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物料分类目录是降低C2M采购不确定性的必要条件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未来的C2M一定是一个平台,而在平台上实现的个性化定制的产品,需要的是标准零部件(或原材料)与定制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大规模生产的效率,与小批量个性化产品的个性两方面的优势。那么标准零件的采购过程,在C2M的时代,将通过程序实现而非人工实现:定制产品需要在人可以接受的时间(用户可以忍受等待电脑返回的信息在3秒以内),用户在定制产品与电脑交互的过程中,这样就要求在C2M平台的生态内标准件的采购从选择产品功能、选择供应商、产品价格、交付时间通过程序完成。而这一系列流程的完成,不容许有一点的不确定性,那么对于物料的选择就要求有完善的分类目录。

  曾经为一个计划做行业应用平台的企业做咨询的时候,建议这家企业首先做行业产品的分类目录,今天解释一下我期望行业产品分类目录。

  对于物料采购,需要考虑物料的以下信息:

  1、产品信息:包括功能描述、设计描述、质量描述、客户服务水平要求。

  2、物料采购数量:采购用量(一般年采购量)、需求量是否会有季节因素、用量的历史数据、用量的预测。

  3、价格信息:区域价格、供应商价格、价格的季节影响因素、历史销售价格数据。

  4、外部信息:供应商财务风险信息、政府政策影响、供应商产能信息、供应商的分布。

  而在采购的时候,这些物料的描述信息对于采购的决策者都会有影响,如果可以通过程序实现物料的自动的采购,那么物料的信息,就要建立良好的分类目录。

  这个分类目录,不是简单的目录,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物料做详细的描述,就如一个产品,需要从产品信息、数量信息、价格信息、外部信息等多个维度,对产品描述。

  而这个物料的描述,要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设计部门、库存部门等多个部门的不同视角,都有适合的描述。所以物料的分类结构需要灵活,能支持复杂的描述。如图:

  一个采购物料,需要从多个维度描述,如图,主分类这个级别,就可以从多个维度描述。而且这些类还会向下有多个级别的分类,直到最后叶类。

  而叶类的具体属性在确定之后,那么可选的采购物料就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这些可选的采购物料,可以按一定的优先级排序,那么对物料的选择就可以通过程序选择。

  所以行业内企业对行业是否熟悉,通过行业内物料的分类目录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行业分类目录做的好,那么在这个目录下,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他熟悉的属性找到一个唯一的产品,这个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极大的降低对采购员的素质要求,同时将采购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如下图,是一个简单的分类目录图。

  降低采购不确定性的第一步是建立完善的对产品描述的分类的目录。

  

未来规划做三件事:

1、成立一个民间的C2M联盟、希望可以重新定义C2M,并促进C2M的发展。

2、与20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并购基金建立联系。

3、运营IC咖啡讲堂001|物联网 微信群。

本人建立了一个C2M的讨论群,C2M相关专家,欢迎扫码加微信,自我介绍(需要详细介绍)后拉入C2M微信交流群。

如果想加入IC咖啡学堂001|物联网 微信群 学习,加微信 xuyongshuo3或扫二维码,成为好友后,回复 加入IC咖啡学堂001|物联网群。 入群请看群公告

欢迎扫码加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