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未证言证、写书演讲的大师多得很!大家都想开悟,结果都误进去了

《圓覺經略說》

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

[内容節選]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見,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佛說世界上還有些人,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尤其是現在,這類人多得很,無論禪宗或是密宗,大師級的人多得很,寫書啦!演講啦!看到這些現象,唉呀!沒辦法,要造孽就去吧!「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看到別人比他好,自然就嫉妒起來。人的嫉妒心理是天生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只是女人嫉妒,男人也一樣嫉妒,看到別人地位比他高或比他有錢,心裡就不舒服。不要以為你沒有嫉妒心理,有很多是自己檢查不出來的,看到別人拜佛拜得勤,趕快起來吃飯嘛!實際上是怕人家多拜兩下有功德。人如果不嫉妒的話,已經成道一半了,已經是菩薩了,已經是無我相了。要是沒有這種心理的話,那才叫修行。為什麼眾生有這種心理?「未斷我見」,都是因為有我的緣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佛再吩咐說,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的話,不要一心想求開悟,尤其是所謂的禪宗盛行,這個也是禪,那個也是禪,人人都想開悟,結果,都誤進去了,變成「唯益多聞」,道理懂得很多,越聽越亂。增長我見,我見越來越大,每一個人的本事都大得很。我見包括了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所謂見就是思想觀念,這是業力的根本。所謂修道成佛,就是修養到無我境界。
無我有兩種意義,一是人無我,一是法無我。人無我又分為身無我與心無我。父母所生的身體是暫時合和而生,我們的肉體只是暫時借用而已,時間到了,就衰老壞去,這是身無我。心的無我,我們的思想每分每秒都不停留,如水中的波紋,如天空的浮雲,隨時變去。一般學佛修道的人,比較容易瞭解人無我,可是,在自己的修行方法上和修持境界上,認為有一個佛可成,有一個道可得,有一個希求的觀念,認為道修成功了,有一個東西永遠屬於我的,認為我可以永生不滅,這屬於我見,把平常的我見,換成佛法的我見,換湯不換藥,還是落在我見之中,因此不能淨諸業障,不能調伏煩惱,不能入清淨覺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