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不是从来不犯错的人,而是犯错多也改得快的人

《成长教育》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祝晨希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朗读 | 鸽仔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湘蓉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努力去获得一个学位?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又真的能称得上是全部的教育吗?

前几天,我一时兴起,在朋友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才是成功?自然是惹来了五花八门的回答。虽然在同龄的朋友的回复中,我没有读到任何“世俗”的标准回答。但是我知道,大部分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公式化的:名校 + 好工作 + 赚大钱 = 成功。

我们不说,是因为都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去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因为人是社会动物,要想能够立足,就必须遵照社会的那一套方式去做。比如说,考大学这件事。想请读者思考一下,你有真的认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吗?可能你心里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你知道——或者起码是这样被告知的:读大学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的意义是不明确的。因为成年后,你发现,人生路上的难题无法用数学公式套算;高分作文也无法赢得所有人的心。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努力去获得一个学位?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又真的能称得上是全部的教育吗?

电影《成长教育》或许给了我们一些想法和启发。

《成长教育》

在《成长教育》中,16岁的高中生Jenny生得清秀、成绩优异,一心想进牛津大学攻读英语系。她唯一的烦恼是父亲不让她自由自在地听法语唱片,唯一的困扰是总是在及格线附近徘徊的拉丁文成绩。

一场偶然的机会让她结识了一个叫David的成熟男人。他们俩开始了一段动人的情感关系。他带她去听音乐会,去法国,去竞拍…享受富足的生活。这段快乐的时光让她决定辍学,嫁给David。而她刚辍学,就发现David已是有妇之夫… 最后,她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重读高三,考进了牛津大学英语系…

与其说这个故事是无知少女被大叔欺骗感情,不如说Jenny的故事是一场对于教育的探索。

1 教育与快乐感强相关

影片中,Jenny有一段与校长争辩的片段:读书无聊又辛苦,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我为什么不直接嫁一个能带着我到处游玩、快乐生活的男人?

校长并没有想出回答,显然,她自己也没有想过,辛苦又无聊的读书,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Jenny想要的是快乐。她觉得读书得不到快乐,她认为快乐就不能是平淡的生活,而应该是高大上的体面活动和刺激的冒险。既然读书得不到这些,那干嘛去读书呢?

她曲解了快乐的意义,校长也没能告诉她教育和快乐的关系。

快乐其实具有双重部分:认知部分和情绪部分。【3】

认知部分的快乐指的是1)我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2)按照我们自己内心的标准,我们的人生是否具有意义。

而情绪部分的快乐是说我们的快乐和不快乐情绪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因为过多的快乐实际上会对我们造成损害。比如,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发现,太多的快乐会让我们变得安于现状,做出不合理的决定,并且厌恶竞争【2】。

我们可以从一杯奶茶、一块巧克力中获得短暂而廉价的快乐,但那样的快乐缺少意义感,算不上是真正的快乐。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呢?

实际上,有充分的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可能是与成年人的快乐相关性最大的变量。也就是说,受到的教育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在成年后感到快乐。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成年人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可能性要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成年人高出两倍。【4】

同时,大学学历还与其他预测快乐的因素有关:平均而言,读过大学的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婚姻稳定关系、寿命都要超过那些未从高中毕业的人【5】。

所以说,教育的的确确是通往快乐的正确方向。

2 教育让女性拥有更稳定的婚姻

影片中,Jenny的父亲有着非常极端的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就是找到一个好的依靠,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用感到害怕。所以,当Jenny提出辍学与David结婚后,原本把牛津大学奉为Jenny人生目标的父亲,忽然态度180度大转变,表示支持她的决定。

当Jenny质问,那你们为什么不直接让我去逛夜店,而是做这些令人头疼的拉丁语作业时,父亲表示,因为你受教育了,变得聪明,所以David才会喜欢这个聪明的你。

这显然是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但是学历确实是现代人选择社交对象的标准。就比如说,相亲的时候,学历就是我们的第一批筛选标准之一。然而,受教育的真正优势并非是“赢得”一个人的心,而是在婚姻中获得更平衡的关系。

与大众所以为的“女性学历越高越没人敢娶”相反,美国的一份调查数据发现:女性的学历越高,结婚率就越高,且婚后20年依然保持这段婚姻的概率至少有78%。相比之下,拥有高中或更低学历的女性的这个概率是40%。【9】

为什么女性学历越高结婚率越高并且婚姻越稳定呢?

