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隧道窑为什么要烘窑及如何烘窑?
一、前言
烘窑是所有新建窑炉投入生产前的必要程序,关系到窑炉今后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不能有半点马虎。近年来许多新建的窑炉不能顺利达到生产能力,出现窑体开裂、窑顶塌陷等事故,甚至出现跑冒漏气、煤耗增加等问题,很多都与没有认真烘窑有关系。
因此,烘窑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克服敷衍了事的毛病,不要等到出现问题了才来亡羊补牢。有的砖厂为了急于投产占领市场,忽略了烘窑这道重要的程序。要么就是草草走一下过场,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烘窑,甚至偏听有人传授的用烧砖代替烘窑的“经验”。
二、为什么要烘窑
建好一座窑炉一般需要90天以上的时间,窑体在建造过程中,由于砌筑材料、回填保温土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施工期间还会受到阴雨天气的侵扰等等,所以一座刚建成的窑炉里所含的潮气是很重的,在正式投产之前必须想办法把这些水分尽量排出来,在自然状态下,要排除窑体内部的水分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遇上冬季则时间更长,因此必须用加热窑体的办法来缩短窑炉排除水分的时间。除此之外,缓慢加热至烧成温度,促使窑体的砌筑材料收缩或膨胀,消除结构中的内应力,耐火材料产生晶型转变而达到使用强度。从而为延长窑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就是我们烘窑的目的。
三、烘窑方法
⒈ 烘窑前的全面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分步骤进行,首先检查静止部分,然后检查动态及动力控制部分。窑体内的隐蔽工程检查施工记录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窑炉施工规范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1.1 检查窑体内外各部位的几何尺寸,运动部分与静态部分的配合位置是否吻合。
1.2 各膨胀缝和结构缝是否有残余留物,全面清扫风道与烟道内的施工杂物。
1.3 砂封槽是否有变形现象,接头是否严实,加砂管是否畅通,砂封槽内应装填不大3mm的耐温细砂,装填高度一般以低于砂封板顶面35mm为佳。
1.4 窑内轨道与窑车运载时的吻合检查,轨道接头膨胀缝是否有堵物,固定螺栓与压紧板、定位栓要进行紧固检查,窑车与轨道吻合面的检查。
1.5 该窑操作时,窑顶与窑道内是工作面,因此,在窑顶和窑墙上标好运载车位号,有利于观察和检测。
1.6 温控与压力检测点是否到位,检查线路是否有断路现象,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1.7 各操作面点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清防措施是否达到规范标准。
1.8 窑门密封及升降定位。要求密封好,运行灵活、平稳,定位要准确,摆渡车、拉引机要准确到位,液压顶车机的液压部分密封是否严密,顶车的行程是否到位和平稳。
1.9 窑车装载物品时,要检查窑车接头是否均匀、严密、平稳,挡砂板与砂封槽的吻合尺寸是否一致,窑车要在窑内来回行走两圈。
1.10风机是窑上的关键设备。所以,对风机必须严格检查。风机运转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运作要求实施润滑油,水冷系统要畅通,要标明调节阀开闭方向,在试运风机时,空转必须达到4h以上,如无异常现象则转为满负荷运转12h以上,检查是否有噪音和漏油等现象出现。
2 烘窑前的准备工作
2.1 组织机构,成立烘调领导小组,全面指挥烘调工作。
2.2 配备,机械、电气、热工、勤杂等专业人员各负其责,对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的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维护。
2.3 做好工作日志的记录。
3.烘调的步骤(低温烘窑阶段)
3.1 低温烘窑室内温度为0℃~240℃,属排自然水分阶段,首先关闭隧道窑的所有风机闸门,在点火前几分钟把排烟风机开到最大状态,调整前闸门为半开状态,将变频器开到理想位置。
3.2 从窑进车端4车位开始,火点燃后,缓慢推动窑车,对窑体进行小火烘烤,以排除湿气,烘烤时间每车位为24小时,以完全排除窑内自然水分。
3.3 启动排烟风机,使窑内处于微负压状态,风机闸板开启度以不向窑外冒烟为准。火灶车进入每一车位前后3h内温度不能太高,控制在200℃以下,煤和焦炭掺合后使用,严防火灶车结焦。在火烘车的周围与窑墙的间隙用保温棉填塞,全窑最高温度控制在300℃以内,这样,低温烘窑为一段落。
