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混乱的北宋:党争、理学与王安石变法
相关推荐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四十三章:王安石变法
宋朝的内政如此腐败,外患如此紧迫,改革运动的兴起,这是当然的一种趋势.王安石便是应时而生的一个人杰.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生于1021年,殁于1086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政治家.他从政的时间,正 ...
-
【关学故事】“明州狱案”中的张载
在张载为期不长的官场生涯中,虽未遇刀光剑影.环生险象,也绝非一帆风顺.官场风云历来吊诡莫测,时刻都有惊涛骇浪,即便不结党营私,也难以独善其身.1069年便是张载政治生涯中的"堰塞之年&qu ...
-
《龙文鞭影》卷三 七 阳 轼攻正叔 浚沮李纲
<龙文鞭影>卷三 七 阳 轼攻正叔 浚沮李纲 轼攻正叔 浚沮李纲 [拼音]:Shì gōng Zhèng shū Jùn jǔ Lǐ Gāng [人物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文 ...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影响苏轼的一生?
历史上称为"乌台诗案",大概内容就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张变法,触及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苏轼对两派持中间态度(即抗拒司马光的守旧派,又指出变法派在实施新法的漏洞, ...
-
【史海钩沉】司马光和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由北宋神宗主导.宰相王安石负责推行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这场变法开启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结束于宋神宗去世时的元丰八年( ...
-
元祐更化,拉开北宋党争大幕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46,<宋朝史话>连载14(点击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宋神宗死后,以太皇太后高氏和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废罢新法.恢复旧法制的活动,因为是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所以后来被称 ...
-
北宋前期的党争:刘皇后成为摄政太后的“上位史”
<大宋宫词>刘皇后剧照 天禧三年(1019)宋真宗病危,他身边的刘皇后早就开始谋划夺权.对于刘皇后来说,国家最高权利阶层的更新换代是最好的夺权机遇,但是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实力,因为想不让文武 ...
-
北宋《三经新义》:是从空谈到实用,还是王安石的党争的开始
熙宁八年,北宋科举的"新教材"<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三经新义>的出现,代表着北宋文人的选拔和政治风向即将从"空谈诗文"到"文 ...
-
北宋第七位皇帝 赵煦激化新旧党争 朝廷日益动荡
赵煦(公元1077年---1100年),原名佣.神宗第六子,神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5年. 赵煦曾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神宗于公元1085年3月戊戌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q ...
-
一群北宋牛人毁于党争
当22岁的宋神宗赵顼与49岁的王安石经过一番深谈之后,他们共同开启了大宋的变革时代. 这是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跻身执政之列,开始颁行新法.尽管此后围绕新法的施行演变成朝 ...
-
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 作者广搜博采,并经过坚实的史实考订,对国民党自改组."容共".&qu ...
-
南宋国祚153年,为何南明短短18年就被清朝灭亡?专家:亡于党争
熟读中国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南宋和南明是两个极为相似的政权,它们都是遭受入侵以后,在南方形成的中原政权.但是也往往会产生疑问,为何南宋国祚(zuò)长达153年,为何南明短短18年就被清朝灭亡?相比于 ...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新旧党争,苏轼为何因一道奏折而被贬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 ...
-
李商隐深陷党争无法自拔,以至穷困潦倒,写下一生中最凄凉的诗
在中国历代王朝的朝堂之上,党争从来都是存在,只是对整个政权兴衰的影响相差极大,如果皇帝强势,党争便是皇帝控制朝廷的助力,但是如果皇权孱弱,那么党争便会影响整个政权的稳定,甚至是将政权推向那覆灭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