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评委揭秘篆书训练方案,高效掌握书法创作,助你入围国展

清代篆书第一人邓石如的作品有多强?

  •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言其为“神品第一”;
  • 曹文埴言邓石如书法为“国朝第一”;
  • “浓墨宰相”刘墉夸赞其“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在清代篆书发展中,邓石如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书法家。

他将具有书写意味的笔法引入篆书,打破了自秦李斯到唐代李阳冰的“玉箸”篆法。

在篆书史上的贡献是对篆书笔法的创造,可谓是近代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除了邓石如,参与到这次“革命”中的,还有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他们都是“守旧而又出新”的代表人物。

1

4个关键词

知旧、能旧、守旧、出新

当代书坛,也有一人在为“守旧而又出新”不断追求着。

国展评委、第二、三、四、六届兰亭奖得主倪和军老师同修篆书与篆刻,在同时代的书法家中,他能难得地把“守旧与出新”拾起来。

倪和军老师

倪和军,别署逸墨堂主人,1972年生,山东泰安岱岳区人,师从刘宝纯先生、王友谊先生。

现为泰山学院副教授,泰安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篆书委员会主任,山东印社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副院长,山东书法院研究员,泰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泰山书法院副院长。河北美术学院、北京人文大学特聘书法导师,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泰安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

作品获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篆书作品展优秀奖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优秀奖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优秀提名奖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十佳”

西泠印社六零后社员作品选拔展青年社员优秀作品奖

第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第十一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

山东书法创作成就奖

山东书法国展精英作品展十佳

第六届上元雅集'友谊奖’书法展篆书十佳

第七届上元雅集'友谊奖’书法展篆书十佳

第八届上元雅集'友谊奖’书法展篆书十佳

作品入展

第二、三、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

全国首届篆书展

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

纪念老子诞辰二五七八周年全国书法展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全国邓石如奖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

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山东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当代百位名家书写美丽中国书法提名展

中国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主题创作暨全国基层巡展

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

向人民汇报第三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展

出版专著

《中国篆刻百家·倪和军卷》

《印坛点将·倪和军》

《倪和军书法作品集》

《倪和军小篆千字文》

《山东省1970年代书法家九人作品集倪和军卷》

倪和军老师兰亭奖作品

倪和军的篆书艺术创造在于:创新能到位,“守旧”更是做到极致。

他曾在《学书感悟》一文中阐述:要创作时出新意,而出新意的基础是“知旧、能旧、守旧”。

知旧——创新的前提:了解前贤曾经创造过什么;

能旧——创新的基础:把前贤的本领学到手;

守旧——创新的拔高:创新与古意融为一体;

那些你能看到的他的作品,或取法秦之玉箸,或取意汉之篆额,或宗邓石如、或仿钱十兰,有赵之谦脚手、有黄牧甫遗则...

可见倪和军的取法范围之广、临池功力之深。

他以清代篆书为基础,然后在秦汉篆书中进行游历、挖掘、探索。

如此,不但能轻松找到发挥空间,并让自己的作品具备丰富多彩的面貌!

他的篆书完全把握在秦汉篆的丰富变化中,他对于秦汉篆的理解来源于宋或清的篆书体系,照搬不是他的学习法则。

倪和军老师作品

2

消除偏见,刷新认知

小篆也可具备创造性

世人对小篆的一惯认识,始终停留在小篆秀雅、细致、飘逸、风格面貌单一,没有大起大落,不具备丰富性和创造性的偏见和局限上。

对于清篆,倪和军老师显然是下过功夫的,清篆的意趣变化在他的篆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会不断地去“内化”,去“演绎”与“升华”。

倪和军老师作品

他的用笔更加轻松,还会将长线条无意中进行分段式完成。

比如纵向用笔,无论是竖划、撇划还是捺划,他会在这类笔画中找一个点,在点的两侧完成整条线...

这样的用笔在《秦诏版》中能够找到原型,足以证明倪和军的“创新”是延续古人的影子来进行再创造,不是独创而是守旧!

他去掉了过分的个人面目,无论是杨沂孙、邓石如还是吴昌硕,他的篆书中不会出现任何强烈面貌的“个人化”用笔

倪和军老师作品

3

清篆带来的意识观念

倪和军之篆书,无疑是小篆的体系。

他是以清篆的用笔方式参入到秦汉篆中,尤其是用笔的干练与干净,这在他的篆书作品中有所呈现,他的篆书用笔永远是韧性十足,流畅畅达,这无疑是清篆带给他的某种意识观念。

当熟悉整个篆书体系之后,又以“秦汉篆”的风格表现出来,着实说明他有过人的思想。

倪和军老师曾分享过:

在取法上,我忠实于古人要求的精度与纯度。

通过对传世经典作品的大量临摹,学会与古人对话,从精神的本根上理解古人,不断从传统中摄取养分,努力使自己做到意与古会,神与古融。

也是这个过程,倪和军老师的艺术之路逐渐由宽到专,由专致精,书印结合成为他的专攻之路

倪和军老师作品

书法与篆刻在倪和军的临摹与创作上始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怎样在书法作品中体现篆刻的线质,写出金石趣味?

怎样才能做到印从书出,刻出有笔墨意蕴的线条,从而达到刀笔相生互融的境地,产生古拙朴茂,灵动雅逸的艺术效果

这些才是倪和军近些年一直执着追求的。

他认为进行创作,不但要有对展现作品个性整体把握的能力,还要有在细微处体现对传统融会贯通的功力,让读者看得出出处,而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才是一副好的作品。

倪和军老师在这些年的篆书体系学习中,他掌握到了学习篆书的窍门与方法。

这种方法绝不是是墨守成规,面对先人留下来的佳作,必须要食古而化,他的篆书俨然在篆书的最高境悠游......

倪和军老师也十分明白:单靠闭门造车,是永远也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曾经的他,北上燕京,南下杭州,求学访友,广增游历,视野和心境才得以日渐开阔,书法与篆刻初具模式。

终于在明师的指导下,多次入选全国性的展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如果你对篆书感兴趣并想系统的学习,可以点击以下专栏查看:

专栏
篆书线条的基本训练及实操应用
作者:书法屋
¥179
81人已购
查看

更多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