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纪念 | 父亲的菜畦
ather's Day
父亲节
这个父亲节,他已离开我们一年了,想为父亲写点东西,可怕我再次沉浸于那种伤感中;也怕陷入对父亲深深的自责中;更怕我无法控制住我的情绪。今天就把这篇写于10年前的文章献给老父亲作为纪念,也为一个儿子保存将来献给儿子的记忆……

推开乡下老家的院门,一阵阵瓜果蔬菜飘香的味道就扑鼻而来,一个月不见,父亲的菜畦就已经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了。
在这钢筋、水泥筑成的现代城市里,即便是城郊结合部,随着灰色建筑的泛滥,除去农田外难得见到大片的绿意,何况是在一处住宅内。乡下老家的这处住宅承载着我的童年、少年的梦想,是我玩耍、成长的乐园,可以说与我同龄。

父亲十八岁参军,参加工作几十年后,他仍然有着特殊的“恋土”情结。在他55岁上因特殊原因,离开了工作岗位,提前离休回到了老家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经过申请,在村内一处荒弃的土地上盖起了方圆有近1亩,足够我们众兄弟姐妹住的庭院,那个时候批住宅地还是比较容易的。
房屋是坐北朝南,正对房屋的前面有一条用废弃砖块砌成的近50米长的人行道,房屋前面约150平米的平地上,父亲找人用水泥、炉渣专门进行了硬化和平整,这是我们儿时活动的场所。东西两侧是大园庭,有果树、梨树、枣树、桃树、杏树、樱桃树等几十棵树。庭院四周原先是用土夯打的墙,随着年代的磨损,墙壁破损严重,后来父亲用树枝、榆树滕条围成了篱笆,在西南角沿着篱笆长满编条、豆角和喇叭花。庭院东,父亲精心种植了玉米、向日葵、土豆、红薯等粮食。庭院西,父亲将其划分成了四块,每块地周边都设置了约30公分宽的地垄,地内种有茄子、西红柿、黄瓜、香瓜等时令蔬菜。房屋后面是一条通道,父亲在此挖了地窖、修建了专供上屋顶用的砖石台阶,屋后的通道上长有十几棵杨树、槐树,树干是一人无法抱过来,树冠已将后院上空完全覆盖了。树上缠杂着杨角,在那粮食紧张年代,杨角结满树枝、槐花飘香,我和邻居孩子们抢着爬上树争着摘,吃得满嘴留奶。还有那地里烧烤的青玉米,香味扑鼻。糖拌煮山药,令人直流口水……
一晃40年过去了,随着子女们立业、成家,昔日嬉闹欢腾的院落逐渐少了几分喧嚣,偌大的院落成了父母两人的世界,院墙斑驳破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除零星地对房屋进行过修缮外,多少年来,父亲一直未对庭院进行扩建,院落一直保持着当初的原貌。唯一不变的是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地培育、伺弄着他的菜畦。

如今八旬的老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精神却不差当年。按说每月他的离休工资足够他和母亲安度晚年了,但他却是不得闲的人,平时除看看报纸、电视新闻外,其余时间都见他在院内菜畦忙碌。多年来,他买的菜籽花的钱早已超过了蔬菜产量的好几倍,但他仍是乐此不彼。
春天是令人慵懒的好时光,天刚亮,吱吱喳喳的鸟叫声充斥于庭院时,父亲已早早起床,在院里整理起他的菜畦。只见他用撅头吃力地把板结的土层翻松、拍碎,整平,偌大的院落那对一个壮年劳力来说也不是件轻松的活,何况是年迈的老人呢。但慢活也出效果,等把土层全翻松后,父亲又挥动铲耙把杂草、碎石全部清理出来,履着松软的泥土,均匀地调好了几垄菜畦,等待着春天第一场雨水的到来。

菜畦调成,随后便是施肥、撒籽、插秧,接下来的日子,父亲更是每天早早地蹲在园子边上,看他的菜籽发芽了没有,一颗颗地数着棵数,一天早晚两次地浇水从未落下过。六月份,菜畦地里开始热闹起来,先是豆角长出了蜿蜒的触须,父亲买来了竹竿将它们高高地架起,接着是黄瓜、西葫芦的藤蔓也开始到处“游走”,父亲又找来了木棍条,一根根插在每株秧子的边上,用草绳小心地绑起,生怕折断那鲜嫩的藤丝。老父亲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一切,而菜畦也很给他面子,临到夏天,庭院里绿色成荫,小的绿辣椒、紫色的矮茄子、未变红的青西红柿,清清淡淡的芫荽幽香,一派生机盎然。我分明能看到那一簇簇、一片片叶脉、藤蔓、花朵、果实上到处写满了爱。

等到第一个西葫芦长成后,父亲会催母亲给我们打电话,品尝他的劳动成果。每次回家,特别是菜畦地结果时,父亲都要亲自为我们摘下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新鲜菜蔬。走时还要为我们准备一大包,尽管嫌麻烦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也不好意思推辞。没有亲自伺弄过田地,就不知道做农活的辛苦,每当我尝着父亲亲手施肥种植的新鲜蔬菜时,才知道那凝结着父亲多少辛劳和汗水,那可是老父亲的一片心啊。父亲栽种菜地,出于对于泥土的亲情,一方面是为了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活动筋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自家厨房提供天然绿色蔬菜。
日子流水一般地流过来,又流过去,但不变的是父亲那片菜畦所带来的感动。炎炎盛夏之际,夕阳西下,坐在这满眼绿茵茵的庭院里,一阵清风吹来,带来一丝凉爽和清香。向日葵弯下腰,桃杏摇着头,菜瓜左右摆,构成了一幅休闲的生态绿色图。乐当瓜架菜畦老翁的父亲醉心于此,始终保持着乐观、良好的心境,浑身散发出庄稼人的随意与温厚。菜畦里饱满的心事是从一粒粒种子开始,而红尘中的我们却为着太多的名利、太多的虚荣而耿耿于怀。看着父亲在菜畦的自得其乐,想到工作中不快、所受的挫折,心中的那份浮躁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2009年9月首次刊登于《人民铁道报》)
我最爱的人,祝您和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