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症

(0)

相关推荐

  • 辩证合方

    ​辨证原则四:合方原则 就是同时存在两个明显的证型,那就两个方剂合而用之. 例:脉为阳,证见胸满胁痛,同时还有汗出.恶风.这就是既有少阳病,又有太阳中风,那么就将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为一方,即是柴胡桂枝 ...

  • 《伤寒杂病论》“辨六病”方证集(第一篇)

    老中医理度居士 第一篇 阳病类 第一章 太阳(单一)病类方证 (一)桂枝证类方证 1.桂枝汤方证:(太阳) 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表虚证.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 ...

  • 《伤寒杂病论》“辨六病”方证集(第二篇)

    老中医理度居士 第二篇 阴病类 第一章 太阴(单一)病类方证 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满,若下之,必心胸下结硬. 辅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 ...

  • 【方歌】张仲景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

    前言: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

  • 清宫御医三代祖传实践总结本《雷炎千方症断》中医传承重要依据

    清宫御医三代祖传实践总结本《雷炎千方症断》中医传承重要依据

  •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

    前言: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

  • 方症实录:消风散治疗荨麻疹

    门诊实录:消风散治疗荨麻疹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大夫,我这老痒了,很难受,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不这么痒了啊",患者进门就开始诉苦.患者姓杨,64岁,哈尔滨退休,随闺女来京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半夏,人参麦冬草米加: 清热益气养阴津,气阴两伤效堪夸.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牡蛎泽泻散

    蜀漆葶苈子,捣末海藻均. 组成: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瓜蒌根. 功效:逐水清热,软坚散结. 主治:膀胱湿热证.症见腰以下水气壅积,可见膝胫足跗皆肿,或伴大腹肿满,小便不利,舌红,苔黄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豉劳复方,邪热扰胸运不良: 栀子豉汤除烦热,宽中下气枳实当. 组成:枳实.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主治:热扰胸膈兼气滞证.症见心中懊恼,胸膈痞满,食少纳呆,舌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加味人参汤,恶寒脉微同血亡: 姜附参草同煎入,益气生津并回阳. 组成:炙甘草.附子.干姜.人参.功效: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主治:心肾阳虚阴损证.频繁吐利后利止,恶寒而脉微. 临床运用:临床上主要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霍乱吐止利已无,脉微肢厥冷汗出: 草附干姜回阳气,阴竭急加胆汁扶. 组成:炙甘草.干姜.附子.猪胆汁. 功效: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主治:少阴阳虚格阳阴损证.频繁吐利后,无物可吐且无物可下,伴见汗出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