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四十六篇:大宋山河之安石罢相 (四)石头城上登临送目

大宋山河

熙宁七年六月十五,王安石回到江宁,草草把家安顿了,便骑了毛驴, 出东门,北去十五里,到钟山之定林寺去访道原长老。
道原拱手相迎道:“元年送君去,七年迎君归。世上七年,山中一 瞬。”
安石微微一笑:“归心似箭,丢下一局残棋。”
道原安置安石仍在别院那间书房住了,每日服药、看书、弈棋、养病,不出百日,精神陡长,身体复原。“重九”这天,安石与道原相携登高。钟山,苍松翠竹,龙吟凤唳,二人漫游多时,安石道:“小小钟山,周不过五十里,高不过百五十丈,却与衡山、庐山、茅山并称江南名山,真看不出名在何处。”
道原笑道:“人言介甫无书不读,无事不晓,原来亦有不通。岂不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代衣冠多有埋葬钟山者,万千青松之下,大都睡着古人。”

安石哈哈笑道:“大凡人多是古的好,我不见古人,古人亦不见我。如今,古之衣冠贵人,鸟没云散,不知何处,只有这谢公墩还有迹可寻。” 他对着谢公墩叫道:“谢安石、王安石,有何不同,只比我早生七百年耳, 七百年后,王安石亦古人也。如今,这谢公墩供我赏玩,自然当属我。”说 罢放声大笑。
二人在谢公墩闲坐一回,道原遥望江宁东门至钟山之半途中,新筑了几幢茅屋,好似逆旅之舍。道原谓安石道:“相公可是在那里造宅,为何不筑墙垣?”
“不必要,不必要,”安石摇手道,“墙垣者,与世隔绝也。吾一无 财,二无势,要墙垣做甚。”
安石与道原直至东门楼下,相携登上石头城。这石头城山环水抱,气象万千,颇不负六朝名都之誉。大江自西而东,如玉带横腰,白露洲、燕子矶依稀可辨;南望芙蓉、天阙诸峰,比连群山;山风西来,雁行成阵,红枫遍野,艳若晚霞。道原谓安石道:“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今日登临,不可无诗。”

安石略一寻思,高唱:
桂枝香 ·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 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