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瑶||陶公祠游记

陶公祠

我家在安徽池州东流,它是座千年古镇,鱼米之乡。这里曾有家户喻晓的诗人――陶渊明,那天我便去陶公游玩。

走近陶公祠,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立即进入了眼帘,它巧妙地遮挡住了陶公祠的美景,使人十分好奇。这时从远处走来的风姑娘缓慢而轻柔地擦去我脸颊的汗滴,豆大的汗滴渐渐消去脸上是阵阵凉爽。

进入了陶公祠,渐渐可以看到陶渊明的遗产――陶公院。这时,管理工人打开了陶公院的门,而我被陶公祠后门外的美景吸引走到了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物,宁静美丽的后院。

后院没有墙围着可以尽情欣赏满眼的绿色森林,这里的树木枝繁叶茂,根深本固,枝叶反射出太阳光与彩,美伦美奂,是说不出的动人,地上还有稀稀疏疏的蓝花和黄花,清新的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缕芳香。

天空也显得格湛蓝明朗,太阳绽放出的光芒,宛如一个个姑娘开心温和的笑脸。 我沉浸在其中,这时不知那个鸟雀大声的叫醒我,我才想起该做“正事”了,于是慢慢踏陶公祠的后门。

陶公祠

终于进入了陶公院内,谁知一进门便是一堵高大的凑巧挡住“客厅”的水泥墙,我惊讶极了,觉得自己眼花,可又是真实存在的,我带着这个问题,我进入了我右手边的房间。

在这里我是能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空空空”,这里家徒四壁除了墙就墙,可能是年代久东西有关系,或许像老师说的陶渊明一生贫穷,日不敷出。

左边的房间让我又惊喜又意外,这里跟右边房间截然不同,满眼都是古代名人的诗词和手稿,我欣喜若狂地看着眼前的诗词,只可惜不能把它从玻璃窗里拿出来看,诗词与画令人兴奋不已,看完后我看到这方间还有另一个门,便好奇的走近发现它是古代的红色圆形门,我走了进去……

发现这个门连着走廊,而走廊连着正殿,正殿前有红色的开着的古代门,踏入门槛,直接看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古人石像,我想着这百分百是陶渊明的石像,这也难怪一进门就有一堵石像必竟人们都很尊敬他,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陶渊明的家底很厚,祖辈都是当官的,可到了他一代就不怎么样了,陶渊明是个怪人,家里人给他找人当了官,不过多久他又因看不惯官场上那套(奉承讨好别人)上面的官人,后来他就不干了。

他太老实善良自己过得结巴,还把当官赚了的钱路上发给了穷人,可他种田却常闹旱灾水灾,屋子又被大火烧了,他更是穷苦。

看了右边的房间后我更是觉得他令人敬佩,不仅如此,在他最需要食物和钱财的时候,一位官人亲自来送大米和肉,让陶渊明跟他干,他却拒绝说:“我不会因为五斗米而折腰。”说罢挥手而去,因此他被世人称为“五柳先生”。

这时我来到走廊前观赏这满园的菊花。陶渊明酷爱菊花因此写下了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因如此东流的人们有许多家里都种有菊花,这里的菊花很是美丽,有鲜艳美丽的红色,有典型高贵的紫色,有纯洁如雪的白色……

宝塔

配上这外面的一圈嫩绿和不时的鸟鸣就好像自己来到了古代似的,心情也变得更加舒畅。当然东流古镇可不止有这些美景。

后来我又来到了五层的由青砖绿瓦建成的秀峰塔,当然它也有它的来历:古代的人们非常迷信,东流常常发大水,人们就以为是河妖在作怪,便派人建下这塔来镇河妖,因此这秀峰塔建了有好几百年。

我踏入秀峰塔,这里又窄又小,但想想没有任何机器设备的古代人能将塔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慢慢地我登上了塔顶,可能因当时的窗户都是用纸做的,日子长了纸经风吹雨打已经不存在了,有些危险,但我还是靠近窗户借窗子眺望远处的景色。

奔腾不息的长江犹如被风吹拂的蓝如透明的绸带飘落大地。这是傍晚,夕阳跳出来了,给透明的带子渲染上各种艳丽的颜色美丽极了,还有绿色光亮的树木做衬托更是美妙绝伦,所谓“红花虽然好,但要绿叶衬。”

这次游玩我满载而归,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故乡而感到自豪,可惜一年到头的外地游客没有几个,但我希望全国人都知道千年古镇――东流和陶公祠,来我家乡游玩。

刘佩瑶

本文作者:刘佩瑶

排版小编:明矾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

  • 献县单桥栏板(十)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献县单桥栏板(十)  编者按:单桥石桥附近原有关帝庙.药王庙.西大士庙(观音堂).东大士庙.佛爷庙.龙王庙.火神庙.奶奶庙.悦亲台.天 ...

  • 皖南行(二)时间:2020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昌市一瑶里古镇一梅岭古镇一石城村。今天我们开启了去婺源秋...

    瑶里古镇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我们驱车赶往瑶里古镇. 瑶里古镇,这里群山环抱,小桥流水,村里有很多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

  • 刘佩瑶||第一次滑雪

    二姨和二姨夫他们每年新年会带两个女儿去外地旅游,增长见识.也问我妈妈和小姨去不去. 她们当然说去,拜完年,上完坟,再出去长长见识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妈跟二姨.小姨关系特别好. 正好说岳西不仅有温泉,还有 ...

  • 刘佩瑶||读《螳螂捕蝉》有感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篇名叫<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发是:人不能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将会后患无穷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大意是,吴王想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 ...

  • 刘佩瑶|碎碎念

    女儿一直很喜欢数学,为了让她喜欢上语文,常常督促她多读书,多写日记,但她没耐心写长点的,还美名其曰地说,她这叫"诗",把她平常所写的只言片语,整理部分,以作鼓励,也是为她保存. ― ...

  • 唐多令---由陶公祠说起

    唐多令---由陶公祠说起 开发岂陶公,名人经济浓.竞翻修,博引翁童.各地争相寻迹建,成政绩,上高峰. 文化起新鸿,朝朝代代容.振民风,涛浪重重.梦激长需齐努力,兴胜境,德无穷. 唐多令---由陶公祠说 ...

  • 刘小云||涑水河畔温公祠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凭吊戚公祠​II舒德骑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凭吊戚公祠☆ ☆舒德骑 走进戚公祠,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肃穆庄严的浩然之气. 幼时读书,<民族英雄戚继光& ...

  • 陶公为自己做的祭文赏析

    自祭文 陶渊明 <自祭文>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为自己创作的一篇祭文.在这篇祭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情状.性格志趣和人生理想作了总结性的抒写.在作者看来,人要长有欢乐,必须乐天委分,也即顺 ...

  • 刘佩学:平生记(百十一)

    [总第139903期] 平生记(百十一)   作者:刘佩学 以为没什么事儿干了,也就自由了许多.其实不然,依旧有许多事儿需要去干的.即便看书也应该列计划,否则翻了三五页就会停下来的,惰性使然.锻炼更是 ...

  • “万安山”晏公祠、地藏殿

    地址: 海淀区四季青镇万安山南坡 级别: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明正德七年(1512年)太监晏宏所建,清康熙四年 (1665)重修. 内容特色:晏公祠.地藏殿,原名"道统庙",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