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你为什么总是被商家套路?

01
前两天,宇哥的媳妇过生日。
生日前,嫂子给宇哥要生日礼物,“给我买朵玫瑰花吧”。
宇哥说,都老夫老妻这么多年了,买什么礼物,两口子真心实意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别整那些花活了。
临近生日,宇哥说,我给你买了两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这样你看完我还能看,省钱。
嫂子说,你可拉倒吧,你就是自己想买书了,还打着给我送生日礼物的幌子。
生日那天,宇哥有事要出门,临走前说,我给你买的两本书今天就到了,你在家等着收快递哈。
一会儿,快递来了,惊喜!居然是一大束玫瑰花。
嫂子感动坏了。
听说了这事儿后,我直呼内行。
嫂子最开始对礼物的心理预期是一朵花,被宇哥拒绝,心理预期为零。
后来,宇哥一番忽悠,心理预期调整为两本书,结果收到了一大束玫瑰花,远超预期,幸福感爆棚。
这在心理学上叫“锚定效应”。
对于非标品,我们很难估测出其价值,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锚定物,也就是参照物,通过相对值来确定这个东西“相对来说”是贵还是便宜。
无疑,相对于两本书,一大束花无疑显得更有价值。
02

排在最上面的是一对一价格,一小时 3 万……
我的天,羡慕
越往下看,价格越低,你也会觉得越来越便宜。
什么?
行动营才999元!
“攻克读写说,干掉懒怂拖,升级财富脑,打造影响力”
你看,这个价格布局就很有讲究,很好地运用了锚定效应。
我们看到了前面的天价,就会感觉后面的999相对来说便宜了太多太多。
再看一个例子,
下图是我的公众号打赏界面,是默认的布局和金额。

最低是5元,最高是200元,还有一个不显眼的“其他金额”。(也就说,打赏可以只打赏1元)
我们再看看营销专家小马宋老师的公众号打赏页面:

最前面是199元,最少的9元。
你发现了什么?
在默认的打赏图中,我们的视线是“5元-20元-50元- - -200元”,所以大多数人打赏金额是5元,意思意思嘛。
但小马宋的打赏页面,我们的视线顺序是“199元-99元-69元---9元”,经过前面199的锚定,我们的大脑潜意识会默认为9元很便宜。
而且,在这里,小马宋老师还把200这类的整数改成了199这样的9结尾的数,运用了尾数定价策略,显得更加“实惠”。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锚定的理论。
比如,
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是先说好消息还是先说坏消息?
再比如,
走在大街上的两个妹子,如果两人的颜值相差很大,那么相对较美的会显得比平时更美。
再比如,
早餐买煎饼果子,摊主会问你加鸡蛋还是加肠?
再比如,
给领导提方案,可以先提两个不太靠谱的,然后再提相对靠谱的,那么这个方案很可能被采用。(据说,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总统就是因为智囊团给的前两个方案巨不靠谱,才接受了第三个同样不靠谱的窃听计划)
再比如,
装修好的店,人们一般认为店里的东西品质会更好。
跟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一起的店铺一般也错不了。
……
——
PS
朋友们,以后公众号的更新频率会提高,争取一周五篇左右,尽量从月更号变为日更号。
更新频率高一点,写作随意点,都是我的日常思考感悟,可能形式上不再像之前那么精美,遣词造句也不再那么讲究,但,仍然会保持有价值的思考。
最后,谢谢各位的支持!同时,腆着脸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种瓜得瓜
END
种豆得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