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篇:你换下来的手机施舍给了谁

对于我这种对物质没有太大追求的人来讲,20块钱的电子表跑出来的时间,与20万块钱的手表跑出来的时间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带手表的人,奢侈物质带来的感受、品味与身份的象征。

这些,估计这辈子,我都无解。

从小,爹妈告诉我们,有多大碗盛多少饭,有多大脚穿多大鞋。

所以,我从小就能分清,适合自己的,不适合自己的,该买的,不该买的,可以拥有的,不可以惦记的。

我也总是小心翼翼地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有所求,有所不求。

滨哥说:要是都像你似的,十年八年换个手机,十五年二十年的换个电脑,那电子产品还怎么飞速猛进的发展啊?

我总觉得:单纯为追求时尚新款而频换手机,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然后,滨哥说:“那是因为贫穷,总会限制我们的想象。”

一句话一针见血。

很多人追求新潮款,频频更换手机。

淘汰下来的手机跟鸡肋似的,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便心安理得的给了父母。

我们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

我有位同事,时常换手机,有时手机壳上还带着萌萌的小装饰。

我们曾调侃他,挺新潮啊,更新速度超过手机生产流水线上的速度了。

同事就嘿嘿笑,然后说:“闺女又换新手机了,退下来的手机都还崭新,还挺好,我们两口子是被迫换的二手手机。”

所以,不少50后,60后,70后的父母反倒成了被迫时时更换手机的人群了。

那你呢?你换下来的手机去了何方?

换了锅碗瓢盆?

还是换了扫帚拖把?

或者丢弃在家里的某个角落?

还是“施舍”给了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