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穆印谱,赵氏刻印40方赏 2024-04-08 07:56:40 《赵仲穆印谱》,高28.5厘米,宽12.5厘米,宣纸钤拓本,黑格,书口印有“赵仲穆印谱,厕简楼藏石”。可知印谱由厕简楼主邓散木辑刊,谱中所收录赵氏刻印原石全为邓散木所藏。瓷青纸封面,上有以隶书“赵仲穆印谱”签条,线装二册全。首册扉页由粪翁(邓散木)刻印“赵仲穆印谱,辛巳(1941年)秋未尽二日,粪翁”,后有粪翁以刻印章边款形式刻小序一篇。每页钤一印,后一页拓有边款。全谱二册共收录赵氏刻印四十方。 邓粪翁序言全文如下: 毗陵赵穆,字穆父,号仲穆,别署甚多,曰牧父,曰老铁,曰穆盦,曰印矦,曰铁道人,曰龙池散人,曰兰陵居士,曰守辱道人,曰琴鹤生,曰白云溪渔人。生于咸丰,殁于光绪。同(治)光(绪)间印人,不归于皖,即入于浙,独仲穆能别树一帜,不为时会所囿,而刀法险劲,尤非吴、赵之辈所堪几及。此谱所收尽光绪中叶为泉唐姚氏所作,间取砖甓文字镜铭碑额入印,阴阳刚柔各尽其诣,盖中年得意之作也。辛巳(1941年)八月粪翁记于厕简楼读序言可知印人赵氏别署甚多,想必是从其刻印边款中得知,这可为艺苑存一故实。至于称其“生于咸丰,殁于光绪”。而据今人韩天衡编著《中国印学年表》记载:“赵穆,清道光廿五年(1845年,乙巳)生,光绪廿年(1894年,甲午)卒。”又序中称其“不为时会所囿,而刀法险劲,尤非吴、赵之辈所堪几及”。笔者从赵氏的同乡后学谢玉岑(1898年-1935年),名觐虞,常州人。工诗文、书法,能画,尤精词学。谢稚柳兄)的诗中写道:“吾常健腕数老铁,苦铁而今更擅场。星宿源头一川水,手扶虬凤共翱翔。(并注:吾常赵老铁穆甫出仪征吴让之熙载门下,治印能融合秦汉六朝,凡符玺、陶器、砖镜瓦当之法,当世惟吴缶老足与抗衡。)”由此可知赵氏治印系出清代篆刻大家吴让之门下,加上能“间取砖瓦文字镜铭碑额入印”自是不同凡响。有关提到谱中所收录赵氏刻印全“为泉唐姚氏所作”,从赵氏刻印的印语、边款文字中可以了解到,姚氏,名近垲,字少英,号爽斋,室名端善堂,浙江杭州人。生年晚于赵仲穆约十年,是位金石书画喜好者,富有收藏。 赞 (0) 相关推荐 几枚邓散木印章 休闲生活. 玩石养志 印石篆刻系列之二 发表于 15-1-24 中国篆刻网[收藏鉴赏][历代篆刻] http://bbs.zgzk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a ... 赵仲穆印谱,邓散木厕简楼藏石附序言,赵氏刻印40方赏 <赵仲穆印谱>,高28.5厘米,宽12.5厘米,宣纸钤拓本,黑格,书口印有"赵仲穆印谱,厕简楼藏石".可知印谱由厕简楼主邓散木辑刊,谱中所收录赵氏刻印原石全为邓散木所藏 ... 西晋鸳鸯志《赵仲南并赵卫夫人碑》 莘舆学堂公众号: 致力于中国影响力艺术.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赵卫夫人碑 版本二: 版本三: 赵仲南碑: 版本二: 版本三: 西晋赵仲南碑,此处称碑实则是墓志,盖因西晋禁碑,近年新出,与赵卫夫人碑同坑, ... 【赵松泉:赵氏排卵汤】 赵氏排卵汤:柴胡6克,坤草.淮牛膝.菟丝子.赤芍.泽兰.生蒲黄.枸杞子.白芍.苏木.女贞子.鸡血藤.刘寄奴.复盆子各10克.水煎服. 加减法: 阴虚内热,加青蒿.地骨皮.生地.元参: 烦躁,胸闷,乳胀 ... 秦和赵皆嬴姓赵氏,商纣王时,原来皆出自同一个祖先——蜚廉 战国中期时,秦国孝公在法家商鞅的变法下由弱变强,逐渐强大起来,"军功制"那是让秦国的士兵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军队战斗力那是横扫天下啊! 编辑搜图 几十年后,赵国的赵武灵王在全国 ... 【春】/ 赵仲强 春 作者/赵仲强 艳阳高照迎阳春, 大地回暧遍地绿, 翠柳迎春吐绿芽, 金牛耕田遍地金, 喜鹊枝头桥相会, 农人田中耕作忙, 田间村姑放声唱, 早春大地呈生机. 阴春三月春光美, 人面桃花朵朵开, ... 【关爱】赵仲强 关爱 赵仲强 今天是孩子上学日子,孩子在县城读高一,己是第二学期,县城距我们这里七八十里路,中途倒几次车.孩子又要拿上学的行李,和学习用品等. 一大早,妻子大声问:"孩子今天上学去,你快送孩 ... 赵仲强【圆梦石川河】 圆梦石川河 文/赵仲强 我们村子富平县西北梅家坪镇洪水村(洪水头),东距石川河不足一千米,位于石川河之首,村名因这条河而得名,这是一条母亲河,我是从小在石川河长大的,对这条河的感情很深,有许多童年的记 ... 赵一荻:陪伴所爱40年不要名分,下葬时少帅说:我要把她拉回来 赵一荻这个名字,因为少帅张学良而被世人所熟知. 人们对她的评价有褒有贬:褒的是她为了爱的人,放弃安逸富足,去陪对方忍受条件艰苦的软禁生活: 贬的是她插足别人的婚姻,害得孤身在外多年的于凤至晚年还被离婚 ... 百年丰碑/赵仲强 建党百年,百年丰碑 作者/赵仲强 红船冲破东方亮, 亿万人民齐欢腾, 自古谁为民做主? 唯有救星共产党. 星星之火可燎原, 万里长征播火种, 土地改革为大众, 南征北战显神功. 十月一日进北京, 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