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清)5


82、83、和田玉镂雕八宝纹花薰
清乾隆
高 20.8 厘米 口径(腹径)14.1 厘米 足径8.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深碧色,并显绿斑。体呈圆塔形,上尖,腹部圆阔。盖分五层∶盖顶为圆花蕾形;其下两层均镂雕牡丹花;第四层较平,里圈为卷连草叶,外缘莲瓣纹一周;盖面为镂空卷草纹和牡丹花。器体镂雕纹饰,以莲花、牡丹,杂以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宝纹组成画面。圈足镂雕牡丹花纹。
此器附铜镀金里和镂空白玉托。下置造型别致的掐丝珐琅座。为乾隆时期难得的宫廷中用品。

84、和田玉镂雕山水人物花薰(一对)
清乾隆
高21.5 厘米 口径4.1 厘米至 4.5 厘米底径 4.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琢制。立体镂空。正方简形。有盖,上下均有孔。两件尺寸相同。一件器身镂雕树木、山石,小桥、流水,间有樵夫和垂钓者。
另一件镂雕山水、树木、亭台房宇,间有耕田和读书者,两件花薰合为渔、樵、耕、读题材。为乾隆初年琢制的宫廷用品。

85、和田玉镂雕山字花熏
清中期
玉高5.5厘米 直径7.6厘米通高1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局部微有黄色,圆筒形,上下口沿各饰一周勾云纹。圆简分为两截,各有五个'山'字形榫、相互交错套连,均可活动,而不能将两截分开。花薰之下为镂雕紫檀木圆座,上部有镂雕紫檀木盖。这件花薰设计巧妙,造型别致,是清代工艺精品。

86、和田玉兽面纹香薰
清中期
通盖顶高 21.8 厘米 口径 21.6厘米足径 16.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碧玉,内含细墨点,质地莹润。圆形体,镂空盖,圆口圈足。盖顶镂琢蟠龙握珠纹,龙视前方,周围托云纹,盖面镂空缠枝莲纹。口阔,唇厚。腹部在减地回纹锦地上,凸起兽面纹。高足外撇,上部隐起俯式双层花瓣纹。朝冠耳,耳中间各探出一条螭龙,呈相望状。器形高大,琢刻精致。为清代同类器中之精品。

87、和田玉八卦纹香薰
清中期
高11.9厘米 腹径 11 .7 厘米
口径 10.5 厘米 足径 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有赭红烤色。体圆,双耳,圆口,鼓腹,圈足。透雕云龙盖顶。盖面琢凸起的云纹,镂刻八卦纹。口厚唇,颈微收。腹部在回纹地上隐起夔龙纹两组。耳为衔口边的卷尾龙。器厚重,雕工粗糙。

88、和田玉缠枝莲香薰
清乾隆
通高9.5厘米 口径 12厘米 足径6.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呈蛋青色。圆形,双耳活环,平足。盖面镂雕缠莲纹,上起三层花瓣菊花纽。口内外雕凸凹条纹,口外两侧凸雕莲花一朵。鼓腹,隐起缠莲纹,腹下菊瓣纹一周。足凸起圆饼形,阴刻方格形花蕊,周围两层菊瓣纹。为乾隆时期苏州仿痕都斯坦典型作品。

89、

89、90、 和田玉四管式炉、瓶、盒
清中期
炉高15.2厘米 长14.9厘米 宽8.2 厘米瓶高 13.1 厘米 长4厘米 宽4厘米盒高 4.2 厘米 长 7厘米 宽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由炉、瓶、盒组成的薰香用具,俗称三事。炉为四管相连,盖顶镂雕蟠龙纽,龙的四爪伸向盖的四角,四角各雕一小螭。炉上上饰横向交错的夔龙纹,共有九头二十六个,皆上仰,龙身细长,微屈,无足。下部两面各雕一篆书'寿'字,四管之上亦各雕'寿'字,两旁饰夔凤。镂雕双龙耳,耳下有一活环。
瓶亦为四管相连式,圆口,口沿饰四如意纹,瓶颈细长,上部饰四蝉纹,瓶腹四角处各雕琢二龙,龙身作'弓'字形,上下交错。
盒为方形,四角外凸,盖面四角饰环状双钩纹,中部饰对称的变形蔓草纹,矮足。

91、和田青玉夔龙纹香薰
清乾隆
通高13.4厘米 外口径 22.1厘米
内口径 15.5 厘米 足径8.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局部有白色云状纹理。体圆形,大侈口,小圈足。盖顶作两层莲瓣包莲实式。盖面上部光素,下部镂空缠枝莲纹。子口外缘侈,周边镂雕缠枝莲纹。腹外壁凸雕带方座的方齿纹一周,其下琢凸起的夔龙缠绕纹四组。器型别致、秀气。为乾隆玉雕器物中之珍品。

