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为啥老复发?间歇期太任性!间歇期各类型啥经方治?均送药方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527期

#非常病例#为什么很多人的痛风总是反复发作,先不说痛风者好了伤疤忘了痛,只要不发作不痛,进入间歇期太任性。就是西医还是中医临床的 研究也是多着眼于痛风急性期和慢性期痛风性肾病的辨证论治,因为这两个阶段的患者症状明显,痛苦甚多,不管是患者别人还是诊治的医生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重视不行啊,疼痛难忍、行走不便,片刻不能等。

但是对于痛风间歇期,为什么辩证用药的研究比较少?因为处于间歇期后,痛风人不痛了,症状减轻了,能吃能喝能走路,工作学习都不耽误了。而且间歇期时间也长(病程长),患者也不去医院,这就让患者和医学研究者双双都忽视。

可事实呢?

痛风处于间歇期时,属于急性期向慢性期的过渡时期(当然管理好控制好的人甚至能恢复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的重要时期,更是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去积极治疗有效控制复发,控制疾病的发展进程,那必将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复发周期原来越短,程度越来越严重,将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那如果痛风间歇期,不想吃西药的话,都该用什么中药治疗呢?

今天的科普文章,就深度解读一则医学人员对于不同证型痛风间歇期的中药治疗方案,同时与西药方案疗效对比的医学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处于痛风间歇期不想让痛风发作的人找到好方法。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结果,也不枉今天科普文章比较长,需要约十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更值得自己收藏——因为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痛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间歇期的中药治疗方法,至少是个思路。

你的痛风间歇期属于什么证型?

痛风间歇期的中医分型,今天这个临床研究是在三个副主任以上资质的中医科参照相关文献指定的,并将痛风间歇期分为三个证型:

1.痰湿阻滞型:

症状表现为:平素局部关节轻度胀痛、皮肤紧绷,伴头晕,胸脘痞闷,肢体困重,舌胖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痛风发作时,关节肿胀酸痛明显,硬结不红;或湿从热化,红肿灼热疼痛明显。

2.痰瘀互结型:

症状表现为:平素局部关节硬肿甚至畸形皮肤色暗;伴随头重头痛,胸闷呕恶,肌肤甲错,舌暗苔腻,脉滑或涩。

痛风发作时关节刺痛难忍,活动障碍,皮肤不红。

3.气滞血瘀型:

症状表现为:

平素自觉局部关节空痛,没有红肿硬结;可伴有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不思饮食;遇到劳累可加重复发,关节麻木疼痛,但痛得不剧烈严重,局部漫肿无结,皮温稍高。

痛风间歇期都用啥中药治疗,与西药相比哪个疗效好?

为了得到上述三种痛风间歇期证型用中药治疗的疗效并与常见西药治疗的疗效差异,研究人员选取了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痛风间歇期患者共120名,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名。

研究组:男性患者47名,女性患者13名,平均年龄为41岁左右,其中痰湿阻滞型25名,痰瘀互结型20名,气虚血瘀型15名。

对照组:男性50名,女性10名;其中痰瘀互结型17名,痰湿阻滞型26名,气虚血瘀型17名。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唱过口服碳酸氢钠片、别骗凌春治疗。

研究组:

痰湿阻滞型:口服二陈平胃散加减治疗,组方(详细组方可关注@中医科院博士后回复“0822”有惊喜,下同)由茯苓、陈皮、苍术、白术、厚朴、法半夏、白芥子、松节、桂枝、徐长卿、甘草组成。

痰瘀互结型:口服双合汤加减,组方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茯苓、党参、法半夏、乳香、没药、白芍、陈皮、香附、白芥子、甘草组成。

气虚血瘀型:口服四君子汤合圣愈汤加减,组方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川芎、当归、白芍、陈皮、鸡血藤、木香、甘草组成。

上述三种证型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每天保障饮水2升以上。

上述各组均治疗1个月。

疗效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尿酸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治愈:关节症状消失,血尿酸水平降到正常。

显效:关节等症状有所改善,血尿酸水平接近正常范围。

无效:关节等症状无改善,血尿酸无明显变化甚至升高。

治疗结果:

