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积累】一字一诗一成语 (3)
字
这是“中罪桎梏”的“桎”字,读作zhì,本为形声字。①是小篆的形体,为“从木,至声”的形声字。②是楷书的写法,与小篆完全一致。
《说文》:“桎,足械也。”也是说:“桎”字的本义为“脚镣”,如《周礼·秋官·掌囚》郑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也就是说:锁在手上的手铐叫做“梏”,锁在脚上的脚镣叫做“桎”。古代“桎梏”常常连用,如《后汉书·钟离意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也就是说:钟离意于是在路上解下了囚徒的刑具。因为桎梏是锁住人的刑具,所以“束缚”、“约束”亦可称“桎梏”,如《庄子·德充符》:“……以是为己桎梏邪?”大意是:把这个当作束缚自己的东西吗?
诗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鉴赏重点:
1、叠字的使用:“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
2、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
3、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成语
不赞一词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解释】: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示例】: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误用】: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练习者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大家应该知道此处“赞”不是称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