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治疗头痛思维与验方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症状:单侧头部疼痛或是满头痛,依不同起因而有不同伴随症状。原因:脑部血管扩张或是肌肉痉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和众多有效的方剂。将头痛归纳在新的六经辨证下。按照方证病机对应的原则进行治疗。

太阳病属于表证、热证。头痛若表虚者,必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用桂枝汤;后背痛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若表实者,必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用麻黄汤、大青龙汤;后头痛用葛根汤。

少阴病属表证、寒证。头痛若表虚者,恶风寒、脉缓弱,用桂枝加附子汤;四肢厥冷,因血行不畅、阳气不能通达者,用当归四逆汤。若表实者,恶风寒、反发热、脉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阳明证属里证、热证。若阳明腑实头痛,则口渴、大便秘结、脉沉实,用承气汤;因若阳明经头痛,则汗多、口大渴等,用白虎汤;若后头痛,用葛根芩连汤,若阴虚有热头痛,则心烦不眠,用酸枣仁汤。

太阴病属里证、寒证。头痛若干呕吐涎沫者,用吴茱萸汤;若再痛经,或痛久体虚,用温经汤;四肢厥逆,用四逆汤。

少阳病属半表半里证。头痛一般偏于头部两侧,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偏实热者,用大柴胡汤;偏虚寒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厥阴病属于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头痛可用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等。外治法则有头风摩散,用之治疗阵发性头痛。

1.疏风止痛法

适用于风邪所致“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走来走去,无一定处者”。陈氏根据前贤“头痛每以风药治者,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的论述,认为头为诸阳之首,脏腑气血聚集之所;风性上浮,为百病之长。如果风邪入脑或与阳气相战于经络间,则头痛发作。故治疗上必须以疏风止痛为主。如救脑汤(辛夷、川芎、细辛、当归、蔓荆子)、救破汤(川芎、细辛、白芷)等。

陈氏对疏风止痛药的选择配伍,颇具特色。首先,陈氏认为:

川芎最止头痛,是治头痛之灵丹,配细辛能直上颠顶,配白芷则尽解其邪而遍达经络;细辛、蔓荆子为治头痛之药,但需辛夷的导引才能入脑。此外,陈氏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认为疏风药虽能愈头痛,但皆属耗散真气之品。故每于方中加入当归等养血之品,使气血流通于一身,邪气不能独留于头上。如护首汤(川芎、当归、白芷、郁李仁、天花粉、蔓荆子)即是其例。临证遇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眉棱骨痛等属风寒所致者,每选用以上药物化裁,疗效满意。若头痛日久,可适当加入全蝎、蜈蚣、僵蚕等搜风通络药,效果更佳。

2.滋阴降火法

适用于肾水不足、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该类型头痛以疼痛不甚重,伴头晕,遇劳遇寒遇热皆发,房事过度则头沉、嗜睡为特点。陈氏根据《内经》“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的论述,认为这种头痛是由于年少时不慎酒色,又加情志损伤,使肾水亏虚,无以养肝,导致木火上升颠顶所致。故治疗时不可用一般治头痛药、平肝药。应宗“病在上,取之下”的原则,以大补肾水为主,佐用少量补火之品,使肾水充足,火有所养,安居于肾。方用加减八味地黄汤(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川芎、肉桂)或五德饮(熟地、麦冬、玄参、川芎、肉桂)等。

在组方用药方面,陈氏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和“脑髓与肾水相通,补肾则肾气由河车而直入于脑”之旨,用六味地黄汤或增液汤滋补肾水,佐用川芎上于巅顶,引药入脑止痛;用肉桂助命火、引火归经。诸药合用,能使“宿疾老邪,尽行祛散,而肾中水火又复既济”。头痛治愈之后,以当归、白芍易川芎善后,使肝肾同治,“木气无干燥之忧,龙雷之火永藏于肾宅”。滋补肾水的药物体现了“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思想;

