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戎马百战忠魂,粟裕大将夫妇纪念铜像在上海揭幕落成 2025-08-29 01:04:28 作者:颜宁 晓宇 良慈 粟裕大将夫妇纪念铜像粟戎生、李曼俊夫妇、粟惠宁等在铜像前合影2020年10月12日上午,粟裕大将夫妇纪念铜像在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揭幕落成。粟裕大将的家人、新四军老战士、众多革命后代、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师、六师分会代表、福寿园集团、青浦区民政局代表百余人出席了揭幕仪式。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作为新四军的重要指挥员,粟裕大将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率部创造了韦岗战斗和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天目山三次反击战等光辉战例,开辟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和苏浙皖新区,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秋的不朽功绩。粟裕大将像高2.3米,青铜整体铸造,由福寿园艺术创作中心团队历时3年完成。将军一身戎装,目视远方、意气风发,眉眼间流露出大军统帅在前线指挥时气定神闲、百战百胜的气度。陪伴一侧的夫人楚青同志眼神中充满着爱慕与关切,展现出两人于战火中相识、相濡以沫,白首不离的革命情谊。粟裕大将的长子粟戎生在现场表示:我父亲生前的意愿是离世后要和过去的战友们在一起,新四军广场纪念墙上刻有7700多新四军指战员的英名,与过去生死与共的战友在九天之上共叙战斗情谊,是他们两人一个很合适的归宿。粟戎生代表家人,将粟裕大将和夫人楚青生前佩戴过的手表、粟裕大将的眼镜以及一对“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的折扇,捐赠给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众人随后共同到新四军广场举行缅怀仪式,向陈毅元帅、叶挺将军敬献鲜花,回顾新四军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先烈先辈。赵朋洋编辑 赞 (0) 相关推荐 新四军的三位副军长都是谁,一位大将两位牺牲,没有粟裕 新四军的三位副军长都是谁,一位大将两位牺牲,没有粟裕 淮海战役前,陈毅为何被调去中野?是被迫让位,还是另有原因? 共产党民心所向,国民党败相已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纷纷庆祝这得之不易的胜利,期盼着国共和谈,不再发生战争.蒋介石三次向共产党发电,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商讨"和平建国&quo ... 粟裕带出的新四军第一师,后来发展成哪个军,军长都有谁 粟裕带出的新四军第一师,后来发展成哪个军,军长都有谁 独一无二的红色子弟,开国将帅子女的名字都那么有寓意 刘伯承之子刘太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毛主席部署,刘伯承率领129师挺进敌后,依托太行山,建立根据地.1939年,夫人汪荣华生下一子,刘伯承说就叫他刘太行吧. 刘伯承有刘太行,左权有左太北.194 ... 半生戎马半文博——新中国成立后故宫首任院长 吴仲超 1974年,吴仲超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国明清工艺美术展上向观众介绍展品.资料图片 吴仲超(1902-1984),上海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法科大学政治经济专科,1945年至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秘书长 ... 半生戎马半文博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9日 11版) 1974年,吴仲超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国明清工艺美术展上向观众介绍展品.资料图片 [大家] 学人小传 吴仲超(1902-1984),上海人. ... 【学生习作】马赫迪:半世纷争,回首望去一场空 --林冲、宋江人物比较 半世纷争,回首望去一场空 --林冲.宋江人物比较 2018届22班 马赫迪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林冲 ... 一代战神戎马半生:被“软禁”长达33年,被迫纳妾生下4位科学家 曾经,在我们这片国土之上,经历了无数个凄惨的岁月,甚至险些沦丧.敌人所到之处,无不战火纷飞,幸好我们挺了过来.抗战中,如果不是英雄豪杰的带领,如果不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很难说我们当下人能享受到如今的美 ... 父亲的戎马半生 原创:闲人老马 我没有父亲的履历,只是在<战火中的摇篮>一书中,在里面的校友名录中,看到了关于他的介绍,现把他转业前的经历摘录如下. 父亲于1926年出生,曾任本村儿童团长,1941年在荷 ... 京剧戏曲艺术片《盗御马》1980 裘世戎 京剧戏曲艺术片<盗御马>1980 裘世戎 秦翰:宦官中的异类,不但戎马半生,还有勇有谋、战功赫赫 提到宦官,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个群体的印象都不会太好,毕竟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祸国殃民的宦官.举例来说,有篡改始皇帝遗诏妄图自立的赵高.北宋末年屡战屡败却一直不愿让出兵权的童贯.明朝时媚上欺下蛊 ... 【致敬八一建军节】周德国 || 戎马半生,脱下军装我仍然是革命的“一块砖” ▲ 关注 广东诗人,寻找惬意诗生活! 本专辑刊头书法为陈宜浩老师所题 周德国,男,汉族,1968年5月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1986年11月入伍,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知名 ... 短文学:戎马半生归来,花前醉,月下眠 文 | 鱼圉圉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人在宇宙天地自然面前是渺小卑微的.可我觉得人在困难和现实面前同样显的渺小卑微甚至无助. 有的人用尽全力还是无力改变结局,被现实的枷锁囚尽了所有的锋芒,无论怎么用力呐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