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的证治规律
相关推荐
-
半夏泻心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1],却发 ...
-
解读半夏泻心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部析半夏泻心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半夏泻心汤. 1 ...
-
治疗老胃病,医圣张仲景的千古一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九)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再来讨论寒热互结,热从何来? 我们在解读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经常会用寒热互结来解读,那么,我们需要思考,这个寒热互结的热从何而来. 误下,柴胡证已罢,自当不需要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重用柴胡,轻用黄 ...
-
《伤寒论》太阳病下篇学习摘要
辩太阳病脉症并治法 下篇 中药的辨症论治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取法都来自「伤寒」和「金匮要略」两书. 赵情初说: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祖国医学的可贵处就是统一整体观念的.张仲景的学说就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七)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里这样说:痞者,满而不实之谓.夫客邪内陷,既不可从汁泄:而满而不实,又不可从下夺,故惟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泻其满.而其所以泄与散者,虽药之能,实实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八)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来分析一下半夏泻心汤的成因,分析它的成因,便于我们掌握这个方证,更多的是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 病起于外感,发于太阳,过五.六日转入少阳.本当治以和解,而误用下法,少阳证不见,而见心下痞满. 第六六 ...
-
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风湿类疾病)的学术思想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
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风湿类疾病)的学术思想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 加入购物车收藏 作者:李靖, 摘要:导师朱良春教授,乃著名中医学家.虫类药学家.国医大师,从医己逾70载,遵循先师章次公先生"发 ...
-
基于循证医学经方治疗痛经证治规律的研究
<伤寒杂病论> 为医圣张仲景所撰, 是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的方书, 书中所蕴含的辨证论治思想开创了中 医临床论治疾病的先河, 因此被后世医家视为中医四 大经典之一.书中所载方剂, 组方严谨, ...
-
肺咳五脏咳六腑咳之证治规律辨析
肺咳是肺脏在病因作用下 ,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而引起.五脏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 ,但不能拘泥此说.五脏咳的各种证候 ,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 ,用五脏辨证进行归类的.六腑咳也是 ...
-
基于数据分析的王象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证治规律研究
过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王象礼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治规律进行初步评定,进而分析其"症-证-法-方-药"体系的潜在规律性,进一步探讨老师诊疗男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充分的传承和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当代皮科著名医家治疗湿疹证治规律的研究
结果湿疹总共涉及148种症状,频次2332次.其中望诊的内容总共出现1435次,占总量的63.9%,皮损症状出现878次,占症状总数的37.7%,占望诊内容的61.2%(878/1435),舌疹出现4 ...
-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银屑病方药证治规律
成果:1.频数分析得到高频药物23味,证候14种,治则治法55种.经单味药物频率统计,首 三味药物为生地黄.赤芍和甘草,药物的四气属性以寒.温为主,而五味以苦.甘为主,药物归经依次为肝经.心经.胃经. ...
-
银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及其常见证候的差异蛋白研究
[结果]1.研究纳入文献91篇,其中有效方剂103首,使用中药170味,1185味次.出现频次前三的证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虚风燥证;使用频率超过20次的有17味药物,以清热凉血解毒类药物为主,使用频 ...
-
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76篇文献,涉及10种并发症,18种合并症,5种伴随主症;所用中药剂型涉及9利种,其中较多使川的有汤剂.颗粒剂.丸剂及胶囊.在中医辨病与辨证论治二种模式中,辨证论治文献占比超过 ...
-
1474例抑郁障碍临床资料分析与证治规律探讨
结果:抑郁障碍以营卫失和为发病基础,阳郁不达是病机关键.病涉心肾,以心为主,病久及肾,损脉及脑.发病初在气分,日久及血,痰浊.瘀血.火热内结,胶着难解.病性有虚实之分,邪实多责之气郁.痰热.瘀热.血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