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报:未来三五年,谁还养猪,谁还能养猪?看完不再纠结了

大家好,欢迎关注养殖的一些事,每天都能让您了解最新的养猪资讯,如果你想持续收到有价值的养猪资讯,记得关注哟!我们将持续为大家提供更及时、准确、有用的猪报行情信息,使您读后有所感悟、收获。

今日全国猪价十三跌三涨十平,整体趋于下跌调整态势。从全国来看,最低价是黑龙江省3.7元/斤,最高价是福建省11.3元/斤,另外距离春节已进入倒计时,回顾2018年的生猪市场,可谓是多事之秋。上半年行业产能持续释放,生猪价格弱势寻底并创近三年最低值。而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对养猪行业造成了极大影响,疫情禁调政策导致传统活猪调运体系瘫痪,放大了近两年南猪北养和环保政策下产能区域布局的问题,生猪价格也较为混乱。

疫情已在国内发生了5个多月,北方深度亏损加速了母猪淘汰,南方疫情的蔓延也影响到后续补栏。今年南北方去产能节奏不一样,北方受疫情影响最大也最久,但南方市场力度不如北方。产能淘汰决定了生猪价格上涨的基础,但疫情及调运政策将通过流通环节影响各地生猪价格是反映出全国供需还是区域供需,若疫情持续蔓延,产区跨省调运受阻,预计生猪价格大的上涨会乏力。

《今日生猪价格》

《近期养猪资讯》

养猪要闻一:温氏股份:温氏股份2018年度净利润或大跌40%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月7日公告称,温氏股份2018年盈利395,000万元-420,00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7.79%-41.49%。

其中,2018年销售商品肉猪2.23千万头,收入329.45亿元,销售均价12.82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7.10%、-2.52%、-14.42%;其中通过屠宰销售14.24万头,收入2.47亿元,销售均价17.57元/公斤。

公告称,温氏股份2018年12月份销售商品肉猪210.06万头,收入32.38亿元,销售均价13.73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0.76%、-0.95%、1.03%,同比变动分别为10.50%、-3.72%、-8.16%。

温氏称,2018年度,温氏商品肉猪销量同比增长17.10%,主要是公司养猪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所致。温氏商品肉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52%,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及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销售均价同比下跌2.16元/公斤,同比下降14.42%。

养猪要闻二:重庆销毁走私冻肉600余吨!

重庆海关近日对600余吨走私冻品进行无害化销毁,这是重庆海关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销毁走私冻品行动。

“走私冻品的产地难以追溯且未经法定检疫,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如流入市场,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销毁的走私冻品共计605.58吨,是重庆海关近两年来侦破的多起走私冻品案件中查扣的总量,主要包括牛肉牛腱、牛杂等冻肉产品。此次行动也是重庆海关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销毁走私冻品行动。

据介绍,重庆海关委托具备相应销毁资质的企业实施此次走私冻品集中销毁行动,采取焚烧发电的方式将走私冻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产出的电能将并入电网,相关排放物也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既消除走私冻品流入市场的可能,也达到了无害化销毁的目的。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重庆海关先后成功侦破走私冻品刑事案件14起,打掉14个盘踞在重庆、广西、云南的冻品走私团伙,共扣押涉嫌走私冻品1300余吨,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人,已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26人。

养猪要闻三:未来3~5年,谁还养猪,谁还能养猪?看完不再纠结了

从目前来说,整个养猪业的两极分化还是很严重,但整体养殖规模还是在上升通道之中,只是养殖群体的数量在减少而已。专业的养殖户前景很大,家庭农场为了与规模场争夺市场,正在努力升级改造中......

