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人生》退休生活(十二)

我退休之后,还参加了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我继续承担为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讲课的任务。同时,还应邀为省、市、县有关党政机关、省城一些高校以及《山西国学大讲堂》、《省科技馆星期日讲座》等群众文化普及场所讲课。主要内容涉及理论学习、文化建设、入党培训、写作知识等。而讲得最多的,是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相关的题目。这说明,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广大干部群众非常渴望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对《论语》等文化经典抱有越来越高的热情。

2009年4月11日上午,我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作了“孔子人生哲学的启示”的讲座,听讲者多是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有一些国学爱好者。我没有想到的是,讲座之后的互动如此热烈。我从中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渴望,看到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也看到了我国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我也非常愿意和青年学子们在一起交流探讨,他们的提问激活了我的思维,我仿佛也年轻了许多。

2009年4月11日,我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作“孔子人生哲学的启示”讲座

学生代表主持讲座

我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场面

大学生提问

大学生提问

下面,就是由《太原亚伟速录科技有限公司》速录,经我稍加整理后的互动全文。

学生:老师你好?你刚才说孔子诲人不倦,是不是中国人就好为人师?

贾陆英:这是两个概念。好为人师是在众人面前卖弄自己,诲人不倦是作为一个老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如何教育学生成才,要有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这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

学生:你刚才说孔子讲的“三十而立”,就是要立于礼,遵守社会规范,包括现在社会上的潜规则吗?

贾陆英:潜规则不能叫社会规范。我们所说的潜规则,是一个贬义词,通俗一点说,就是摆不到桌面上的事情,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所以叫潜规则。社会上,无论在那个领域,都通行着一些潜规则,这是社会的不正之风,社会的黑暗面,我们应该努力去逐渐地减少它。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向潜规则低头。虽然现在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很难,但是,只要大家都自觉地按照全社会认可的社会规范,例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二十个字,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去做,自觉地抵制那些摆不到桌面上的,见不得人的潜规则,风气就会好转。我们要有这个信念和信心。

学生:我想问一下,在社会中看到不公平的现象,也要不怨天,不尤人吗?

贾陆英:我们看到不好的事情,发表自己的主张、伸张正义,这和孔子讲的不怨天,不尤人,是两回事。不怨天,不尤人,是指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等等的时候,不要只是强调客观原因,要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多充实和提高自己,强调的是自立、自尊、自强的态度。因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而埋怨客观是无助于问题解决的,还是自己想办法最好,最灵验。但这并不是说,不怨天,不尤人,就是连任何意见都不能讲。不平则鸣,看到不公正的现象,看到不好的事情,伸张正义,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完全应该的。事物是复杂的,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意见都叫做牢骚,有牢骚也不一定都是坏事。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我对孔子不了解。有时候我在想,孔子那么一个圣人,他的思想达到了一定高度之后,理解他的人可能很少。孔子要是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不会觉得孤独?如果他真正感到孤独的时候,他又是怎样处理的?

贾陆英:这个问题你提的很有意思。《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这里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讲他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第二层意思讲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时的乐趣,第三层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才是君子的风度。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多次讲过类似的话,他认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感到丧气,也不会因此而改变我的主张。他在那个礼坏乐崩的社会里,抱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四处奔波去宣传自己的主张。他虽然到处碰壁,但是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孔子的精神。

学生:我借这个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觉得如果别人不了解您,感到孤独的话,要设法让别人了解自己,推销自己。自己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可以和别人做交流,那么多人,最起码可以找到真的知心朋友。要是真感到孤独的话。可以换换干其它的事情,然后排解自己的苦闷。

贾陆英:你说的这个观点我倒是同意,孔子也是这样做的,他游说讲学,也是希望人们理解他。但是孔子强调,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他强调多充实自己,多提高自己。有一句话叫“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你有了真才实学,你把自己炼成真金,人们总是会发现你的。

