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大钊《青春》有感
最近看完了觉醒年代,对其中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在我眼中,他原本只是一位纯粹的革命家。但读其著名的《青春》一文后,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位已经得到心灵上的超脱,用实际行动对抗物质世界不公的革命者。

在今日之部分青年,或受西方落后的、消极的文化之影响,放弃、甚至抵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或受物质世界的压力而被迫成为了精致之利己主义者。或是疲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琐碎之事而渐渐不再充满热情和生机。部分青年的激情、开放、正义、向上等精神衰退了,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或是活的舒服些。青春尚在,安能如此?

我的文学水平不高,但又有许多话想说,很多人嘲笑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存在好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但那又如何?我所追求的是精神的独立与超脱,为了这个目标,物质世界的所有苦难皆可忍受。
守常先生在《青春》一文中这样讲“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如其有尽,纵有彭聃之寿,甚且与宇宙齐,亦奚能许我以常享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

我很难想象在一百多年前,尚处在日本留学的守常先生能站在宇宙的高度来思考民族、国家、社会甚至是个人。看到这短短几行字,也让我陷入了深思,宇宙青春是否无尽?若无尽,如何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竞进?精神应该如何超脱?我想了很多,但又没有得到答案。或许是因为知识有限,或许是因为对其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学习、修行的提高,我会找到答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