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安东都护府别议
相关推荐
-
《女皇武则天》之六:唐高宗平高丽
唐高宗在軍事上重用李勣.裴行俭.苏定方.刘仁轨.刘仁願.契芯何力.薛仁贵等将军,征服了西突厥.回纥等国 ,打退了东突厥,吐蕃(bo)的数次侵犯,保障了国内的安宁.公元662年,百济在高丽和倭国的帮助下 ...
-
“李勣奏报”“新罗档案”还是刘仁轨返京送史馆文书——有关《三国史记•地理志》“总章二年记事”来源的一...
"李勣奏报""新罗档案"还是刘仁轨返京送史馆文书 --有关<三国史记·地理志> "总章二年记事"来源的一个新推断 作 者 范 ...
-
唐高宗灭高句丽:胜得彻底
前因 1.唐太宗征高句丽: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统兵十万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国力严重受损. 2.唐罗联合灭百济:660年(唐显庆五年),唐朝与新罗联军攻击百济,百济灭亡. 3.高句丽内乱 ...
-
高句丽历史科普系列六——唐帝国的烂尾工程——为什么说唐朝对于高句丽的征服其实并不成功?
阿夫拉西阿卜(撒马尔罕)壁画中的鸟羽冠使者(右) 被认为是高句丽人 668年的平壤之战以唐帝国的胜利而结束,帝国旷日持久的高句丽战争终于要划上句号了,战争的泥淖似乎已经走出,敢于反叛帝国的敌人已被消灭 ...
-
小国记 6【 高句丽国 】
6.高句丽国 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一个姓高,名朱蒙的夫余王族成员南奔,在辽东 ...
-
论七世纪中后期靺鞨的发展及其建国的内外因
范恩实 [内容提要]以粟末靺鞨为首的靺鞨人能够联合高句丽遗民建立渤海国,主要是依靠其7世纪中后期的发展所创造的内外因条件:内因是自身力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在唐灭薛延陀.高句丽的过程中,靺鞨均适时站在胜 ...
-
唐朝在高句丽故地设置了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由安东都护府统一管辖,可以说当年高句丽大部分领土已经被并入中原王朝
导语: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讲述古代人的故事, ...
-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
一提到薛仁贵这个名字,大家会自动联想到王宝钏,这两人之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但要,说起薛仁贵的成就,就不得不提他在攻打高句丽的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了. 大图模式高句丽是从西汉开始就存在的一个靠近 ...
-
旧唐书王廷凑,本回鹘阿布思之种族,世隶安东都护府。曾祖曰五哥之,事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养为假子,骁果善斗,武俊爱之。
王廷凑,本回鹘阿布思之种族,世隶安东都护府.曾祖曰五哥之,事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养为假子,骁果善斗,武俊爱之.以军功累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赠越州都督.祖末怛活,赠左散骑常侍.父升朝,赠礼部尚书.皆以廷凑 ...
-
新唐书镇冀王廷凑,本回纥阿布思之族,隶安东都护府。曾祖五哥之,为李宝臣帐下,骁果善斗,王武俊养为子,故冒姓王,世为裨将。
王廷凑,本回纥阿布思之族,隶安东都护府.曾祖五哥之,为李宝臣帐下,骁果善斗,王武俊养为子,故冒姓王,世为裨将. 廷凑生骈胁,沈鸷少言,喜读<鬼谷>.兵家诸书.王承宗时,为兵马使.田弘正至 ...
-
唐朝强大的象征: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位于今天轮台县的乌垒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对西域行使主权,此为都护府之始. 到了唐朝时期,军力强大,灭国无数,四方臣服,疆域辽阔,为了维护庞大的版图,其在东西南北 ...
-
汉武大帝,封狼居胥,建西域都护府
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景帝四年被封为胶东王. 汉景帝七年,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胶东王刘彻变成了太子.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景帝逝世,皇太子刘彻继位,登上皇帝宝 ...
-
帝国之“殇”,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唐明皇 李隆基 我国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是值得"铭记"的. <战国策> ...
-
军营伙食:安西都护府的唐朝驻军会吃什么食物?
之前本号写过惨兮兮的汉朝西北边防军的饮食:居延汉简里的汉代军餐:蘸着风沙的大漠饮食,今天我们可以来看看唐朝的塔里木盆地里安西唐军的饮食,在饮食上,戍守西域的唐军比汉代前辈们要丰富了不少,无论是< ...
-
浅谈大唐安西都护府:武德充沛的大唐,是怎样失去西域的?
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从此双方结为姻亲之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大为改观.而且,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之后,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