用走而不守的川芎、肉桂有两层意思:

一则头为诸阳之会,用之可升清阳;

二则静中有动,始可生生不息。临床上对老年高血病、神经衰弱所致的头痛,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药治疗无效者,用上述两方治疗每能取效。

3.疏肝解郁法

适用于肝胆气郁、风袭少阳之偏头痛。临床常见半边头痛,或左或右,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

陈氏认为,胆与肝相为表里,郁气先伤肝而后伤胆,虽然风入少阳,治疗亦应以疏肝为主。如散偏汤(白芍、川芎、郁李仁、柴胡、白芥子、香附、甘草、白芷)、半解汤(白芍、川芎、柴胡、当归、甘草、蔓荆子、半夏)等均是其常用方剂。

对疏肝解郁剂的组方配伍,陈氏认为:“川芎不单止头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气以生肝之血,肝之血生,而胆汁亦生,而无干燥之苦。” 故每用为君药。再配以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行血调气;配白芥子引药深入,直达病所,通窍消痰;配郁李仁、白芷助川芎散头风。方中既有川芎行气化瘀、祛风散寒,且重用至一两;又有柴胡、香附疏肝解郁,更有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不但对气郁不畅头痛可疗,感寒冒风或痰瘀所致者亦效。如果再配用元胡、胆星、僵蚕、全蝎等,可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

4.益气升清法

适用于气弱之人、阳气不能上升于头所致的遇春头痛、恶风恶寒、不欲饮食者。陈氏根据《内经》“春气者病在头”的论述,认为气弱之人,阳气不能随春气上升于头,则浊阴不降,出现头痛昏闷。这一观点得到了后世许多医家的认同,如邹时秉云:“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痛一证,皆由清阳不升,火风乘虚上入所致”。(《临证指南医案》)笔者体会,这里的“清阳”主要指肝脏阳气。因此,治疗当用益肝气升清阳之法,使清阳上升而浊阴下降。方用升清固外汤(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当归、白芍、柴胡、蔓荆子、川芎、天花粉)、升阳汤(人参、蔓荆子、半夏、黄芪、白术、甘草、白芍、川芎、升麻、白芷)。

益气升清方剂的创制,陈氏宗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之意,用参芪归芍补肝气,配柴胡、川芎,取其升提肝气,引药入肝经,且有载药升浮,直入头面之功。对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震荡后遗症等引起的头痛,辨证属气虚或阳虚者,用升清固外汤或升阳汤配葛根、川芎、赤芍等调节气血升降,多能获得满意效果。

5.外治法

适用于气血虚弱,不能上荣于头,又受风寒入脑之窍闭头痛,虽盛夏大热之时,亦以帕蒙其首,稍受风寒则痛发不可忍者。补益气血则不能速效,用祛风散寒药内服则益伤气血,给治疗带来困难。陈氏根据鼻窍通脑的理论,选用善祛脑中之风的生莱菔汁开窍而分清浊,配生姜汁祛脑中之寒。用法为:生莱菔汁和生姜汁按7:3比例和匀,令病人口含凉水仰卧,以二汁匙挑灌鼻中,至不能忍为止。然后根据“标本缓急”之理,用四物汤配羌活、蒿本、甘草等调理善后。该法对各种类型头痛急性发作颇有疗效。

施今墨老先生

头痛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属外感引起的头痛,此类头痛随着外感的解除也会自行解除。

但在临床中还有很多迁延性,难治性头痛令患者痛不欲生。

中医治疗头痛的思路,充分的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特点。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名中医施今墨老先生、刘渡舟老先生、胡希恕老先生、李可老先生和刘方柏教授临床治疗不同类型的头痛医案5则,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阳虚头痛案

