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9章)

张九龄在信中说时局不明,不过,几天后,一切都明朗了。
只不过,当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驸马薛锈谋反的消息传遍朝廷内外时,文武百官们半天都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是真的?
事情是这样的。这日深夜,太子李瑛正在熟睡,驸马杨洄突然求见,说是皇上有令,内宫有盗匪,请太子和鄂王、光王速速披甲领兵,进宫护驾!
李瑛来不及多想,便叫上鄂王、光王,跟随杨洄火速进宫。然而,当他们兄弟三人披挂整齐,带着士兵冲入父皇的寝宫时,四周一片寂静,哪有什么盗匪?
刹那间,李瑛等三兄弟心知中了杨洄之计,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只听武惠妃的惊叫声划破夜空,在李隆基的卧榻边霍然响起:“陛下,不好了!太子带兵闯进内宫了,太子谋逆了!”
李隆基不知经历过多少政变,当他听到武惠妃的这声尖叫后,顿时从床榻上一跃而起,一边护住惠妃,一边大喊道:“来人,火速拿下太子!”
火光冲天中,禁卫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四面八方冲了进来。不等太子和二王反应过来,就不由分说将他们拿下!李瑛、李瑶、李琚顿时失声大喊:“父皇,我们中计了!我们是冤枉的!”
此时此刻,李隆基哪里听得进他们的话,眼中的怒色仿佛要冒出火来,怒喝道:“来人,将逆子们通通拿下,听候发落!”
当禁卫军将太子和二王带走后,李隆基立马派人叫李林甫火速入宫。李林甫早已知道此事,自然是有备而来。因此,当李隆基问他该如何处置太子和二王时,李林甫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太子和二王谋逆,兹事体大,涉及禁中,臣不便置喙,请陛下定夺。”
李隆基和武惠妃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李隆基连当面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太子和二王,就让李林甫连夜下诏:“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蓄意谋反,大逆不道,废为庶人。驸马都尉薛锈素有异心,流放瀼州。”
然而,武惠妃深知,太子和二王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定会寻找机会讨要清白。只有赶尽杀绝,才能永绝后患。
于是,她继续向李隆基吹枕边风:“太子被废后,他的余党们还在暗中行动,试图再次策变,拥立废太子……”
李隆基想到了那些残酷无情的宫廷政变,既然活在帝王家,便注定没有骨肉亲情。他越想越是后怕,干脆下令赐死李瑛、李瑶和李琚。
于是,737年四月二十二日,三位皇子被赐死在长安城东驿。可怜三位皇子,从庶人到死人,竟然不到半个月。正在流放路上的薛锈,也被赐死在蓝田。与此同时,李瑛的舅舅赵氏一家、太子妃薛氏一家、李瑶舅舅皇甫氏一家,无不深受牵连,被流放的家眷多达几十人。
当长安百姓为三位皇子鸣不平时,满朝文武大臣却噤若寒蝉,不敢非议一个字。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皇上之所以要对三位皇子下狠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为武惠妃的儿子当上太子扫清一切障碍。一时间,朝廷上下,仿佛被无边无际的乌云笼罩,黑沉沉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样的春天,这样的长安,让王维想要逃离。他该逃向何处?他可以逃向何处?(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解读唐史,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一日杀三子“?他受了谁的蛊惑?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的某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赐死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这就是所谓的"一日杀三子",这三位皇子都是被冤杀的,特别是废太子李瑛,获得了当时 ...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又被称为当年的"三庶人"事件. 太子李瑛与两位同为皇子的亲兄弟被人设计陷害,带兵进宫,因此被唐玄宗抓个正着,先是废太子和其余两位亲王为庶人,后来又追令处死. 历史 ...

  •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太子李亨为什么急于称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15万叛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然后继续西进,意图突破潼关重镇后直取长安. 唐玄宗李隆基用人失误,潼关很快失守,他惊慌失措,以亲征为名,带着后宫妃嫔及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