学生:有一个事实,大家知道在三国,刘表讲中庸之道,讲仁爱,讲仁义,他在关键时刻多次没有自己的信念立场,结果丧失了权力。

贾陆英:孔子把中庸之道作为君子的最高品德,在这个问题上,他讲了“六言六蔽”,其中第一句就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仁”是一种好品德,而不知道去学习,不懂得以“礼”来规范它,那它的弊病就是会变得愚蠢。三国演义中的刘表,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大概就是这样的人。仁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如果不学习,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没有分辨能力,就会变成一种愚蠢。孔子还举出“智、信、直、勇、刚”这几种品德,孔子强调,这些好的品质,必须加上自己去学习、去理解它,有分辨能力,有自制能力,才能把握和运用它。如果不学习,不懂得以“礼”来规范,都会产生弊病。孔子所主张的仁,并不是愚蠢、窝囊,他主张的是以德报德,以直抱怨,是“智、仁、勇”三者兼备。你对我有仁德,我也以仁德回报你,这是对等的。如果你以不合仁道的态度对待我,我也不客气。这才是孔子的思想。

学生:我们小时候也学过孔融让梨,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谦让。可我们一个老师说,他两、三岁的孩子,就学四本书,第一个叫我快乐,第二个叫我善良,第三个叫我不悲伤,第四个叫我不生气。在书的内容里面,一点也没有涉及到谦让。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就像对一个将要毕业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展现自我,还有自信。既要竞争,又要讲谦让、合作精神,这两种思想是不是有一点对立?

贾陆英:这个不能叫对立,而叫做辩证统一。谦让、合作精神,这是一种美德,竞争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所提倡的精神。谦让也好,竞争也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规则。我们今天又要讲竞争,又要讲合作。竞争是必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要竞争,但是我们提倡的竞争,是适度的竞争,是在游戏规则范围内的竞争,而不是无序的竞争。我们今天,包括西方社会都应该是这样。西方社会一开始是自由竞争时代,就是一种无序的竞争,但是造成了无政府状态和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后来才实行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竞争。我们今天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两方面的结合。它讲的是法制,讲的是一种游戏规则,不是无序的竞争。再一个,竞争还要有合作,还要有双赢。任何一个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也必须考虑他人的利益。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双赢。你不能认为搞企业就是我一家挣钱,不允许别人挣钱,这样你自己就无法生存。这几个方面要辩证地统一。世界上的好多事情,看似矛盾的,实际上它是统一的。民主和法制是辩证统一,自由和纪律是辩证统一,谦让、合作和竞争也是辩证统一。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摒弃非此即彼、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

听众:在《论语》中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经常用君子和小人对立起来,用对比的方式,让我们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看了以后,觉得理想上大家想做一个君子,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小人得志也不少。我就想请教一下,在孔夫子那里,小人和君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再一个,我感觉在孔夫子那里,小人也不一定都是坏人,你觉得我的观点对不对?

贾陆英:首先我要说,君子和小人这两个概念,在孔子以前就有。当时的君子和小人,指的是社会地位的高低,社会地位高的贵族叫做君子,社会地位低的平民叫做小人,这是它的原义。孔子赋予了君子和小人新的含义,他用人的品德高低来区分。他认为,品德高的人叫君子,品德不好的人叫小人。这反映了他对人性平等的一种理解。当然,孔子没有说过平等这个概念,但是他有这种理解。“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他对君子和小人赋予新的含义,都反映了这种理解。他突破了过去以社会地位高低来评价人的框框,而以人的品德高低来评价。你社会地位高,品德低下,照样是小人。我是普通劳动者,我品德高尚,照样是君子。在《论语》里面,君子和小人的上述两种概念都有,我们要仔细分辨。我看到有关专家解读《论语》的时候说,孔子讲的“樊迟,小人哉”,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社会地位高低。当然,在《论语》里,多数情况下他是以品德高低来论君子和小人的。第二,孔子经常把君子和小人对比在一起讲,这不是君子和小人的对立,他是用一种对比的方法。看《论语》,很多地方,他都是用对比来讲,他把事物两面作对比,通过对比,给人更清晰的认识。君子和小人,是以品德的高尚和低下来区分,但这是相比较而言,品质非常恶劣的人,当然是极少数的,品质一般化而见识短浅的人,有时候也叫做小人。第三,在社会生活中,孔子当然是提倡做君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小人得志是常有的,这只能说社会规范中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从古到今都有。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能成为我们要赞成小人的理由。我想多数人还是向善的,还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君子,不羡慕小人得志。正因为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够逐渐走向光明,走向进步。孔子提倡的君子,为什么能够传承这么多年?就是它合于人性,是人心所向。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漏洞,有不完善的地方,有不正之风,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小人得志现象,但我们还是要提倡人们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

学生:你刚才讲内省不疚,不忧不惧。我们遇到某些自己的朋友,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心情不愉快,而且特别生气,有时候他们就把自己的气撒到朋友身上,而他的朋友感觉好像莫名其妙,总觉得他把自己的痛苦加到别人头上,是一种人格不健全,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现象?

