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在“根子上” 服务做到“心坎里”

本报讯(朱贤 记者 张瑞哲)自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拉开序幕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学史力行”,结合“转作风 优环境”活动年,围绕“企业的期待,群众的期盼”,将推动深水区改革作为出发点,把服务企业群众作为落脚点,一批“企业诟病、群众头疼”的痛点得到较好解决,使改革改在了“根子上”,服务做到了“心坎里”。围绕企业群众“清清楚楚交材料,明明白白办审批”的愿景,市行政审批局将全部审批事项按实际办事情形颗粒细化,476项事项细化成815项办理项,细化比超过70%。按照设定依据、办理材料等40余种要素标准化梳理全部事项,9项审批权力停止实施,20余项有关、相关等模糊材料去除。“之前,办事是一道选择题,专业要求较高,群众稍不熟悉就会反复补正;重塑后,全要素办事指南清晰明确,群众只需要对照就能办事。”市行政审批局运行监管科副科长朱贤告诉记者,以证照变更为例,原先一个变更事项可能含有变更名称、地址等10余种情形,所有材料在一起,每种情形又材料各异,办事很容易弄错,现在需要变更哪种情形就选哪项事项,材料固定,样本清晰,一目了然。在“跨省通办”合作上,围绕外省企业、外出群众“在所在地就近办理”的愿景,市行政审批局在2020年与广东佛山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的协议上,进一步扩大合作圈,与宁波、合肥、长沙、郑州、武汉、贵阳、株洲、湘潭等7个省份9大城市再次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按照“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模式,推出房地产开发资质、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等第一批30余项高频事项,企业群众再也不必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只需到就近政务大厅,舒舒服服就能办好事。此外,市行政审批局围绕企业“少跑腿、低成本、入市快”的愿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推动市场、税务、人社等部门系统间数据共享,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建立全链条审批模式,让“1对N部门跑审批”变“N部门对1做服务”,全流程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新开办企业免公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发票专用章等刻制费用,免费提供税控设备,预估全市一年将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1200余万元,打造了南昌市开办企业“零成本”环境。

目录

顶部

放大

缩小   上一篇  下一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