研究人员表示,女性在拥有高学历以后势必在经济上更独立。但她们并没有选择单身,而是选择组成家庭,同时,经济独立让她们在家庭中保持更加平衡、公平的关系。因为经济独立,所以女性不再只有做家务活的能力,而是可以同时兼顾家务和养家的义务。这样一来,妻子和丈夫就可以灵活地安排分工。而《幸福婚姻的七个原则》一书中指出,通过家务活对半分,双方的付出可以让彼此感受到公平,这也是让婚姻关系更稳定、更健康的模式。【8】

划个重点,高等教育使婚姻真正走向“夫妻搭配,干活不累”的新型家庭模式。

3 教育不止于学校

学校教育和学历确实对一个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教育并非只在校园发生。其实人生中那些最重要的道理和知识,可能都是在校园外的生活中获得的。而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当你能够拥有从生活中的经历中,自发寻找到一些道理时,你才是真正的自学者(self-learner)。

在电影的结尾,Jenny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不是法语、不是拉丁文、也不是大提琴,而是她和David的那段失败的爱情。这是一次大胆的犯错,让她比同龄人懂得更多。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做尝试、会犯错。当Jenny在悲剧发生后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后,校长依然拒绝她回到学校。学校不允许犯错,但是Jenny确实通过犯错才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我们的教育鼓励我们拿高分,遵守记录,服从权威。而做错题、违反纪律、不尊敬老师,则被归纳为坏学生。简而言之,学校传输给我们的理念是,要做好学生就不要犯错。但科学告诉我们,犯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一项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失败者和成功者的区别,发现了三个关键结论【7】:

1 失败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

2 区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是失败的次数,而是失败后是否能吸取经验,及时做出调整;

3 短时间内尝试的次数越多,失败的次数越多,未来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想要成功,你不能完全按照学校里教给你的那个套路走。好学生并非总是人生赢家,因为他们可能是害怕犯错的一群人,而真正的成功必学得在犯错后才会出现,看看马云,还有亚马逊总裁Jeff Bezos的人生历程,你就会发现这一点。

4 幸福生活没有捷径

《成长教育》这部电影其实可以引出很多反思。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可能就是:幸福生活没有捷径。

Jenny可以不劳而获,依靠有钱的情人David ,不花一分钱去巴黎游玩;

但她也可以读大学、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过上理想的生活。就像最后,当她约会的男孩问她,愿不愿一起去巴黎时,她说她好渴望看看巴黎,语气仿佛是她从没有去过巴黎一样。

Jenny依然期待巴黎,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明白,凭借自己努力挣得的“巴黎之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当一个人发掘自己的内在核心,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意识时,她可以凭靠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困难,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时,她获得的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1】

很少有人能像Jenny那样,在一番波折的经历后,终于明白了教育的意义。Jenny很幸运,在被学校开除后,因为赏识她的老师愿意帮助她复读,她最终还是被梦校录取。但是自始至终,学校的校长都没有接受Jenny,也没有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出解答。

在准备这篇文章时,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觉得它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概括:

“教育是一团待点燃的火,而非是一个待填充的花瓶。”

《成长教育》

有关教育的意义,还需要我们不断通过受教育去探索。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Tabbodi, M., Rahgozar, H., & Makki Abadi, M. M. (20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European Online Journal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Proceedings, 4(1 (s)), pp-241.

2 https://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four_ways_happiness_can_hurt_you

3 Diener, E. (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34.

4 https://www.pewsocialtrends.org/2016/10/06/3-how-americans-view-their-jobs/

5 https://www.cnbc.com/2020/08/17/does-getting-a-college-degree-make-you-happier.html#:~:text=Research%20suggests%20that%20the%20more,happier%20you%20tend%20to%20be.&text=Having%20a%20college%20degree%20is,t%20graduate%20from%20high%20school.