施今墨

杨某,女,54岁。

主诉及病史:生育九胎,曾患肺结核,身体瘦弱,易受外感。平时多汗,心慌,四肢冷感。

一周前来京途中又受感冒,经服中药发汗过多,身如水洗,自觉口鼻发凉,四肢寒冷。

近日又感朝冷暮热,时时汗出,头痛如裂,大便溏稀。

舌脉:舌苔白,六脉紧。

辨证立法:平素体弱多汗,肢冷,已见阳虚之象,近期感寒,服发汗药后,大汗淋漓,阳虚更甚,遂致头痛如裂,急拟理中扶阳为治。

处方:

川附片15克,淡干姜6克,米党参20克

云茯苓10克,云茯神10克,野于术10克

当归身6克,桑螵蛸10克,炙甘草10克

大红枣5枚,煨生姜2片

二诊:

连服五剂,除大便仍溏之外,诸症悉退。

处方:

每日早服附子理中丸1丸,晚服参茸卫生丸1丸。连服十日。

按语:

体质素弱,多汗肢冷易受外感,显示阳虚之证,虽感风寒,不宜发汗,今已误治,急应理中回阳,以免虚脱。

施师以参苓四逆汤加当归、桑螵蛸治之。此方加当归用意颇深,查当归性温散,《本经》载治温疟寒热。

患者发汗过多,阳气已虚,阴液也伤,而病邪未除,有朝寒暮热之象,若只固其阳不及阴,不但阳气难复,势将更伤其阴也,参苓四逆加当归则有画龙点睛之妙。

胡希恕

反复发作头痛5年

胡希恕

刘某,女,36岁。

1965年3月9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反复发作头痛5年,多于午后、疲劳、睡眠不足时发作,多次到医院查无所获,多谓“神经性头痛”,给镇静剂、止痛剂可暂时缓解而不能除根。

近一月因前额痛明显,拍X线片诊断为鼻窦炎,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找中医治疗。

近症:头痛多在前额,伴双眼胀痛、后颈紧胀感、头沉、背酸痛、咽干、易心烦,无鼻塞流涕。

舌脉: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左寸浮。

处方:与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

麻黄四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

大枣四枚,生石膏一两半,苍术五钱

半夏四钱,桔梗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痛减,服六剂头痛已。仍后颈紧,继服六剂,诸证已。

按语:

本例显然为慢性病,但临床症状,仍表现为外邪里饮而呈现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故用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解表化饮而使症解。

刘渡舟

顽固性偏头痛

刘渡舟

李X,男,38岁,住北京朝阳区。

病史: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

主诉及症状: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

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

舌脉及辨证治法: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

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处方:

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

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三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

原方再服,至十五剂,头痛,项急诸症皆除。

按语:

本案为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津液不得濡润,经脉气血不利所致。

其辨证要点是头痛伴有无汗恶寒,项背拘急与脉浮等症,故以葛根汤散寒通经。

本方用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散邪,又不致使汗出太过而伤津液;加葛根并且重用至16克,在于本品既能发散太阳经邪,又能疏通经络,并能启动津液以濡润经脉。

现代研究亦证明,葛根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经脉通,津液升,荣卫和则头痛、项强诸症自消。

服用本方之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疏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

李可

偏头痛

李可

郭某, 女,52岁。

2009 年10月8日初诊:

症状:项强痛,左偏头痛如电击。

舌脉:脉弦涩,口苦苔腻,边尖赤。

处方:

葛根120g,桂枝、杭白芍各45g

炙甘草30g,川芎90g

细辛(后5分下)45g

白芷(后5分下)30g,生姜45g

大枣12枚,麻黄10g,附子30g

葱白(连须)4寸,熟地黄90g

二冬各30g

3剂。

按语:

因偏头痛,以川芎、细辛、白芷、麻附细辛汤;

项强痛,以葛根汤;

痛如电击、舌边尖红为引火汤证,用熟地黄90g、二冬各30g有引火汤之意。

刘方柏

剧烈头痛伴呕吐

刘方柏

石某,男,12岁。

主诉:间断呕吐一年,头痛20日。

病史:近一年来常口泛清水,时呕吐。

20天前突然开始头痛,自服去痛片缓解,从此每日服数片维持。

半月前某日清晨5时突然头痛欲裂,呕吐,继而昏迷,急送入某医院,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入院检查:

