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潘天寿《雁荡纪游诗》
相关推荐
-
诗致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2021年9月22日)
作者:赵梅阳 时间:2021年9月22日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是美术史学界在20世纪的末期广泛认同的"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 吴昌硕[0209]--承前启后 作者: ...
-
成为中国画大师的四个必要条件!
吴昌硕 花鸟 在当代画坛上,"大师"一词可谓十分时髦,甚至报纸.刊物等媒体上一些很没有营养的文章都充斥着这个词.事实上,大师这顶"帽子"不是随便戴的,不是口口声 ...
-
且凭书画慰劳人
自明清以来,"浙派"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地域绘画流派的概念,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特别是浙江近现代的美术大家们,更是赋予"浙派"以继 ...
-
金鉴才:吴昌硕和西泠印社
吴昌硕84岁在西泠印社锦带桥上留影 "我觉得西泠印社有一个非常宝贵的传统,就是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吴昌硕跟西泠印社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题目,但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题目.讲讲很轻松,要去实践起来很沉重 ...
-
杭州孤山俞楼
俞曲园纪念馆位于孤山南麓,是由晚清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成,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楼主俞樾,是晚清成变卓著的朴学大师,学识渊博.造诣颇深,曾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受骋出任杭 ...
-
1923年,26岁的潘天寿时任上海美术专...
1923年,26岁的潘天寿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一天,在好友诸闻韵的引荐下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吴昌硕.此时吴昌硕已年近80岁,大名鼎鼎,是德高望重的画坛领袖,但在潘天寿的印象中,他却毫无名人的架子,平 ...
-
读潘天寿《关于构图问题》
时间如舞 2016-04-25 23:46:33薄薄一小本,可为国画初学者入门之用.先生在此书中寓理论于图例,将"起承转结.虚实疏密"构图要旨娓娓道来,可谓深入浅出,有暮鼓晨钟之效,且书中对后辈敦敦教 ...
-
潘天寿论画,入木三分!读之受益终生
1963年潘天寿给国画系花鸟班学生上课 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 --论画残稿 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度愈高,其意义愈深, ...
-
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系列作品,美不胜收,与君共赏
二十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是一个关乎民族文化存亡的大问题,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各界的讨论. 潘天寿 <灵岩涧一 ...
-
【阅读悦读|图说】倪熊《西子湖畔,青砖小楼,传统而现代的潘天寿纪念馆》
[阅读悦读|摄影]陈二虎<生命的伟力,大美松树山> 图文/ 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景云村一 ...
-
清且涟猗 ||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窗 外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周瘦鹃的散文在文学史上虽少提及,但他的<听雨听风入雁山>,却是散文阆苑中不可多得的一 ...
-
《三国演义》最顶级的智慧,你若读懂,受益终身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作者:洞见·麟郎 在评论家的笔下,<三国演义>是一部经世治国之书,更是一部有情有义之书. 它讲述着家国大事,更蕴含着世道人心. 鬼谷子曾言:天地之化,在高 ...
-
【豆芽荐读】贾平凹:远瞻
远瞻 贾平凹 这是一位老者,满脸沧桑,望着远方.他或许看着那条路,他是从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看着那条河,逝去的岁月像河水一样流过去了:或许看着那一片家园,家园里花红草绿,炊烟直长,鸡鸣狗叫,孩子们 ...
-
《天道》原著作者作品的几点感悟,读过不信你没有收获!
<天幕红尘> 1: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与感情帮人,一定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否则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别人也未必信.就比如全部人把希望落在了叶子农身上,他也是在考虑一晚上觉 ...
-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至道汇 今天 瘀血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 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