贾陆英:我首先说,忧和惧的问题,孔子讲过两种情况。他讲过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忧,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比如你们要面临就业,就要想到找工作的事,这样的忧愁,任何人都会有,人不可能一生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这是一层意思。但孔子讲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是另一个境界,另一个含义。他讲的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就是说我问心无愧,所以我没有什么可恐惧,可忧愁的地方。一个人,如果修养达到了这种程度,心境就会平和,心胸就会豁达,你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就会有一个正确态度,表现出来就是不忧不惧。你刚才说的这个现象,就是他的人生修养较差,对他来讲,是提高自己修养的问题;对别人来说,特别是作为他的朋友,那就应该理解他,宽容他,帮助他。只能是这样。

这是我和《太原亚伟速录科技有限公司》几位年轻朋友合影留念,我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18

    八佾第三 十八 子曰:"事君尽礼(1),人以为谄也(2)." [注释] (1)事君尽礼:事,服侍,事奉.尽,完全,所有的. (2)人以为谄也:谄(chǎn),巴结,奉承. [译文] ...

  • 直道而行亦君子

    初读<论语>,源于上学时期的教科书.零零散散,窥一斑,亦受益,但终因未全读而"不见全豹".年过不惑,继而静心,愈读愈有味儿.掩卷沉思,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孔子光明磊落的品 ...

  • 《论语》的思想体系探讨

    <论语>的思想体系探讨 2021-05-22 15:20:16·龙山书院 中国古代文明或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支柱是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传统文化和民族的精神里面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全文 简介 思想 孔子 目录 视频 人物 名句 书评 子曰: ...

  • 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孔子对于春秋末期社会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感到非常绝望.孔子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很难找到自己观念中的"圣人""善人",只要还能看到"君子" ...

  • 回眸人生 | 连载(十六章-二十一章)

    第十六章   运筹帷幄正象我预料的那样,我们提出反诉并立案的一个月后,郑州中院将该案移送到省高院审理,省高院随即组成了合议庭,由民事审判庭(那时还是大民庭)的一名副庭长担任审判长,主管法官是一名业务能 ...

  • 【人生感悟】十二种财富让你坦然面对人生

    【人生感悟】十二种财富让你坦然面对人生

  • 人生命运之十二层楼,十二道门,十二步觉

    凡者第一步修命十二觉7:13 来自奇甲知道 "命运",人生最大的文化,神秘莫测,百转千回!那么什么是命运呢?度娘说:改变不了的过去和充满变数的未来就叫命运!因缘者说:命运是人与人. ...

  • 杨玉山的退休生活(二)

    杨玉山的退休生活(二) 文/杨玉山   <扬州行>之一 烟雨绵绵下扬州, 何园一圈美景收. 山庄寄啸风光好, 归屋方知冷飕飕. <扬州行>之二 雨润扬州别有味, 風吹何园更娇丽 ...

  • 2021年8月,姐姐的退休生活(二)

    2021年8月,姐姐的退休生活(二)

  • 赤峰往事——一位末代太监的传奇人生(连载十二)

     赤峰往事--一位末代太监的传奇人生(连载十二)                    作者:马纪兰 关心体贴干爹  倾诉身世  在永生的调教下,雅梅越来越有长进,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残疾人,不到一年的时 ...

  • (17968)[转载]人生哲理、改变人生(三十二)

    [转载]人生哲理.改变人生(三十二) (2021-01-02 14:30:36)[删除]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人生哲理.改变人生(三十二)作者:春云如烟 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 ...

  • 影响人生命运的十二个因素

    中国命相学上的名言"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第一.出生时间(命理):时也命也.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时间 ...

  • 人生须知(十二)

    对别人说狠话,不如对自己下狠手: 要扛得住艰难,才能够配得上梦想: 不想苦一辈子,就要学会苦一阵子! ---------------------------------- 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努 ...

  • 《期货人生》第二十二章:落叶终归根,春水向东流

    第二十二章:落叶终归根,春水向东流 轻仓只是最基本的,同时如果自己一关过不去,那么后面的每一关都将相当艰难.很多人在说的时候总是那么的轻松,似乎是早就胜券在握,而一旦真正做起来,几乎都感觉到窒息般的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