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娴与梅艳芳争霸失败,退出歌坛赴美,背后故事远比你想的恶劣

文丨阿怕

编辑丨娱阿姨

  • 01

1989年是陈慧娴人生的转折点。

那一年的香港十大金曲颁奖典礼现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歌迷打斗事件,两拨人分别是陈慧娴和梅艳芳的粉丝。

那歌迷们为何会大打出手呢?

原来那一年香港歌坛出了两首经典之作,一首是由陈慧娴演唱的《千千阙歌》,还有一首是梅艳芳演唱的《夕阳之歌》。当年梅艳芳的《夕阳之歌》专辑只卖出将近20万张,而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大卖35万张!

凭着当时两首歌的传唱度,一年一度的金曲金奖肯定会从其中选出。

差距甚大的销售结果摆在面前,大家都认为陈慧娴得到年度金曲金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俗话说'不到最后一刻鹿死谁手还不知',最终年度金曲奖却被梅艳芳收入囊中。这一结果引得现场陈慧娴的粉丝嘘声一片。

可这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当全场最具分量、万众瞩目的'最受欢迎女歌星'也被梅艳芳捧走的时候,双方歌迷的对峙情绪达到了最高点。

当颁奖典礼现场镜头扫到陈慧娴时,只见她黑着一张脸,再也按捺不住失落的情绪,泪洒现场,还没等典礼结束就带着工作人员匆匆离席。

面对这个结局,此时的她已无心留恋香港乐坛。

十几天后,陈慧娴宣布退出歌坛,前往美国留学。粤语天后陈慧娴败北,'千夕之争'落下帷幕。

陈慧娴在事业巅峰期选择退出歌坛,原因真的就是要留学这么简单吗?陈慧娴和梅艳芳又有怎样的恩怨?

往事如云,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两位天后背后的故事。

  • 02

陈慧娴,1965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公务员家庭,父母都是正直、简单的人,所以陈慧娴从小就被教育要温顺懂事。

1983年,正值18美好年华的陈慧娴长相甜美,声音也极具特色,多次参加校园歌唱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她,很快就成为了风云人物

同时她也被著名音乐制作人安格斯看中,邀请她签约,但陈慧娴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娱乐圈过于混乱,陈慧娴'乖乖女'的性格应付不来。

安格斯知道陈父的顾虑后,亲自登门拜访,并且给陈慧娴父母写下保证书,保证会照顾好他们的女儿,录完歌就亲自送陈慧娴回家,绝不会随便带她参加酒会。

有了这样的保证,陈慧娴的父母才同意女儿进入娱乐圈。

至于陈慧娴进入娱乐圈的原因,真实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她只是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陈百强。这应该是追星的最高境界了吧,把自己追成了巨星。

陈慧娴和陈百强

1984年,安格斯让陈慧娴和陈岳敏、李芷珊一起合作发布了专辑《少女杂志》,陈慧娴凭借一首《逝去的诺言》一举获得十大中文金曲最佳新人奖,正式走红。

回顾她的走红之路,后来者很难模仿,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样的成绩太过耀眼。

很快宝丽金唱片公司就嗅到了陈慧娴的价值,迅速和她签约,并且决定力捧陈慧娴成为明日之星

次年,安格斯如法炮制,为陈慧娴量身制作了一首《玻璃窗的爱》,这首歌让她彻底从学生妹蜕变成当红歌手。

1986年的夏天,一首《跳舞街》再次让歌迷眼前一亮,陈慧娴化身叛逆少女,唱劲歌跳热舞,和那年夏天一样火热。

1987年的《傻女》,让陈慧娴的歌唱事业再上一层楼。

歌曲一出,红遍两岸三地,专辑销售量节节高升,并且还靠这首歌获得了,1988年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十大劲歌金曲奖。

彼时的陈慧娴赢得无上荣光,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03

1989年,陈慧娴迎来了歌手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千千阙歌》。这首歌可以说是流行乐坛少有的佳作,也正式让陈慧娴登上粤语天后的宝座。

《千千阙歌》改编自日本巨星近藤真彦的《夕阳之歌》,原曲在日本的传唱度其实并不广。

但香港金牌经纪人——陈淑芬,听到这首歌后觉得它一定会在香港大火,于是她迅速买下了该曲的版权。

陈淑芬这个决定直接成为了'千夕之争'的导火索。

陈慧娴当时的男朋友兼专辑制作人——欧丁玉,他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很适合让陈慧娴演唱,于是连忙找到陈淑芬,索要这首曲子的版权。

