。
最近,节目《杭州和事佬》最新一期播出,“现实版樊胜美”的词条也在热搜上挂了整整一天,24岁女孩洛洛的故事,远远比樊胜美要悲惨。

洛洛在2019年10月的某个晚上,与男友吵架后来到钱塘江散步,不幸遇到涨潮被江水卷走,溺水身亡。

孩子早亡父母本应是最伤心的,可洛洛的父母却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吸血鬼父母”。女儿死后他们去公司“要钱”,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给了他们六万块钱。
也许是钱来的太容易,钱到手三天之后,女孩的父母再次返回公司,狮子大开口再次索要35万元。
洛洛父亲威胁公司:如果你们不出来好好谈,我们每天都来,死也要死在你们公司。
无奈之下,公司请来了节目组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女孩父母的嘴脸暴露无遗,母亲画着精致的全妆,父亲穿着皮衣打着发胶,全程一直在谈钱。
父亲不知道女儿的电话号码,不知道女儿工作内容,却对女儿的工资了如指掌。
当公司负责人开始讲道理,“你说是上班还是下班时间出事的?”母亲挤出一点眼泪,非常生气地说,“你家女儿死了就值6万块钱吗?”
他们压榨着女孩最后一点价值,要这些钱竟然是为了给儿子买房。
在场的人,听了之后都震惊了。
洛洛生前,父母就一直压榨她。像樊胜美一样,有钱就要给家里。父亲跟她要一万块,她说只有7000,那就7000都拿来,他们才不管女儿吃什么穿什么!
洛洛生前就有抑郁症,多次自杀被救,家庭对她来说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负担。
事情最终也得到了解决,公司垫付了保险公司的10万块赔偿金,洛洛父母拿着16万走了。
拿着女儿的命换来的钱,不知道花的是否顺心,夜里睡着是否安心。
这样的事情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奇葩,更是因为它戳到了无数人的痛处。

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普遍,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孩子,原生家庭真的是他们的宿命。

隐形重男轻女,伤人于无形
大清已亡上百年,封建思想却在我们思想里停留了上千年,直至今日,也不曾退却。
多少女孩的彩礼,就是为了给兄弟娶妻?
多少女性结婚后,还是要当“伏弟魔”?
一儿一女的家庭,财产分配均匀过吗?
生了一个女儿的妈妈,有谁没有被催生过?
即使我们大多数人不像杭州女孩洛洛一样,遭受极端重男轻女家庭的摧残,可是这糟粕的思想却一直盘旋在我们生活的上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生活在“隐形”的重男轻女家庭里有什么感觉?
有的网友说,小事上一视同仁,衣服可以买同等价格的,物质上基本上与弟弟一样。但是妈妈在生出她之后,经常说为什么不能一举得男,为什么还要继续生。直到生出弟弟,才松了一口气,说终于完成任务了。
奶奶非常疼爱她,但是当她说出想要小妹妹的话时,奶奶生气地让她跪下,不停地说“我错了”。
家里人对她都挺好的,但是所有人都默认她不会永远是这个家的人。哪怕她想要养一条狗,妈妈也要说“你早晚要走,将来你老公不让你养怎么办?”
和“显性”重男轻女的家庭比,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深夜痛哭流涕的瞬间,可是日常的失落总是有的,她不能抱怨不能控诉,要不然显得太矫情太不懂事了。

“隐形”重男轻女更加普遍,就像钝刀子磨肉一样,杀人于无形。

在不关痛痒的问题上,父母愿意给女儿宠溺,也非常享受一个乖巧女儿的承欢膝下。但是真正涉及到伤及发肤的利益问题,他们就会非常清醒。
甚至还有一些独生女,虽然父母的一切都给她,可她从小却要承受父母的失望,以及家族之人对她性别的期待。

这些小的事情不至于杀人,却真的诛心。她们从来没有做错过什么,只是性别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就要承受莫名其妙的不认可。

