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主要有:
1.肛垫下移学说 肛垫位于肛管的黏膜下,由静脉、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起着肛门垫圈的作用,协助括约肌完全封闭肛门。正常情况下,肛垫在排便时被推挤下移,排便后可自行回缩至原位;若反复便秘、妊娠等引起腹内压增高,肛垫内正常纤维弹力结构破坏伴有肛垫内静脉的曲张和慢性炎症纤维化,肛垫出现病理性肥大并向远侧移位后形成痔。

2.静脉曲张学说 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直肠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任何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久坐久立、便秘、妊娠、腹水及盆腔巨大肿瘤等均可阻碍直肠静脉回流,导致痔的形成。此外,长期饮酒和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可引起静脉周围炎使肛垫肥厚,营养不良可使局部组织萎缩无力,这些因素都可诱发痔的发生。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1.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
2.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感染时才出现疼痛。
3.内痔分为4度。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可出现疼痛不适、瘙痒,其中瘙痒常由于痔脱出时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后三度多成混合痔。

治疗方针
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需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痔、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瘘等时采用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治疗静脉曲张的药物。
2.注射疗法对Ⅰ、Ⅱ度出血性内痔效果较好;将硬化剂注射于黏膜下层静脉丛周围,使引起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从而压闭曲张的静脉;1月后可重复治疗,避免将硬化剂注入黏膜层造成坏死。

手术治疗
1.血栓性外痔剥离术适用于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疗后疼痛不缓解或肿块不缩小者。
2.传统痔切除术即外剥内扎术。
3.痔环切术(Whitehead术)教科书上的经典术式,易导致肛门狭窄,目前临床很少应用。
4.PPH手术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
日常护理
1. 避免久坐久立,常做提肛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3.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注意孕产期保健;注意下身保暖;
4. 自我按摩;睡前温热水(可含高锰酸钾)坐浴等。
5. 及时用药。
饮食调理
1.手术当日宜进流食,如:牛奶,蛋汤,米汤等。但不宜吃鸡汤等含油脂较多的汤汁。应使患者在术后第1~2天左右排便。
2.术后第2~4天,宜进少渣的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混沌及水果等,并鼓励患者按时排便,避免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引起便秘。
3.术后第5天起开始普食,宜食高营养滋补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但在术后第7~10天内不宜多吃含纤维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