3.4 在大灶车后隔4车位,设一挡风车,以利窑车温度均匀。挡风车随大灶车一起在窑内移动。
3.5 全窑计划烘窑车位为4~30车位,共计29车位。
4. 点火时所需的材料和用具(高温阶段)
1)、烧结好的普通红砖6000块,耐火土1.5吨。
2)、灶车2台(包括二次点火时用)
3)、干劈柴约0.5吨
4)、焦炭5吨
5)、块煤25—30吨
6)、柴油0.05吨
7)、火钎2把
8)、火眼钩4把
9)、应急灯4个
10)、干砖坯20万
11)、火把3个
12)、铁锹10把
13)、热电偶1支(0~500℃)
14)、保温棉(毡)80Kg
15)、炉条50*40铸铁48支/1.5M(15公斤轨道15M)
16)、2根6M槽钢(一条窑车)
17)、5人/班,3班/天。
5.烘窑注意事项
5.1烘窑期间必须做到三防:一防火灾,由于烘窑期间投煤、出渣要在窑内进行,特别是带火的窑车容易引起火灾,因此要严加防范,指定专人看管,设置好灭火工具;二防煤气中毒,由于工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烘窑,在工作中要加煤、出渣,检查窑内运行情况,容易发生烟气熏人事故;三防机械碰伤,诸多机械配合工作、运转、人流、物流经常交叉,严防碰伤。
5.2严防烘窑期间的技术事故发生,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升温,防止过快升温,以免造成窑体变形等意外事故。保持衡温时间,防止窑体内出现残留潮气,防止温度过高烧坏窑体。严格检查砖坯窑车情况,砖垛是否稳定、整齐。防止在窑内倒坯或擦窑墙。随时检查顶车机、拉引机是否平稳,要避免由于顶车、拉车等事故造成窑内倒坯现象的发生。
5.3在烘窑期间,因窑内设有地坑,在运送烘窑物资时一定要保证窑内照明,窑内通道畅通,防止人员伤害。

四、烘窑的得与失
只要做到认真烘窑保证烘窑的质量,正式点火烧砖的时候,第一圈就能烧出好砖,合格率超过90%以上,不仅保证了窑的寿命,而且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虽然烘窑用去不少的煤,也花去很多人工,但头一窑就烧出好砖,迅速正常生产,立刻产生效益还是值得的。
据我们所知,没有经过烘窑就直接点火生产的新窑炉,头两圈烧的砖大部分是生砖或焦砖,合格率非常低,并且所消耗的外投煤比正常情况下多2~3倍,而且火头上不来不往前走,窑内温度很难达到1000℃,合格的成品砖不到20%,真是得不偿失。有的砖厂投资上千万元,由于急着点火又没有经验,忽视了烘窑的重要性,或者是烘窑的方法不正确,就仓促点火了,刚刚二个多月就出现窑顶、山墙等关键部位多处开裂,尤其是在“三七墙”和“二四墙”的结合部开裂最严重,有的裂缝宽度达到20mm之多,这样的轮窑不仅漏气,而且寿命缩短,不要说用十几年,有的轮窑就是因为没有认真烘窑,就陷入当年投产当年大修的窘境。
一座新窑炉的窑体内存在10~20吨的水分,要把这么多的水分蒸发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定要慢慢地来,不要操之过急,否则水分蒸发产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弄得不好会对窑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例如北京市门头沟区瑞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在建窑期间下了二场大雨,建好之后又遇上一场连续两天的大雨,使窑体的潮气非常重,但我们没有急于投产,而是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烘窑方案,按照前面介绍的方法,分两班日夜职守,整整烘了26天,将54门轮窑全部烘干。烘窑共用去柴禾500多公斤,烟煤26吨,用工50多个,总计费用8000余元。但是,得到的回报是第一窑烧出来的砖合格率达到98%,按当时每块砖售价0.2元计算,这一窑的产值就达到10万元,利润是丰厚的。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粘土实心砖终将被淘汰,一座座以页岩、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新型砖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一个年产量6000万块规模的砖厂,实践证明,烘好窑是投产之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艺流程,我们不主张为了急于投产而省略烘窑这道至关重要的程序,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一定要、必须要认真安排好烘窑措施,千万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