当时陈淑芬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于是陈慧娴开始着手进行翻唱。

谁曾想,几天后梅艳芳也找到陈淑芬,她也说自己想要翻唱这首歌。

众所周知,陈淑芬和张国荣、梅艳芳的关系亲如家人,她自然也是想给梅艳芳翻唱。

但是陈淑芬已经答应了给陈慧娴翻唱,自己不能出尔反尔。

于是陈淑芬找到欧丁玉对他说'陈慧娴想唱这首歌,可以,但是一定要在七月后才能发布'。

这样说的目的很明显,陈淑芬给了梅艳芳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于是1989年,7月25日,陈慧娴推出《千千阙歌》,唱尽离别之苦;8月1日,梅艳芳推出《夕阳之歌》,唱尽人生无奈

两首同曲不同词的歌曲,发布时间又如此相近,它们注定要为香港歌坛留下一笔重墨。

梅艳芳、陈慧娴、刘德华

结果这两首歌都入围了十大中文金曲奖,随后就发生了开篇那一幕。

销量遥遥领先的《千千阙歌》没获得年度金曲金奖,陈慧娴也不敌梅艳芳,和'最受欢迎女歌手'擦肩而过

陈慧娴的歌迷当场起哄,表示不满。

当天晚上,是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给梅艳芳颁奖,梅艳芳刚上台,台下一片嘘声。

梅艳芳的歌迷看到偶像受到如此待遇自然也是不愿意,双方剑拔弩张

双方粉丝如此对峙,最难过、受伤最深的还是陈慧娴和梅艳芳本人

颁奖典礼现场,失落的陈慧娴痛哭流涕,没等典礼结束就遗憾离席。

此时的她已经无心再留恋歌坛,恰好父亲提出想让陈慧娴赴美留学,陈慧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 04

1989年,8月28到9月2日陈慧娴在红馆一连举办6场《陈慧娴:几时再见演唱会》,场场爆满。

这是陈慧娴第一次举办个人演唱会,但也是她的告别演唱会。

演唱会现场,陈慧娴说'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伤感'

告别演唱会的曲调是悲伤的,每晚的压轴歌曲都是《千千阙歌》,情到深处,陈慧娴再也忍不住,泣不成声。

之后陈慧娴就坐上了赴美留学的飞机,离开了香港乐坛

此时歌迷们的情绪也稍稍得到缓解,纷纷喊话等着陈慧娴归来

次年,梅艳芳在红馆连续开了30场个人告别演唱会,人送外号'梅三十',随即她在生日会上宣布告以后不再参加竞夺类的音乐比赛,暂别舞台

就此,两位天后一退一隐,'千夕之争'落下帷幕,陈慧娴和梅艳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 05

在美国的这几年,陈慧娴发现自己最想做的还是唱歌,所以在完成学业后,第一时间她就重回香港。

1995年,陈慧娴宣布重回乐坛,老东家宝丽金拖着'羸弱'的身躯为她重建厂牌,但歌坛一代新人替旧人,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陈慧娴都没办法再回到《千千阙歌》的盛况时代。

梅艳芳的结局更让人唏嘘,2003年,患癌的她带病登上红馆的舞台,拖着病入膏肓的身体依旧连开八场告别演唱会。

经纪人告诉她'太累了,别做了。'

梅艳芳笑道'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机会做了。'她在向所有歌迷、向他热爱的舞台、向这个世界告别。

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病逝,年仅40岁。

谁也没想到半个月前告别演唱会上,最后一首《夕阳之歌》成为了她的毕生绝唱。

'但我想对大家说,夕阳虽然很美丽,但眨眨眼就会变成过去,所以我们要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

一曲唱罢,梅艳芳挽起婚纱走向阶梯的尽头,挥一挥手,和大家说了一句'拜拜',就真的再也不见。

如今56岁的陈慧娴依旧在娱乐圈漂浮,没有太大的名气,只是爱唱歌,也只想好好唱歌。

当她在重庆、广州等地开演唱会时,会有一些曾经说永远等她的歌迷,不远万里来听她唱歌,这就够了。

多年后,在《鲁豫有约》中,她被问道'是否后悔在最红的时候离开乐坛?'

陈慧娴一脸风轻云淡的表示:

'虽然我离开了乐坛,但是我拥有了更精彩的人生。'

回头看当初的'千夕之争',我们也能知道陈慧娴和梅艳芳没有矛盾,当年的奖项被梅艳芳捧走也是实至名归。毕竟陈慧娴是后辈,她的影响力和梅艳芳相比还是稍逊色。

如今斯人已逝,事件已了,种种纠葛已化成过眼云烟,江湖早已平息。

时代成就了英雄,陈慧娴和梅艳芳都是毋庸置疑的'粤语天后',两位的歌喉各有千秋,都已成为香港乐坛标杆性的存在。

正是因为百花齐放才有了所谓的'争斗',但这种争斗是不论输赢的,现如今我们倒是更希望能多有一点'争斗',百家争鸣才能进步。

希望还在歌坛的陈慧娴可以继续为喜欢她的歌迷带来好作品,而梅艳芳永存歌迷心中,不会被遗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