6 Harris, M. A., & Orth, U. (2019). The link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A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 Yin, Y., Wang, Y., Evans, J. A., & Wang, D. (2019). Quantifying the dynamics of failure across science, startups and security. Nature, 575(7781), 190-194.

8 John M. Gottman, Nan Silver.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 [M]. 1999.

9 Copen, C. E., Daniels, K., Vespa, J., & Mosher, W. D. (2012). First Marri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2006-2010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National Health Statistics Reports. Number 49.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0)

相关推荐

  • 当学生犯错时

    (1742) 当学生犯错时 一号楼的走廊上,又有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若无其事地傻愣着. 不用说,这又是一个在课堂上或课堂外犯了错的学生. 我们常说,学校就是让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过 ...

  • 看电影 |《成长教育》:巴黎幻梦

    我追寻那些纸醉金迷的夜晚, 我渴望得到那些浪漫的爱情, 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对待这个世间, 但那并不是我想去的巴黎. ‍ "等我上了大学,我要成为法国人,去巴黎.抽烟.穿黑衣服--" ...

  •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 小心你的“快乐教育”,正在废掉孩子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文|月月  01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释放出什么样的信息呢? 第一,继续深化实行生源分流.原来高中和职中技校的 ...

  • 处理违纪学生不能意气用事

    张学炬 陕西渭南市轨道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13日通报称,该校学生科干事张波要求违纪的学生统一站到学校广场台阶上进行批评教育,并扇了每个学生一巴掌.鉴于此事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经13日中午校委会进一步 ...

  • 从来不犯错的人 往往是一枚地雷 随时会爆炸

    文:凡默(原创)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占星探索者|能量疗愈师 1 从不犯错,意味着非人,神也,那现实中那些从来不犯错的人是什么情况呢,这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高度绷紧的弦是自律的基础 ...

  • 能成大事者,从来不犯这三种错!

    作者|陌言说 来源|陌言伴读(ID:Mybandu) 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这样说道: 有的人德学浅薄却地位高贵,有的人智慧不足却野心勃勃,而有的人力量弱小却身负重任,他们最终都给自身带来了灾祸. ...

  • 河南一村近200人都姓“骂” 因犯错被皇帝改姓

    罕见的"骂"姓,在河南周口商水县邓城镇周庄村,有近200人都姓"骂". 据村民骂见锋介绍,骂姓原为「马」姓的一支,因犯错皇帝才被改姓. 周庄村骂姓最长者73岁的 ...

  • 不犯错的人是瓷器

    不犯错的人是瓷器

  • “爱他,就允许他犯错。”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只有揪着不放的父母

    无条件接纳孩子并不等于纵容孩子,要批评,要管教,只不过,这批评和管教的目的给予希望,让他变得更好,而不是毁灭他 犯错即改过,挫折即希望 关注"明明讲故事"的朋友都熟悉,我们长期关注 ...

  • 老祖宗识人术:从来不犯错误的人,其实更加危险

    <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说道:"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即:"人们犯的错误,有着不同类型.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 ...

  • 诺奖得主建议年轻人要学会犯错,如果不犯错误,就说明你没有努力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建议年轻人:要充满激情,相信自我,有创意,不要害怕风险.应当要学会 ...

  • 世界最顶级的真理:大众从来不犯错!

    本文素材来源于<群体的智慧> 先来看三个故事: 1 1906年,一年一度的英国西部食用家畜博览会上,举办了一场猜重量比赛.参加者猜测一头牛的体重,谁猜的最接近牛的实际重量,谁就获得大奖.几 ...

  • 孩子犯错有“七不责”,中医告诉你为什么

    小编说:最近,电视剧<小舍得>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孩子方式的热议.剧中的孩子子悠甚至因为妈妈的频繁施压与责骂出现了幻觉. 那么,孩子犯了错,家长怎么做呢?今天,小编从中医角度来为您解读育儿&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