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选择谁都懂,坚持下去的没几个

之前看过很多教人做选择的文章,开始觉得有道理,后面发现这个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选择过于容易了,只要说我选什么就行,并不用马上为此付出代价。

正因如此,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做了选择,就等于做到了。

只需在大脑里完成的事,很容易造成认知错觉。

如何做选择,原理其实很简单,难在结果的标准不好衡量,因为每个人侧重的方面不同。

选择最基本的原理有3个:

第一,愿意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第二,希望得到的结果和收益,

第三,尽可能找到更多可选项。

比如,对待婚姻的态度,有人宁愿接受贫穷,也要嫁给爱情,有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

同样的事,决策的原理也一样,但对结果的判断标准却不同。

如何选择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你能接受什么,就选择什么,这个没有统一答案,也不是我们想讨论的重点。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能坚守选择。

无论你选择爱情还是物质都行,我们想说的是选择之后的事,日子总要过的,接下来该怎么过。

这个点思考的人比较少,因为它涉及具体的行为负责,对错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标准下判断,作为一个现实的思考者,我更关注用具体日常行为。

如果不涉及具体利益,人人都是伟大的思想家。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人,就是为一件不需要自己负责的事,拼命提建议。

这里牵扯到一个理念就叫”利益攸关“,建议别人买房,和自己真的买房,是两码事。

因为每个人喜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同,因为利益攸关的存在,因此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少听别人怎么说,只要是你自主的选择都是对的。

不用负责的建议,还没行动的选择,这些都是说说而已,不值一提。

我一般不会在意别人怎么说,道理就是这样,无论别人怎么说,你是最后的负责人。

在社群里,一般都是以启发思路为主,只提供环境判断信息,补充决策的条件,从不替代别人做选择。

我只看重两点:

1,是不是自主选择,2,能不能坚持选择

由此得到两点思考:

1,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2,你不需要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你只需要坚持你的选择。

第二点很重要,有些人生怕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决策理由,特别想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其实大可不必。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受益,这个时候他们不理解,对你是好事,减少很多竞争。

你选择对了,就会因此而受益,跟别人认不认可并无关系。

好选择容易做,只难在坚持做。

这句话又该怎么理解,因为在选择的时候很容易被影响,所以会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我选择上北大,但是为了能上北大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不是说一句话就能做到的。

我选择努力行动,但是面对每天的辛苦付出,看不到反馈时候的落寞,不是说一句话就能做到的。

人人都说好好读书,坚持学习成长,但是真正能坚持永远是少数派。

人人都说做正确的事,真正坚信并且践行长期主义的人很少。

比如,有人找我说:堂主,你的读书会才是真正在读书,不像其他整天拿一些成功案例吸引加入。

面对这样的话,我有时候挺无奈的,其实我们只是回归读书本身。

认认真真读书,用读书启发思考,坚持读点好书,这些都是每个愿意学习的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因为市场环境的混乱,我们反而显得另类了。

速读的人看不上我们,还有人会问看这样的书有什么用,我们只是在用最简单的常识看问题,尊重基本的学习规律而已。

上学的时候,一年每个科目才学一本书,小学6年读完300多本书,如此专业的教育系统,为什么不让学生用速读30分钟读完全部的书,干嘛要用那么笨的方法,几天才学一篇文章。

1天3顿饭,100天300顿,也没有人在一天把300顿饭全部吃完。

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的原因,消化不完的话会被撑死。

如此朴素的基本规律,被很多人遗忘,弄的面目全非,而我们只是回归常识。

做你该做的事,花一辈子的时间,坚持做正确的事。

很多知识,读完一本基本教材,你都比网上很多大V懂的多,不必在等他吃完,再一点点吐出来吃一遍。

想想都恶心,我还是愿意吃,那些原始干净的食材,虽然要自己花时间烹饪,为了美味的真知识,一切都是值得的。

选择对的事容易,坚持做对的事很难。

吃别人的菜容易,失去自我处理食材的能力,你会损失更多。

··················END··················

为自己做点事,一起强力研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