心电图:心律失常,偶发早搏,左心室高电压。

脑血流图:脑动脉供血不足。

X线胸部摄片:无阳性发现。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

经中西医治疗8天无效,自动出院,来我处求治。

刻下:目前,头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剧痛。

剧痛时抱头叫喊,头欲裂开,呕吐大量清水,项痛。

剧痛间隙时始终伏案少语,不愿抬头答话。

面孔苍白无华。

舌脉:脉细,舌苔黄厚,舌心干,微黑。

辨证:辨为肝胃虚寒,阴寒上逆之头痛呕吐证,处以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20g,人参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炙甘草10g,川芎20g

葛根30g,半夏10g

因病情重而病程长,且住院治疗无效,故只开1剂。

孰料第二天来诊,云服药两次呕吐即止,头痛大减,1剂服尽,头不再剧痛,精神转好,对答如流。

前后共服药5剂,症状完全消失,舌苔退尽。

  内治


  偏头痛--辩证录之散偏散,川芎、白芍、白芥子、柴胡、香附、郁李仁、甘草。【长江医话832】

  偏头痛:加味散偏汤,源自陈士铎辩证录,川芎15、柴胡15、白芍15、白芷15、郁李仁15、葛根15、白芥子10、升麻10、生地20、地骨皮20、地龙15、香附15、生甘草10。【五十年临症得失录49】

  偏头痛:肝阳上扰投重镇而不能使之下行,须加辛凉清泄之薄荷、桑叶、菊花、钩藤,使之从上而散,又须加清肝药,如丹皮、栀子、苦丁茶、龙胆草、黄芩,清其气火,使之从下而泄。如生地四钱、天麦冬三钱、石斛三钱、珍珠母六钱、煆龙齿四钱、茯神三钱、炒酸枣仁三钱、夜交藤四钱、夜合花二钱、炒杭菊三钱、钩藤三钱、炒丹皮钱半。【程门雪医案99】

  血虚头痛--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枸杞子、蔓荆子、决明子。气行血行,清阳得升,帅血上荣于头。【北方医话412】

  血虚头痛--肝血不足,头痛、眩晕、目涩、耳鸣、腰酸、弦细:桑叶、菊花、芝麻、女贞子、枸杞子、枣仁、生地、白芍、当归、苦丁茶、石决明、夜交藤。【孙润斋医案医方87】

  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主之。颠顶头痛,或缓或剧,生气或风寒引发。干呕、吐涎沫多清水,无酸腐食臭味。手足凉、有轻有重。弦、弦紧、弦迟。具此四条均可诊为厥阴头痛。【相濡医集321】

妊娠呕吐亦可用,吴茱萸9、生姜12、党参9、白术8、半夏8。【相濡医集322】
  少厥阴头痛--少阴厥阴表里同病,症见脉弦细而涩,头痛呕吐涎沫,饮食少思、倦怠懒言、发热即烦躁、恶寒即倦卧,每逢夜半子时减轻,闭经半年,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燕山医话158】

  肾厥头痛:一般头痛在安静或休息时可减轻,而肾厥头痛每发于子夜,或子夜加重,头热足冷,脉浮弦,而沈按无力,舌淡,这是辨认特点,处方以玉真丸为主,并佐以平肝熄风、清泄肝火。【程门雪医案103】

  头痛:有虚有实,实则当清当散,虚则当温当补。患者头痛而眩,按其脉忽大忽小,甚至左右不相符,虚象也。附块3、熟地18、当归9、天麻3、潼沙苑9、枸杞9、山茱萸9、阿胶珠12、女贞子9、研黑芝麻12。附子用于大队滋阴药中,一则头为诸阳之会,用之以升清阳,二则静中有动,始可生化不息。【章次公医案95】