从行业角度分析,生猪养殖最需要关注的不是谁来养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养好。把猪养好的真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养殖者的一己之利,而是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以及因此而减少的环境污染。中国目前母猪存栏4500万头,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如何暂且不论,究其必须性就值得探讨,如果真实提供6亿头出栏生猪3500万头母猪是否足够?按照70%为能繁母猪,如果每头母猪能够达到年提供20头出栏生猪的标准,应该是够的,那就代表我们可以少养1000万头母猪,至此节约多少粮食和减少多少环境污染,相信有识之士心中有数。

是否规模化猪场就一定能够提高养殖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课题,目前各大企业纷纷提出打造千万头级的生猪养殖规模,比较担忧。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生猪养殖的效率取决于三个要素:合理的养殖环境、科学的养殖观念和养殖团队的责任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规模化养殖场不一定都赚钱,而专业户不一定都不赚钱。

中国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估计也没回头路可走,散养户的消失也就顺理成章。农民主动进城(务工)和被动进城(城镇化了)是经济时代的产物,也必将随时代经济的调整而调整,农民工的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也会成为潮流,问题是,回流之后做什么?靠什么生活?用什么来维系城镇化给自己带来的相对增加的生活成本?

所以,鉴于以上各种因素,小农场主是将来国家扶持的一个方向,种养结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模式。既能解决农民工回流的工作甚至创业问题,又能解决农民工的储蓄归宿问题,还可以解决种养问题,减少环保压力,增加食品供给。既然这样,针对小规模猪场的辅导式企业或者辅导性措施将变得更具价值。

以下标准适合各企业普遍使用:

1、散养户:母猪存栏5头以下;

2、专业户:母猪存栏5-20头;

3、规模专业户:母猪存栏20-50头;

4、小规模猪场:母猪存栏50-300头;

5、规模猪场:母猪存栏300-1000头;

6、大规模猪场: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

有了全国统一标准,就方便对局部市场进行定性和定量双重分析,不至于模糊不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什么样的地域适合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规模适合什么样的产品和营销模式?某集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针对不同的养殖群体,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总结,对于以上六种养殖群体,关注点可以分类如下:

1、散养户:母猪存栏5头以下;  关注点:客情

2、专业户:母猪存栏5-20头;关注点:疾病治疗

3、规模专业户:母猪存栏20-50头;关注点:疫保健

4、小规模猪场:猪存栏50-300头;关注点:产效能

5、规模猪场:猪存栏300-1000头;关注点:成本

6、大规模猪场:猪存栏1000头以上;关注点:能减排,环境保护

当然以上不是铁律,只是概率,大家可以参考,未来五年谁不再养猪?谁会去养猪?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家家户户养一两头猪的除了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越来越少了,村城镇化进程较快的、济较发达的地区基本消失。专业户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一直在思考,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劳动力用工的数量一定减少,一些涉及手工或电脑的工作,对用工群体设定了诸多限制,部分60后70后外出务工者,只能回乡,乡之后做什么?

调查发现,经商和养殖的比例较大。近几年有不少大企业都投巨资进入养猪行业,从大势来说是件好事,但从短期来看,个人认为,规模的发展先于人力资源的成长,一定会有企业要交高昂学费。目前的猪场管理者受过系统训练的毕竟是少数,要么缺管理,要么缺技术,也就是说,目前多数猪场是以技术替代管理,这本身就有弊端,在猪场规模比较小或者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似乎不会有大问题,但是这决不可复制。为数不少的技术场长更多是因为能解决生猪的疾病问题而荣升,事实上导致猪场将疾病控制来稳定场长地位,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不管那种规模的养殖场,都迫切需要问题的解决者!那就是猪场的系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猪场管理解决病原问题(外部),人力资源管理解决病因问题(内部),疾病控制属于失败补救措施,打针很容易,不需要打针才最重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每个地区行情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信息有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2、我们尊重原创,转载信息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3、若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联系小编,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想了解更多有关养殖的文章请记得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点赞、收藏、关注,都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路过的朋友,请动动你的幸运之手,留下你的“赞”哈,小编将会非常感激。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会尽力帮您解答释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