92、和田玉兽面纹炉、瓶、盒
清中期
炉高 12.2 厘米 长8.5 厘米 宽 10.7厘米 瓶高9.7 厘米 宽 4.5 厘米厚2.3 厘米 盒高 2.6厘米 口径6.8厘米 足径5.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炉,圆形,盖顶镂雕蟠龙一条,龙头居中,身盘于四周,顶部有孔,通于炉内。缘盖琢变形兽面纹一周。炉腹较浅,腹外浅浮雕兽面纹一周。炉底三足,皆为狮头,口朝下,各衔一球。炉耳亦为狮头,口中衔柱,接于腹,其上套一活环。
瓶颈细长,两侧各有一贯式耳,扁腹,两面各雕兽面纹。凹足,近足处有一周莲瓣。
盒为扁圆形,盒身与盖,口沿各饰一周雷纹,盖面圆形开光,阴刻'己'字地,上压变形双螭,中心一团'寿'字。


93、94、和田玉嵌宝石炉、瓶、盒
清中期
炉高10.5厘米 口径8厘米至10.5厘米 瓶高11.8 厘米 口径1.9厘米至2.6厘米 盒高3.8厘米 口径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由炉、瓶、盒三件组成一组。皆青玉嵌宝石。
炉为长方形,仿古式。炉盖饰椭圆形环式纽,纽外嵌红宝石一周,盖外八出戟,琢一周条带,其上饰云雷纹地压八夔纹,盖外缘嵌红宝石一周。炉口椭圆,束头,凸腹,椭圆足,缘腹凸雕一周条带,其上八出戟,饰雷纹地,压八夔龙纹,口及足各嵌一周红宝石,双夔龙耳,两首相背,以翠为眼,又嵌红色眼球,夔身两侧亦嵌红宝石。
瓶较扁,细颈,颈上盘绕一螭,螭眼嵌红宝石两粒。瓶肩略宽,双兽首衔环式耳,腹部凸雕双头螭纹一周,螭纹上下各有红宝石一周。盒为圆形,盖中心雕一小圆环,嵌红宝石一块,周围雕十莲瓣纹,莲瓣上各嵌红宝石一粒,盒盖外缘及盒身分别嵌红宝石一周,盒底圆形矮圈足。

95、青金石条纹炉、瓶、盒
清中期
炉通耳高7.8 厘米 口径9.9 厘米足径6.9厘米至 7.5 厘米 瓶高12.9厘米口径2.7厘米至3.6厘米 足径2.5厘米至2.9厘米盒高5.6厘米 口径5.6厘米至5.2 厘米足径 4.7 厘米至5厘米
青蓝色,内含金星,局部有白斑。炉体圆形,圆侈口,双螭衔口边耳,椭圆足。炉耳石质部两侧凸雕三组戟纹,间浮雕夔龙纹。腹微鼓,满凸雕竖条纹。足上六个凸戟纹。瓶为椭圆口、足。素颈两侧透雕双螭耳。肩宽下腹窄,器身布满竖条纹。盒椭圆形。盖面中央开光,其内浮雕蟠夔,斜盖面上及器腹部均琢竖条纹。
此三事为清中期物,均附錾胎珐琅座。炉盖为镂空錾胎珐琅,顶嵌粉色碧玺纽。青金石是由青金矿物组成。质地呈独特的蓝色,分为深蓝、淡蓝及纯青色。不透明,有玻璃、油脂光泽。硬度似玉。多产于阿富汗、前苏联、加拿大、智利等国。据记载,阿富汗、前苏联贝加尔湖地区所产的青金石,都曾输入过中国。


96、97、 和田玉双擎烛台
清乾隆
高34.4厘米 盘径 20.8 厘米至28.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碧玉琢成。立体圆雕双擎式。其上浮雕花卉纹,底盘为海棠式,两面琢刻菊瓣纹。在花形底足间,阴刻篆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填金款。
烛台样式新颖美观,是在西方艺术风格影响下的新品种。


98、99、和田玉蟠龙纹盒
清中期
高 16.5 厘米 口径 19.4厘米 足径 11.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纯净。圆形,盖顶微凸,顶部圆形开光。光内凸雕一蟠龙,龙头为正面形象,宽额阔嘴,双角直立,长发、长须分向两侧,龙身饰鳞纹及火焰纹,缘盖顶蟠作环形,足三趾。龙头前有一珠,火珠恰于盖顶中部。龙身旁雕八宝,排序为∶轮、螺、花、伞、华、盖、罐、鱼、盘长。盖顶开光外及盖口各饰一周垂云纹。盒身饰纹简单,于了口之外凸雕一道弦纹,弦纹下亦有一周垂云纹,平底,底下有圆形圈足。

100、和田玉团花盖纹罐
清中期
通高 15.5 厘米 口径 l2.9厘米 足径6.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圆球形,直口,高圈足。盖顶为莲瓣纹,中一圆孔。盖面饰梅、牡丹、灵芝、万年青、水仙、竹等团花,间有蝠衔磬、蝠衔'定'字和五个团'寿'字。腹部饰瓜蝶、葫芦、葡萄、佛手、谷穗、荷花、蟠桃、石榴等,间有蝠衔灵芝。蝠捧寿等图案,寓意吉祥。为清中期玉雕陈设之新品种。