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语教育:利用肠道菌群分析辅助孤独症诊断还需理性看待

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儿童言语及智能发展的机构康语教育(也称“康语”)就NM101-计划表示,通过对孤独症肠道菌群的分析作为自闭症(官方说法称为“孤独症”)的辅助诊断手段,这或许有望成为孤独症诊断的一个突破点,但是否真的可行,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

近日,专注于研发裸盖菇素(Psilocybin)和其它致幻剂的生物科技公司 (简称 Nova Mentis)宣布,在美国发起一项名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区分亚型来提高诊断结果”的调查研究,代号 NM-101。

NM-101研究计划在美国招募至少200名中重度ASD患者和至少100名健康人 ,并且对不同ASD亚型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基因组分析以获取肠道菌群情况,然后与年龄相符的健康人肠道菌群进行比较。

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能通过脑-肠轴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影响人类的神经发育与传导、情绪与压力、学习记忆能力、社会行为等重要的心理生理功能。并根据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不同于正常儿童,半数以上的孤独症患儿合并患有胃肠功能紊乱,且孤独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肠道功能的破坏程度有直接关联。 肠道内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能够通过迷走神经上升至中枢神经系统,与孤独症相关的行为学表象存在一定关联。

Nova科学咨询委员会的凯尔·H·安伯特博士说:“这种规模的研究将使我们能够利用机器学习,根据微生物组特征、基因组学和行为测试的表现,将患者群体分成几组。我们在这里的发现将有助于改进ASD诊断方法,使我们能够使用行为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来量化疾病的严重程度。”

研究数据将使NOVA能够开发ASD诊断指数,并协助公司设计和实施计划中的NOVA领先迷幻剂I期临床试验(Pilz 1013)。

作为康语教育教学研发总负责人,也是康语儿童倍速成长课程创始人杨梦丽,认为在孤独症研究领域有望通过对孤独症肠道菌群的分析作为孤独症的辅助诊断手段,这或许是一个突破点,毕竟现在的孤独症诊断系统只有行为观察的诊断而没有相应数据量化的支撑支持。

但是康语教育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运用孤独症肠道菌群的分析作为孤独症的辅助诊断手段,必须经过大量实验的验证,不能仅靠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毕竟肠道菌群紊乱也不仅仅在孤独症患者人群有异常表现,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

此外,肠道菌群紊乱究竟是孤独症的核心原因还是孤独症的发病症状,康语教育杨梦丽表示道,其结果尚未厘清,将其作为诊断手段可能欠妥。所以,这样的诊断方式也需经过谨慎又谨慎的一轮轮验证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