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南京话浅谈《红楼梦》

(0)

相关推荐

  • 普通话真的是胡语吗?1956年2月26日大陆开始推广普通话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六十七期](历史系列第718讲) 普通话是洪秀全所说的胡语吗?1956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 ...

  • 普通话竟然来源这个小城市??

    要说中国普通话最标准的 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镜的播音员了 有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 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可在承德,不用特殊练习 就能媲美他们的普通话 其实普通话的标准 ...

  • 滦平的方言,凭啥成了14亿中国人说的普通话?

    要说中国普通话最标准的, 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镜的播音员了. 有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 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 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 在河北省有这样一个小县城, 普通话就是方言. 也就 ...

  • 1953年春,这个小山村来了两位北京的神秘人物!

    神秘的人来访 1953年春,滦平县第四完全小学读书的14岁同学白凤然,突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面坐着两位来自北京的神秘人物. 神秘人物让白凤然别紧张,只要按要求读报纸中的一篇文章即可. 白凤然就 ...

  • 古代没有普通话,那中国的官方语音到底是什么?原来汉语这么由来

    中国疆域辽阔有很多方言,甚至一个地区就会出现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县可能说话的调调也不太一样,为了方便交流,我们现在都使用普通话.普通话这个词其实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 ...

  • 为什么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

    1644年清兵入关后,近百万来自东北满族人涌入北京城的内城居住.满族人作为统治者,为了与广大的被统治的汉族人交流,在进入辽阳.沈阳一带地区之后就开始学习使用汉语(辽东方言).进入北京之后,这些说着生硬 ...

  • 【浅斟细语】浅谈红楼梦里的传统文化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葛均习:浅谈红楼梦与现代养生文化

    浅谈红楼梦与现代养生文化 葛均习 世界一红楼,红楼一世界.<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红楼梦>博大精深,涉建筑.服饰.语言.饮食等众多方面,对于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来说,个人觉得应 ...

  • 66.《浅谈红楼梦》前言

    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 0.图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一册的目录,影印图. 1.<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简称:周汇本,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

  • 马未都谈红楼梦: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绝非偶然

    马未都谈红楼梦: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绝非偶然

  • 浅议红楼梦之格局

    <红楼梦>是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巅峰在何处?格局很大,跨越了生死两界,泄漏了轮回之谜,留下了命运之问,越万水千山,凝时空刹那,送后人一场道德造化.并合上下五千年风雅诗词歌赋之瑰丽,再现经典 ...

  • 什么是奉承话?《红楼梦》王熙凤初次出场,让人叹为观止

    什么是奉承话?通俗点讲,就是拍马屁.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拍马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并不喜欢,去拍别人的马屁,同时也不喜欢别人,来拍自己的马屁. 我们中国人喜欢听什么话? 已故的曾 ...

  • 浅谈红楼:刘姥姥形象详解——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事智慧

    引言: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底层人形象,从第六回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借钱,到第百十三回凤姐托孤,刘姥姥可谓见证了贾府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全过程,她身为一个农村妇人,本与贵族阶层无任何关联 ...

  • 浅谈红楼:论薛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人设背后的复杂人格

    引言:<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呕心沥血之作,薛宝钗作为<红楼梦>的女主角之一,曹雪芹对其寄予厚望,不仅让她与才女林黛玉并列 ...

  • 浅谈红楼:曹雪芹笔下的袭人,与高鹗续书的袭人性情差异有多大?

    引言: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讨论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张爱玲更是直言"高鹗妄改红楼,死有余辜",那么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当真是狗尾续貂,不值一看?还是说有可圈可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