那些女孩,为什么逃离不了?
这些女孩有的已经成为都市精英,在职场上走路带风,有的已经经济独立,但是一涉及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她们就退行到“受气小媳妇”。
只要父母暗示,她们就得给家里打钱;
只要兄弟需要,她们也得掏钱;
如果找了有钱老公,必须经常反哺娘家;
如果老公没钱,她们会愧疚自己不如其他家的女儿……
微博的有一个话题“长辈重男轻女怎么办”,留言区有网友说得很痛快:逃离,老死不相往来。
也有网友似乎更加感同身受:
能把拒绝联系轻松说出口的,都不是在这种家庭长大的;
我也试过逃离,可那种感觉就像被沼泽拽住一样,难以逃脱。
重男轻女就像一个魔咒,你不是不想逃离,而是总有一根隐形的线牵着你。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明明已经走远了,但那跟绳子总是时不时收紧,提醒你它的束缚一直都在。
是啊,她们为什么逃离不了呢?
因为她们内心深处有愧疚感,觉得是自己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父母的叹息声,一句“你要是男孩该多好”,都会刻在她们的脑子里。
她们不会觉得是父母狭隘,只会觉得因为自己的性别,给父母带来了困扰。
她们不懂,为什么我不被爱,是不是如果我做得比男性好,就可以拥有爱。带着巨大的不解,她们只能不停满足父母,来找寻自己值得被爱的证据。
同时,从小没有被优待过,她们也会在无形中,慢慢认可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觉得父母是对的,自己作为女孩就是应该为家庭付出,为家庭牺牲。

就像我身边的很多女同事,有好东西都要偷偷给娘家,给自己舍不得买的东西,买给弟弟的时候毫不眨眼,还非常骄傲地说“有钱不给娘家给谁啊”。

看不清这种模式的戕害,看不见自己身处的隐形枷锁,自然也就没有逃离的力量。

父母应该用“生命”的视角

对待每一个孩子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关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那个受伤的女孩,实际上,被“重视”的男孩同样活得不快乐。
他们获得了父母的全部财产,就要承受父母的全部期待。获得了父母的偏心,就要以同样的牺牲回馈父母。
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把儿女当私有财产的想法。女儿像个普通玉镯,儿子则是传家玉玺。
女儿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好,不管是金钱的还是情感的。儿子就要彻底属于自己,去哪里找工作,娶什么样的媳妇,自己都要有话语权。
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父母,或多或少也都会把死亡焦虑投射给孩子,他们害怕自己的死亡,就让儿子替自己“活”着,毕竟儿子永远都是自己人。父母的理想抱负,期待需求,都将强加给儿子。
功利的讲,被“轻”的女孩尚有远走高飞的机会,被“重”的男孩怕是要被紧紧拴在父母身边。

而且有些被优待的儿子,早就学会了靠索取生活,他们一生都很难活出自己的底色。

《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哥哥连个工作都没有,房贷、生活费、养儿子的钱,都要靠妹妹;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两个哥哥,一个是巨婴,另一个只知道推卸责任;
《安家》中,房似锦的弟弟,习惯了靠卖惨让姐姐管他,用亲情绑架姐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做的应该把他们当成一个个独立的生命。

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他们,更不要让自己的生活经历,成为代代相传的隐痛。

重男轻女的家庭,如何逃离?
出走半生,我们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但是,如果它时常成为我们的梦魇,那么不妨试着与它割离,不管是距离上,还是心理上。
1、接纳父母重男轻女的事实,不要想着证明自己
我们要承认,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有自己生活经历,有自己的狭隘。不要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更不要总是问自己“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接纳这件事,也接纳自己的性别。
没必要一定要证明自己比谁强,你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也不会因为给家庭反哺多而被爱。真正爱你的人,不会伤害你。
2、主动剥离原有自我模式,重建真实自我
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压抑与懂事,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长期的压抑,让别人也习惯了她们的“好欺负”。
不如打破自己的愧疚感,打破习惯性讨好的模式,展露真实的自我。在反抗的过程中,重新遇见真实的自己。
3、超越伤害,宁做苏明玉不做樊胜美
如果说伤害已经存在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有一种“事已至此”的勇气。
长期压抑的环境中,会让我们心理时常受挫,可以加速了我们个人的成长速度。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感谢原生家庭的伤害,但我们可以感谢愿意努力成长的自己。
如果可以活成霸气的苏明玉,就要不要做受气的樊胜美。
不要再去纠结自己为什么不被爱,你值得被自己狠狠关爱。

参考资料

知乎:生活在“隐形”的重男轻女家庭里有什么感觉?

策划 | 胡咧咧
编辑 | 胡咧咧
主播 | 有声书主播,喜马拉雅搜索:主播朗溪.

👇👇👇

 张德芬空间新年送祝福活动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任何艰辛困难中
都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走下去
所以,2021年德芬空间邀请你
在新的一年里,用祝福传递爱的能量,成全更好的自己!
今日话题
对于重男轻女,你有哪些深刻的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