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暖暖的草垛 暖暖的外婆 /读李春龙《温暖的草垛》

暖暖的草垛 暖暖的外婆

/读李春龙《温暖的草垛》

李安民

  比喻是写作者最惯用修辞手法。但比喻其实不易——为一事物寻找喻体,犹如在广袤宇宙中探寻它的另一面,若非形神俱似,不能称为上乘。《温暖的草垛》将草垛与外婆相比伦,是前所未有的奇喻。

草垛的前身是水稻,曾经青翠葱茏,曾经稻子满腹,与外婆几无二致。

草垛站立即久,失去水分,重量减轻、颜色枯黄,野风掠过,草垛会摇晃,但轻易不会倒下。这与气血两亏,举止颤巍,倚门守望的外婆,如出一辄。

秋节清冷月光下,干燥松软的草垛是田垅中最醒目温暖去处,徜徉野外的人会习惯性靠上去。游子远离故土,寄身他乡,虽身处闹市,心却如徜徉旷野,曝露风雨,温暖只在重山之外,亲人之畔,但有归省,总会去探望外婆。二者同样出于习惯,所得温暖,一在身体,一在心灵。

外婆已然老去,一生精华,尽已贡献。草垛的温暖其实有限,只是世上有多少人,能体会出这是草垛献出金黄和营养后,仅有的体温?诗中末一句极有心、极警醒,全诗境界因之陡然拔起。犹如运动员经过助跑后,凌空一跃,矫健绝人。

外婆是儿童最温暖去处,是人一生最温暖记忆,是堪与母子比肩的人伦奇缘,是写作者一生苦苦追寻而无法捉拿的情绪,诗人就近取譬,使外婆与草垛、人与物悄然际会,使本无法捉摸的情怀如在目前。

说起文学成就,人们常常会称道写作者体人察物,妙到毫巅,《温暖的草垛》庶几近之。

附:

 《温暖的草垛》

李春龙

秋天的月光明净而有点凉

洒在田垅上

有明有暗不太均匀

外婆就住在对门刘家院子里

就隔一线田垅

外婆又在喊我吃煮红薯了

在田垅中

我看到草垛站在秋天的月光下

站在田里或是田埂上

站在站了一辈子的地方

有些摇晃有些站不稳了

还在坚持或者守望着什么

她们把粮食和营养和金黄

都献出来了

可当我习惯性地靠上去

躺在她的怀里时

草垛又把仅有的体温给了我

【作者简介】李安民,毕业于邵阳师专,十年乡村教师,十年文图编辑。做教师有时间读书,做编辑有好书可读。三十载读书生涯,深爱文学之美,远胜子都,史志浩荡,意气纵横,浑不觉年逾四十,事事难成,孤芳自矜,不待知音。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