  湿盛头痛:头痛且重、前额为甚、时霉季节后,发作加剧、如裹如蒙、不耐久视、食减肢惰、懒于行动,土茯苓25、鲜荷蒂7枚、羌活、黄芩各6、防风8、甘草5、生姜2片。【临证用药经验240】

  头痛:56岁女、头痛、眩晕、难眠多时、痛时脑项挚引难忍,脉弦、沈取则弱,女贞子10、旱莲草10、半夏10、夏枯草10、首乌10、合欢皮10、白芍10、钩藤12、白蒺蔾10、牡蛎30、鲜荷蒂4个。【跛鳖斋医草90】
  头痛--用全虫、蜈蚣治疗头风,疗效非常突出,经治后有不少患者从未复发。用虫类药物经常配成丸剂、散剂,以便常服。【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章次公199】

  头痛--剧痛、痛无定处,甚则呕吐,目不能启,启则晕眩欲绝,此名为头风。用细辛3克、全虫3克,研末,每服3克,白汤送下,一服痛即止。【吴安庆医案医论选188】

  头痛--感寒尤甚,川草乌各6、白芷18、僵蚕18、生甘草9,研细末,分两包,每日一包。饭后清茶调服。轻症者用制川乌。【张泽生医案医话集218】

  头痛--当归、川芎15~50、蜈蚣、细辛3~9。【北方医话272】

  顽固头痛--白芷60、白蒺蔾30、川芎30、钩藤30、全蝎10,研细末,每服3,日2次。辩证方之外加服散剂。【祝谌予临床经验集100】

  外治

  吹药法—极痛

  材料:细辛5钱、川芎5钱、石膏5钱、皂角5钱。
  用法:药材研成末,右边头痛吹药粉入右鼻中,左边头痛吹药入左鼻。
  

药枕法—隐隐做痛

  材料:菊花1斤、夏枯草1斤。
  用法:全部药材切碎装入枕袋,睡眠时使用。

  熨药法—遇寒头痛

  材料:当归4钱、川芎2钱、香附2钱、食盐2两。
  用法:将药材打碎,加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裹趁热外敷头痛处,药材转冷可再炒热再敷,每次20分钟,1天2次。

  敷药法—偏头痛

  材料:川芎3钱、葱白1根、冰片1钱。
  用法:川芎研成末备用,葱白捣烂取汁调入川芎末与冰片成糊状,取适量外敷太阳穴。

  偏头痛--薰蒸法︰川芎15克、白芷10g、晚蚕砂60g、僵蚕25g。一岁用一只。用水五六碗,煎至三碗,以厚纸封砂锅,中开一孔如钱大,病人就以薰患处。【孙鲁川医案25】