痰湿阻滞型:研究组:治疗25名,治愈15名,显效9名,无效1名。

对照组:治疗26名,治愈7名,显效9名,无效10名。

痰瘀互结型:研究组:治疗20名,治愈11名,显效7名,无效2名。

对照组:治疗17名,治愈4名,显效6名,无效7名。

气虚血瘀型:研究组:治疗15名,治愈8名,显效5名,无效2名。

对照组:治疗17名,治愈1名,显效5名,无效11名。

治疗前后血尿酸的降低疗效:
治疗前后各证型相对于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低水平显著多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

研究组都没出现不良反应,但对照组共出现18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皮疹、腹泻、头晕、乏力、贫血、食欲不振等。

上述各个维度的治疗效果都显示中药的疗效好于传统西药组。

痛风间歇期病机脾虚为本,致病之本为湿、痰、瘀,可治以健脾利湿化痰祛瘀通络

痛风间歇期和急性发作期的不同之处,急性发作时有关节红肿热痛,而间歇期主要为高尿酸血症,这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太少导致。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生化基础,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作为独立因素也可以导致脂代谢紊乱、血粘度增加、血管组织炎性损伤,而这些病理因素互相交结又不同程度影响尿酸排泄,均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所以从西医角度,控制间歇期尿酸水平,可以减少痛风发作,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但西医降尿酸的一线药物别嘌呤醇、非布、苯溴马隆等要不副作用大,让患者谈药色变,要不价格昂贵,很多人消费不起,同时研究中也采用了碳酸氢钠的方式碱化尿液以促进尿酸排泄。

前几天的文章,我们介绍过,碳酸氢钠产期明显,导致腹胀,还能增加钙盐结石的形成。所以现在临床的一线碱化尿液制剂为枸橼酸盐,我经常介绍的正小健电解质泡腾片就是一种枸橼酸钠钾辅之以多种维生素等来减缓对肠胃的作用。

中医认为痛风为痹症,历节等。

间歇期痛风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容易酿生湿浊,凝聚成痰,日久化瘀,这样湿痰瘀流注于肌腠经络,复感外邪,就容易突发为痛风。

所以间歇期痛风的病机为脾虚,致病之本为湿痰瘀互结,治疗则以健脾利湿助运,化痰祛瘀通络为原则。

可是不同体质的盛衰偏颇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也不同,所以根据症候特点可以分为不同证型,这个研究分为痰湿阻滞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三个证型。

而且痰瘀互结型的尿酸都比痰湿阻滞型和气虚血瘀型,说明这个类型湿痰已聚,阻滞脉道进一步影响气血周流,血行不畅逐成湿痰瘀三者交相为害,污浊聚增为患。

气虚血瘀型的尿酸高于痰湿阻滞型,表明这个证型脾胃功能受损严重,升清降浊功能较痰湿阻滞型更为失调,体内浊毒难以排泄。

上述解读,说明不同证型间尿酸水平不同于体质证型有关系。

这就为针对不同证型采取不同治法和方药提供了依据。

痰湿阻滞型,主要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加味通络止痛之品,方选二陈平胃散加减,法半夏、茯苓、白术、白芥子用以健脾祛湿、祛痰消痞;苍术、厚朴、陈皮用以燥湿温中、下气消痰;松节、桂枝、徐长卿用以活血温经、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痰瘀互结型,主要治以活血化瘀祛痰为主,加味健脾星期之品,方选双合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白芍、当归、乳香、没药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党参、茯苓、陈皮、香附、法半夏、白芥子可以健脾利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气虚血瘀型,治以健脾补气养血为主,加味行气通络之品。方选四君子汤合圣愈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用以益气补中、健脾利湿;熟地、川芎、当归、白芍用以滋阴补血。活血行滞;陈皮、木香、鸡血藤用以行气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如果在用中药治疗间歇期各型痛风,再辅之于枸橼酸制剂正小健碱化尿液多排尿酸降低血清尿酸预防尿酸盐结晶沉淀,就更好了。


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也许高,痛风不再犯。


更多关于口腔扁平苔藓的干货科普,可订阅专栏《与口腔扁平苔藓说byebye》。

尿酸高、痛风,不吃药降尿酸,非药物降尿酸远离痛风,请订阅专栏《解码尿酸高痛风,送中药辩治20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