  头痛外薰--细辛3g、羌活6g、苏叶9g。将药物倒入罐中,上盖一厚纸板,中留一孔,药沸时即可外薰。【章次公医按98】

  头痛--外用方︰蚕砂二两,清水煎煮,俟药汁将乾之时,将蚕砂并汁摊开于新布之上,包扎痛处,每日换药一次。【李继昌医案53】

  头痛--搐鼻法用炙蜈蚣一大条、冰片0.6g,研细末,每三小时搐鼻一次,用后即连连做嚏,移时头痛大减。【章次公医按98】

  头痛:白芷30、冰片0.6,研细末,点入鼻孔少许,又可止牙痛。【中医临床家—黄宗勖243】

  头痛:白萝卜一个、冰片9g,先将白萝卜挖一个洞,纳入冰片,待冰片溶化以后,取水滴鼻孔中,左痛点右、右痛点左。【成大权得心应手秘方选】123。

  风寒头痛:吴茱萸末15g、生姜五片、大蒜五瓣、葱白五根(每根约一寸许),加适量酒烧热共捣成2扁团,贴两脚心(涌泉穴),一日一换贴一次。【医案珍藏录144】

  注意

  1、长期头晕、头痛、颈后枕部僵硬沉重,若突然发生眼睛模糊、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这可能是中风前兆需紧急送医。
  2、偏头痛:发作前有视觉先兆如闪光、黑蒙,或是眩晕,由胀感转为头痛,或由头部1点逐渐扩大,搏动疼痛属血管性头痛。
  3、外伤头痛:脑震荡或挫伤后引起的头痛和眩晕,情绪激动、疲劳和饮酒都能诱发。
  4、器质性病变如眼睛、鼻子、耳朵发炎也会导致头痛,口腔和下颚关节病变也会。
  5、颈椎关节炎使颈椎不适,会伴随头部浅层刺痛。
  6、急性头痛原因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溢血、高血压脑病,伴有昏迷、呕吐、抽搐、肢体瘫痪。
7、肌肉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最多见的原因,因为长期情绪紧张、工作姿势不良所引起颈部肌肉收缩,双侧头痛,有沉重感或是紧箍疼痛,疲劳或是经期加重。
  8、头痛如针刺多血瘀,敲击缓解,太阳头痛属肝经,后脑头痛属少阴,满头蒙痛属痰数湿,不耐寒风为阳气不足,月经来潮加重为血不足,各种头痛有各种治法,为求根治当详求病因,一味服止痛西药,最后唯有洗肾一途。

(0)

相关推荐

  • 治疗顽固头痛不愈不愈效方

    ​治疗顽固头痛不愈效方 白芍60克,甘草10克,川芎20克,白芷10克.五剂,一剂比一剂头痛放松. 吃了这个汤方后,觉得整个人睡眠质量特别好.用川芎引药治头,头痛不离川芎.白芷可以把药力引前额. &l ...

  • 今天分享一个治疗头痛的小验方——头痛搐鼻散,此方只有两味药:

    白芷粉末.冰片粉末. 功用:祛风止痛,通窍. 主治: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发作.风痰上扰及血瘀头痛均可. 方解:   白芷祛风止痛,冰片通窍止痛,搐鼻吸收快,较易显效.   注意:有鼻炎者忌用.   验 ...

  • 分享一个治疗头痛的中医验方。川芎 延胡索...

    分享一个治疗头痛的中医验方. 川芎 延胡索 白芷 葛根 香附 白芍 细辛. 本方来自<景华要方>.个人的用药与其有类似之处,但变化有所不同. 其加减变化,头晕加天麻 白术 半夏,血虚加当归 ...

  • 《止园医话》治疗头痛的效验方

    <止园医话>由近代医学家罗止园著,其治学不拘旧说,每多新见,提倡"新中医论". 岳美中先生在其<岳美中医话集>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当读的古医书&q ...

  • 【陈士铎】治疗头痛

    【陈士铎】治疗头痛

  • 治疗高血压引发之头痛欲裂验方

    [配方]白蒺藜30克  钩藤150克   菊花30克     延胡索30克  夏枯草30克   川芎12克  怀牛膝30克  鸡血藤15克  黄芩30克   天麻30克        车前子30克  ...

  • 治疗头痛验方

    治疗头痛验方

  • 治疗头痛验方八则

    治疗头痛验方八则 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该病多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现将李师治疗头痛验方八则总结如下: 方一:荆 ...

  • 经方路上不孤独——且看名家教你如何治疗头痛(附思维导图)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前言: 本文所选三个医案,均为头痛医案,出自名家之手,并有头痛用方详细解说,学后必有所获!赶紧收下这份大礼吧~ 头痛(一) [原文] 邓某,男,成年.初因受 ...

  • 国医大师李今庸:治疗头痛的九个经验方

    ▲李今庸 国医大师(1925-) 头痛为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由其他疾病引起.头痛可见于多个部位,如前额.巅顶.两侧等:疼痛性质分多种,如胀痛.闷痛.空痛等.治疗头痛时,需辨清部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